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171发布日期:2019-02-22 22:3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属于供水系统水净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是人的生命之源,而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就是自来水,本案的供水系统即用于将水厂供水引入并通过配压后供给给用户。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自来水一般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但是由于长距离管道运输、管道陈旧生锈、城市高楼水箱和楼群蓄水池不清洁或常年使用不消毒等,都可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进入用户的自来水无法直接饮用。

一般的用户会通过在家中的进水端增加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很多小户型很难满足其安装要求,另外净水装置对供水管网会产生压力负担,打破原先的供压分配,而在净水装置中增加泵组进行水源引入也会对供水管网产生负担,尤其是在原供水管网压力供给不足时,会导致其他用户水压不足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住宅管网供水无法直接饮用的问题,提出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低压供水单元和中高压供水单元,所述低压供水单元包括无负压储能装置和低压供水管网,所述中高压供水单元包括箱式泵房和中高压供水管网,所述中高压供水管网设有若干个分压管路,

外部进水管分别连通所述无负压储能装置的进水端、箱式泵房的进水端和低压供水管网的进水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式泵房的水箱出水口设有一级过滤机构,所述任意分压管路的进水端设有二级过滤机构,所述二级过滤机构的进水端设有隔膜式气压罐,

所述低压供水管网的进水端设有过滤组,所述过滤组包括串联的低压一级过滤机构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并且低压一级过滤机构的出水端设有蝶阀,

所述箱式泵房的出水端通过一临时补给管路与所述低压二级过滤机构的进水端相连,所述临时补给管路上设有蝶阀,

所述一级过滤机构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PP过滤器和一级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二级过滤机构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纤维超滤膜过滤器和二级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低压一级过滤机构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低压PP过滤器和低压一级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低压二级过滤机构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低压纤维超滤膜过滤器和低压二级活性炭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一级过滤机构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上。

优选地,所述一级过滤机构的出水端设有进宽出窄的用于滤阻水压损失补偿的锥形导流管。

优选地,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内侧设有球面支撑网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分别针对低压供水单元和高压供水单元设置了净化机构,均采用两级过滤结构,能实现供水净化,使得用户用水达到直饮水标准,无需用户单独安装入户净化水装置,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2.低压供水管网具备三种供水模式,且任意供水模式均具备高效净化功能。

3.低压供水单元和高压供水单元的过滤机构能够混用,设计巧妙。

4.整体方案易于实施,且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级过滤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二级过滤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供水系统包括低压供水单元1 和中高压供水单元2,低压供水单元1包括无负压储能装置11和低压供水管网12,中高压供水单元2包括箱式泵房21和中高压供水管网22,中高压供水管网22设有若干个分压管路3,外部进水管4分别连通无负压储能装置11的进水端、箱式泵房21的进水端和低压供水管网12的进水端。

具体地说明,无负压储能装置11包括储能罐和泵组,箱式泵房包括稳流机构和泵组,稳流机构内设有水箱5,无负压储能装置11和箱式泵房21都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中高压供水单元2由外部进水管4直供,低压供水单元1可选择性供水,当外部进水管4满足水压要求时,其低压供水管网12直接由外部进水管4供水,当外部进水管4不满足水压要求时,其通过无负压储能装置11进行二次加压供给。

本案的净化装置包括两部分,具体地,箱式泵房21的水箱5出水口设有一级过滤机构6,任意分压管路3的进水端设有二级过滤机构7,二级过滤机构7的进水端设有隔膜式气压罐10,一级过滤机构6和二级过滤机构7共同实现中高压供水管网22的供水净化。

对隔膜式气压罐10进行说明,其在箱式泵房21供给过程中会实现储能,当其储能结束时,分压管路3达到水压上限,当用户用水会消耗水压,此时隔膜式气压罐10能释放储能,提供压力补充,延缓水压下降到供给下限的时间,使得泵组的间隙作业时间延长,减少了能源损耗,同时能补偿二级过滤机构7产生的额外水压损耗。

低压供水管网12的进水端设有过滤组8,过滤组8包括串联的低压一级过滤机构81 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并且低压一级过滤机构81的出水端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出水端分别设有蝶阀。低压一级过滤机构81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共同实现低压区供水管网 12的供水净化。

另外两部分净化可以混合使用,箱式泵房21的出水端通过一临时补给管路9与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的进水端相连,临时补给管路9上设有蝶阀91。通过箱式泵房21出水亦可导入低压供水管网12,通过一级过滤机构7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配合实现对低压供水管网12的供水净化,需要说明的是,低压供水单元1的无负压储能装置11无法实现对高压供水管网22的水源补给及净化,因为低压供水单元1达不到向高压供水管网22的水压需求。

对各过滤机构进行说明,一级过滤机构6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PP过滤器61和一级活性炭过滤器62,二级过滤机构7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纤维超滤膜过滤器71和二级活性炭过滤器72,低压一级过滤机构81与一级过滤机构6相似,其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低压PP 过滤器和低压一级活性炭过滤器,附图中省略了该标记。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与二级过滤机构7相似,其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低压纤维超滤膜过滤器和低压二级活性炭过滤器,附图中亦省略了该标记。

以下针对本案的供水净化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种工作模式,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满足标准,外部进水管4直接对箱式泵房21和低压供水管网12进行供水,针对低压供水管网12的水净化进行描述,外部进水管4依次经过低压一级过滤机构81和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实现高效过滤,达到直饮水标准。针对中高压供水管网12的水净化进行描述,外部进水管4供水进入水箱5,再由水箱5出水口上的一级过滤机构6进行粗过滤后,经过泵组进入中高压供水管网22,在进入各自的分压管路3 后,再由二级过滤机构7实现终过滤,供水达到直饮水标准。

第二种工作模式,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低于标准,外部进水管4经过无负压储能装置11进入低压供水管网12,对低压供水管网12和中高压供水管网22的净化模式与第一种工作模式一致。

第三种工作模式,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低于标准,无负压储能装置11出现异常,此时需要箱式泵房21通过临时补给管路9实现对低压供水管网12进行供水,此时中高压供水管网22的水净化依然不变,而低压供水管网12的进水是由一级过滤机构6进行粗过滤后,再由低压二级过滤机构82实现终过滤。

本案中,一级过滤机构6可拆卸设置于水箱5的出水口上,能实现周期性地对一级过滤机构6的替换,优选实施例中,该一级过滤机构6上还可设置监控机构,监控机构用于监控该一级过滤机构7的寿命状况,例如通过设置透明窗,观察颜色替换。

另外,一级过滤机构6的出水端设有进宽出窄的用于滤阻水压损失补偿的锥形导流管52,一级过滤机构6会损失部分压力,通过该锥形导流管52能使得一级过滤机构6的出水端水压与出水口水压保持平衡。

最后,为了防止水箱5未及时清洁,导致沉积层覆盖出水口,在出水口上增设了球面支撑网膜51,该球面支撑网膜优选为不锈钢网状结构网膜。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用于供水系统的进水净化装置,分别针对低压供水单元和高压供水单元设置了净化机构,均采用两级过滤结构,能实现供水净化,使得用户用水达到直饮水标准,无需用户单独安装入户净化水装置,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低压供水管网具备三种供水模式,且任意供水模式均具备高效净化功能。低压供水单元和高压供水单元的过滤机构能够混用,设计巧妙。整体方案易于实施,且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