新型冲击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499发布日期:2018-11-13 19:5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钎,具体地说是一种组装式的新型冲击钎。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冲砸的工具主要为钎子,由钎头、钎杆和钎尾三部分构成,常用圆的或六角的中空炭素钢制作。钎头具有一定硬度和刃角(一字形、十字形),并配以锤头等打砸工具使用,以之捶打钎尾部位,以提高打凿效果。

常见的用于冲击的钎子结构比较简单,在长期使用时,其尾部的被砸部位不仅容易发生变形,影响打砸效果和效率,而且尾部变形容易发生滑锤,导致锤头等工具发生侧滑而砸手或砸坏被冲物体,精准度低,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冲击钎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不易损坏,打凿效果好的新型冲击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冲击钎,包括钎头,钎头与冲击杆相配合,

所述钎头外部固定套装有一固定套,该固定套中心孔外围的套体上设置有一环形槽;

所述冲击杆外部活动套装有一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一端置于所述环形槽内,并固定;所述冲击杆一端固定套装有一限位箍,另一端安装有手柄;

所述钎头与冲击杆端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钎头包括尖部和杆部,其前面的尖部为四棱锥结构,其后面的杆部为方向柱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套筒的一端插装于所述固定套的环形槽内,二者胶粘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钎头置于外套筒内的部位的外围空间内填充有胶质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垫粘接在所述钎头的杆部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套筒的尾端设置有一导向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套筒的尾端内壁上设置有缩径的肩台,所述限位箍的外径大于所述肩台的内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击杆与导向套之间为滑动配合,冲击杆在外套筒内自由进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冲击钎,为组装式结构,冲击杆置于导向套和外套筒内,不会发生滑锤的现象,另外不需单独准备捶打工具,冲击钎的冲击杆自身重量能够实现有效打砸,在钎头和冲击杆中间设置缓冲垫,一是减少冲击杆端部与钎头端部的直接接触,避免频繁打砸发生变形,二是提高通过缓冲垫的共振提高钎头的打凿效果,使用面广 ,适合用于各种需要钎体冲击打凿的工作环境,安全可靠,方便携带,打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钎头1,固定套2,缓冲垫3,外套筒4,限位箍5,导向套6,冲击杆7,手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冲击钎,包括钎头1,钎头1与冲击杆7相配合。

钎头1外部固定套装有一固定套2,该固定套2中心孔外围的套体上设置有一环形槽。冲击杆7外部活动套装有一外套筒4,外套筒4的一端插装于环形槽内,二者胶粘固定。冲击杆7置于外套筒内部的一端固定套装有一限位箍5,二者可为焊接固定,也可为螺纹旋紧固定。冲击杆7另一端安装有手柄8。外套筒的尾端设置有一导向套6,该导向套6一是固定外套筒,二是为冲击杆进出滑动保持导向。外套筒4的尾端内壁上设置有缩径的肩台,限位箍5的外径大于所述肩台的内径,限位箍5与该肩台配合,主要是限制冲击杆滑出。冲击杆与导向套之间为滑动配合,冲击杆在外套筒内自由进出。根据实际需求,延长外套筒和冲击杆长度,或者增大冲击杆端部的外径,增大其重量,提高打砸力度。

钎头包括尖部和杆部,其前面的尖部为四棱锥结构,其后面的杆部为方向柱结构,该结构不仅自身强度高,而且有利于缝隙部位的冲砸。钎头置于外套筒内的部位的外围空间内填充有胶质物,增大共振。

钎头与冲击杆端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作为优选,缓冲垫粘接在所述钎头的杆部的端面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