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6180发布日期:2019-03-15 20:4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面溢油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膜的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现代化造船技术的发展,油轮规模也随之迅速增长,出现了大型油轮甚至巨型原油船。大规模的海上运输和超级油轮的迅速发展,无疑大大增加了海面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

目前,处理海上溢油的方法主要有围栏法、撇油器法、吸油材料法以及活性炭吸附过滤法等。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海上石油泄漏事故。而对于像汽、煤、柴油等轻质油,因其密度小、黏度小、在海面扩散速度快等特点,现有的方法就显得没有那么有效了。特别是近海区域的溢油事故,其往往油污带较小,采用上述的处理方法也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

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回收效率高、方便使用、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的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包括拖船以及设置在拖船上的储油罐及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油本体及漂浮气囊,该吸油本体通过拖索与拖船连接,所述的吸油本体为一两端设置冲锋尖端的半弧形结构,在半弧形结构的内弧面上中上部开有吸油口,在吸油口的两端一直延伸到半弧形结构的外弧面上设置有漂浮气囊,该漂浮气囊的下端面位于吸油口中下部的位置上,在所述吸油本体的内部两侧对应吸油口的位置设置有亲水憎油滤板,在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设置有与吸油本体弧度相同的亲油憎水滤板,所述两亲水憎油滤板的外侧形成滤水部,滤水部外侧的弧面为一网板结构,所述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亲油憎水前方的区域形成混合部,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亲油憎水后方的区域形成储油部,在储油部的上方设置有抽油口,该抽油口通过抽油管道连接至抽油泵,再由抽油泵连接至储油罐。

而且,还包括导流板,在所述吸油本体上冲锋尖端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张开的导流板。

而且,在所述导流板的后部与吸油本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流板及吸油本体铰装。

而且,还包括液面传感器及报警器,在所述储油罐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该液面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及抽油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使用之前先将漂浮气囊充气,然后将其拖放至海中,通过拖船的牵引,实现吸油本体的移动以及向吸油口处输油的目的;油膜连同水首先进入混合部,分别通过亲水憎油滤板以及亲油憎水滤板对水、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进入滤水部,并由网板排向大海,油进入储油部,并通过抽油泵将其泵到储油罐内;储油罐中设有液面传感器,当回收的油超出储油罐的存放能力时,液面传感器感应,报警器报警以警示工作人员向另外的容器中输油或采取其他措施,同时,抽油泵停止工作,防止二次溢油的发生。本回收装置结构简单、重量相对较轻,方便入海及上岸时的拖拽;同时,弧形的吸油本体及吸油口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通过导流板处缓冲弹簧的设置,避免因海水阻力过大,或突然海浪而将导流板折断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回收效率高、方便使用、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内部透视,安装导流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油本体外弧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油本体内弧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拖船、2-阀门、3-储油罐、4-抽油泵、5-抽油管道、6-拖索、7-漂浮气囊、8-导流板、9-缓冲弹簧、10-吸油本体、11-滤水部、12-亲水憎油滤板、13-混合部、14-储油部、15-亲油憎水滤板、16-抽油口、17-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包括拖船1以及设置在拖船上的储油罐3及抽油泵4,其创新之处在于:还包括吸油本体10及漂浮气囊7,该吸油本体通过拖索6与拖船连接,所述的吸油本体为一两端设置冲锋尖端的半弧形结构,在半弧形结构的内弧面上中上部开有吸油口17,在吸油口的两端一直延伸到半弧形结构的外弧面上设置有漂浮气囊,该漂浮气囊的下端面位于吸油口中下部的位置上,在所述吸油本体的内部两侧对应吸油口的位置设置有亲水憎油滤板12,在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设置有与吸油本体弧度相同的亲油憎水滤板15,所述两亲水憎油滤板的外侧形成滤水部11,滤水部外侧的弧面为一网板结构17,所述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亲油憎水前方的区域形成混合部13,两亲水憎油滤板之间亲油憎水后方的区域形成储油部14,在储油部的上方设置有抽油口16,该抽油口通过抽油管道5连接至抽油泵,再由抽油泵连接至储油罐。

还包括导流板8,在所述吸油本体上冲锋尖端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张开的导流板。

在所述导流板的后部与吸油本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9,该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流板及吸油本体铰装。

还包括液面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及报警器(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储油罐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该液面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及抽油泵连接。

使用之前先将漂浮气囊充气,然后将其拖放至海中,通过拖船的牵引,实现吸油本体的移动以及向吸油口处输油的目的;油膜连同水首先进入混合部,分别通过亲水憎油滤板以及亲油憎水滤板对水、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进入滤水部,并由网板排向大海,油进入储油部,并通过抽油泵将其泵到储油罐内;储油罐中设有液面传感器,当回收的油超出储油罐的存放能力时,液面传感器感应,报警器报警以警示工作人员打开阀门2向另外的容器中输油或采取其他措施,同时,抽油泵停止工作,防止二次溢油的发生。本回收装置结构简单、重量相对较轻,方便入海及上岸时的拖拽;同时,弧形的吸油本体及吸油口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