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256发布日期:2018-12-07 23:2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作为建筑施工的第一步为建筑物的质量奠定了基石,好的地基才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坚固。在打地基时需要借助打桩装置,现有的打桩装置仅通过高压喷射浆液对土层进行切割,所成桩水泥浆和土体搅拌不均匀,常出现层状现象,成桩后桩机强度及抗渗性能差,当遇到复杂地层或者有建筑垃圾等回填物时,会对喷射出的浆液产生阻碍,造成旋喷桩漏喷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喷射范围广且水泥浆搅拌均匀,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该装置包括桩架、悬挂机构、桩锤、拉伸机构、搅拌机构和调控机构,其中,所述桩架包括外架、内架和卡接机构,所述内架的下端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外架滑动连接,使所述桩架的高度可调控增强了打桩的时候在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所述悬挂机构包括轴承、伞齿轮、固定柱和主动齿轮,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上端外壁固接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以带动其转动;所述桩锤包括筒体、限位机构和电钻头,所述筒体套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内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卡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上,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与所述限位块的磁性作用而使所述桩锤可控的进出所述轴承的内圈,便于安置与解放所述桩锤;所述拉伸机构用于拉伸所述内架,提高所述桩锤的高度;所述搅拌机构利用所述第二转动柱设置的多个搅拌片来对进入的水泥物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均匀,所述多个搅拌片与所述物料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尺寸相适应,便于在所述第二转动柱转动时候搅拌,不转动时候闭合所述物料出口,使物料喷射更均匀快捷;所述调控机构提高对桩架和桩锤的高度进行监控来调节该装置的使用,更加省时省力,便于自动化管理。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其包括:

桩架,其顶端设有第一滑轮,底部的左侧设有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二滑轮;

悬挂机构,其设于所述桩架的右侧壁的上部,所述悬挂机构包括:

轴承,其水平设于所述桩架的右侧,所述轴承的内圈上端外壁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伞齿轮;

固定柱,其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所述桩架的上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所述固定柱靠近所述轴承的外圈处设有第一磁条,所述轴承的外圈下端设有与第一磁条磁性相同的环形的第二磁条;

主动齿轮,其设于所述伞齿轮的上方并与其啮合,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设于所述桩架上的第二电机驱动;

桩锤,其套设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内,所述桩锤的顶端通过第一链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所述桩锤包括:

筒体,其套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内,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进料口;

限位机构,其设于所述筒体内的上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L型板,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接;限位块,其一端水平穿出所述筒体的侧壁,另一端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一弹簧与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外端凸出所述轴承的内圈设置并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条磁性相斥的第三磁条;

电钻头,其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并由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的第三电机驱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桩架包括:

外架,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架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孔道;

内架,其为圆柱体结构且其下端滑动套接在所述外架内,所述内架的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簧与所述外架的内底面连接,所述内架的下部设有一沿其径向贯穿设置的的第二孔道,所述内架的下端的端面的中心处设有第二圆形开口;

卡接机构,其包括:两个卡块,其分别水平设于所述第二孔道内并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三弹簧相连;第三滑轮,其设于所述外架的底部的侧壁上并由设于其上的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三滑轮上固接有绳子,所述绳子的一端穿入所述外架并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开口与所述两个卡块相对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还包括,底座,其设于地面,所述桩架竖直设于所述底座的右端上方并与其固接;拉伸机构,其设于所述外架的左侧,所述拉伸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柱,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外架的左侧且任一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固接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任一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四滑轮,所述多个支撑柱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外架的方向依次递减;第一转动柱,其水平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柱的左侧,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一端与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五电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块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柱通过第二链条经第四滑轮与所述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筒体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其内连通的圆形的物料出口,所述筒体内还设有搅拌机构,其包括:第二转动柱,其竖直设于所述筒体内并与其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由设于所述筒体底面的第六电机驱动;多个搅拌片,其为圆形,所述多个搅拌片与所述物料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尺寸相适应,所述多个搅拌片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柱的下部交错连接,任一搅拌片设置为当所述第二转动柱不转动时,能覆盖与其等高位置的物料出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还包括调控机构,其包括:

第一高度感受器,其设于所述内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电连接;

第二高度感受器,其设于所述筒体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和第六电机电连接;

控制器,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第六电机、所述第一高度感受器和所述第二高度感受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两个卡块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圆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包括桩架、悬挂机构、桩锤、拉伸机构、搅拌机构和调控机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桩架包括外架、内架和卡接机构,所述内架的下端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外架滑动连接,使所述桩架的高度可调控增强了打桩的时候在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悬挂机构对所述桩锤进行固定,所述悬挂机构包括轴承、伞齿轮、固定柱和主动齿轮,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上端外壁固接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以带动其转动,且所述桩锤包括筒体、限位机构和电钻头,所述筒体套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内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卡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上,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与所述限位块的磁性作用而使所述桩锤可控的进出所述轴承的内圈,便于安置与解放所述桩锤。

第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搅拌机构利用所述第二转动柱设置的多个搅拌片来对进入的水泥物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更均匀,所述多个搅拌片与所述物料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尺寸相适应,便于在所述第二转动柱转动时候搅拌,不转动时候闭合所述物料出口,使物料喷射更均匀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架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锤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其包括:

桩架1,其顶端设有第一滑轮,底部的左侧设有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二滑轮;

悬挂机构2,其设于所述桩架1的右侧壁的上部,所述悬挂机构2包括:

轴承201,其水平设于所述桩架1的右侧,所述轴承201的内圈上端外壁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伞齿轮202,以使所述轴承201的内圈和所述伞齿轮202一起转动;

固定柱203,其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所述桩架1的上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轴承201的外圈固接,所述固定柱203靠近所述轴承201的外圈处设有第一磁条,所述轴承301的外圈下端设有与第一磁条磁性相同的环形的第二磁条;

主动齿轮204,其设于所述伞齿轮202的上方并与其啮合,所述主动齿轮204通过设于所述桩架1上的第二电机驱动,以带动所述伞齿轮202转动;

桩锤3,其套设于所述轴承201的内圈内,所述桩锤3的顶端通过第一链条穿过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连接,以对所述桩锤3进行拉伸,所述桩锤3包括:

筒体301,其套接在所述轴承201的内圈内,所述筒体30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

限位机构,其设于所述筒体301内的上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L型板302,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筒体301的内壁固接;限位块303,其一端水平穿出所述筒体301的侧壁,另一端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一弹簧与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限位块303的外端凸出所述轴承201的内圈设置并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条磁性相斥的第三磁条,当所述轴承201的内圈被所述伞齿轮202带动到所述第一磁条磁性处时,所述第三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产生干涉作用,从而所述限位块303向内移动并不凸出所述筒体301的侧壁,故所述桩锤3向下运动;当所述桩锤3向上运动到所述轴承201的外圈处时,所述第三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产生干涉作用,从而所述限位块303向内移动并不凸出所述筒体301的侧壁,所述桩锤3的顶部经过所述轴承201的内圈,所述限位块303向内移动并凸出所述筒体301的侧壁以使所述桩锤3卡接在所述轴承201的内圈上;

电钻头304,其设于所述筒体301的底端并由设于所述筒体301的底端的第三电机驱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利用所述悬挂机构对所述桩锤进行固定,该装置包括桩架1、悬挂机构2和桩锤3,其中,所述悬挂机构2包括轴承201、伞齿轮202、固定柱203和主动齿轮204,所述伞齿轮202与所述轴承201的内圈上端外壁固接并与所述主动齿轮204啮合,以带动其转动;所述桩锤3包括筒体301、限位机构和电钻头304,所述筒体301套接在所述轴承201的内圈内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卡接在所述轴承201的内圈上,通过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与所述限位块303的磁性作用而使所述桩锤3可控的进出所述轴承201的内圈,便于安置与解放所述桩锤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桩架1包括:

外架101,其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架10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孔道103;

内架102,其为圆柱体结构且其下端滑动套接在所述外架101内,所述内架102的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簧与所述外架101的内底面连接,所述内架102的下部设有一沿其径向贯穿设置的的第二孔道,所述内架102的下端的端面的中心处设有第二圆形开口;

卡接机构,其包括:两个卡块104,其分别水平设于所述第二孔道内并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三弹簧相连;第三滑轮105,其设于所述外架101的底部的侧壁上并由设于其上的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三滑轮105上固接有绳子,所述绳子的一端穿入所述外架101并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开口与所述两个卡块相对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滑轮105可通过对所述绳子的拉放来控制所述两个卡块通过所述第一孔道进出所述外架101的侧壁,以使所述内架102稳定卡设在所述外架101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还包括,底座,其设于地面,所述桩架1竖直设于所述底座的右端上方并与其固接;拉伸机构,其设于所述外架101的左侧,所述拉伸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柱6,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外架101的左侧且任一支撑柱6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固接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任一支撑柱6的上端设有第四滑轮601,所述多个支撑柱601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外架101的方向依次递减;第一转动柱602,其水平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柱6的左侧,所述第一转动柱602的一端与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五电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块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柱602通过第二链条经第四滑轮与所述内架102的顶端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筒体301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其内连通的圆形的物料出口,所述筒体301内还设有搅拌机构5,其包括:第二转动柱501,其竖直设于所述筒体301内并与其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501由设于所述筒体301底面的第六电机驱动;多个搅拌片502,其为圆形,所述多个搅拌片502与所述物料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尺寸相适应,所述多个搅拌片502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柱501的下部交错连接,任一搅拌片502与其等高的物料出口均设有相互吸引的第四磁条和第五磁条,任一搅拌片502设置为当所述第二转动柱501不转动时,能覆盖与其等高位置的物料出口。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还包括调控机构,其包括:

第一高度感受器,其设于所述内架102的顶端并与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电连接;

第二高度感受器,其设于所述筒体301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和第六电机电连接;

控制器,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第六电机、所述第一高度感受器和所述第二高度感受器电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高压旋喷搅拌的打桩装置中所述两个卡块104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圆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道的直径,以使所述两个卡块104不脱离所述内架102。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