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518发布日期:2019-05-11 00:1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船舶3行驶到岸时,需要停泊。船舶3在靠泊过程中,会对码头4产生撞击、挤压和摩擦作用。为达到安全靠泊的目的,对设置在码头4前沿的橡胶护舷防撞装置(比如图1中所示的橡胶柱10)进行合理的选择十分重要,一般来讲船厂建厂初期码头4设置的防撞柱10基本上是与码头4高度平齐。

对于修船企业,码头4靠泊船舶会比较多,在遇到天文大潮及台风季节来临之时,码头4备受考验,停泊船舶会通过水涨船高的方式加之风力的因素而漂移上岸,如图2所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为了适应船舶在恶劣情况下的停泊要求,为了保证船舶停靠的安全性,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通过将现有的橡胶柱加高,并在橡胶柱加高的部分横向设置橡胶柱护体,从而防止船舶漂移上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包括长度方向竖向延伸的橡胶柱1、底面垂直于橡胶柱1的长度方向的橡胶柱护体2;

所述橡胶柱1包括下部用于接触码头竖向岸面的第一表面、背向码头竖向岸面的第二表面12;

橡胶柱护体2的一个竖向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上半部分。

优选,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进一步包括相配套旋转连接的第一螺丝和第一螺母,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丝相匹配的第一螺丝孔,第一螺丝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丝孔内。

优选,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相面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可拆卸的卡合连接。

优选,橡胶柱1的下半部分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通过将现有的橡胶柱加高,并在橡胶柱加高的部分横向设置橡胶柱护体,从而防止船舶漂移上岸。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橡胶柱10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船舶3漂移上岸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码头防撞柱防止船舶3漂移上岸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码头防撞柱,包括长度方向竖向延伸的橡胶柱1、底面垂直于橡胶柱1的长度方向的橡胶柱护体2;所述橡胶柱1包括下部用于接触码头竖向岸面的第一表面、背向码头竖向岸面的第二表面12;橡胶柱护体2的一个竖向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上半部分。

如图3所示,在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虽然船舶3的底面已经高出码头4的顶面,但是由于加高之后的橡胶柱1以及橡胶柱护体2的存在,使得船舶3被阻挡上岸,如此便避免了船舶3因为风力以及其他非正常的因素导致的上岸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船舶3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橡胶柱护体2是为了防止橡胶柱1高出码头4的部分因船舶3的撞击而折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一体注塑成型,这种结构形式,能够稳固的设置在码头4上,从而有效防止船舶3漂移上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新型码头防撞柱进一步包括相配套旋转连接的第一螺丝和第一螺母,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丝相匹配的第一螺丝孔,第一螺丝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丝孔内。第一螺丝与第一螺母配套使用,从而实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的稳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相面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可拆卸的卡合连接。这种结构形式,便于橡胶柱1和橡胶柱护体2的分别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橡胶柱1的下半部分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第二螺丝孔的设置是为了配合螺丝将橡胶柱1稳固的连接在码头4的停靠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