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155发布日期:2019-04-17 00: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载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



背景技术:

对于桩基检测一般采用静载试验法,现有技术中桩基静载荷检测分析的主要仪器为桩基静载荷测试仪,而在桩基静载荷检测现场,因为桩基静载荷测试仪不应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和恶劣环境的损伤腐蚀,因此需要将桩基静载荷测试仪带到工作室进行操作,这样桩基静载荷测试仪与千斤顶下边设置的位移传感器需要很长的导线连接工作,不仅浪费导线资源也不方便桩基静载荷测试仪操作人员对现场测试的指挥或者相关调整的沟通。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7.11.21、授权公告号为CN20665525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桩基静载荷检测装置,包括静载荷分析仪,静载荷分析仪设置有可拆卸的外壳,外壳包括前端盖、后端盖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一侧端盖和第二侧端盖,前端盖与后端盖通过第一侧端盖和第二侧端盖支撑盖合后形成容置静载荷分析仪的容置腔,外壳还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设置在前端盖上,第一显示区对应于静载荷分析仪的显示屏。该桩基静载荷检测装置,其通过在静载荷分析仪上设置可拆卸的外壳,使得静载荷分析仪可以在阳光直射或者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直接在现场进行操作,方便静载荷分析仪操作者对现场进行指挥或者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静载荷分析仪测出的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操作人员通过设置在前端盖上的第一显示区记录试验数据,而第一显示区在没有使用的时候,由于第一显示区裸露在外,在静电作用下会粘附上灰尘,影响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显示区记录试验数据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在其不使用时能够避免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在其使用时能够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同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包括外壳、可拆卸设置在外壳内的测试仪本体,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与测试仪本体的显示屏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区、与测试仪本体的开关相对应的第二显示区,所述外壳的外顶壁铰接有用于盖住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转动的角度小于等于45度,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转动板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转动板和外壳的外顶壁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未使用时,转动板盖住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上;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转动板通过调节组件支撑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上,测试仪本体放置在外壳内,有效地保护了测试仪本体,延长了测试仪本体的使用寿命,由于转动板和外壳的外顶壁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度,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同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板和外壳外顶壁之间的伸缩支撑杆、开设于外壳外顶壁上用于收纳伸缩支撑杆的第一收纳槽,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收纳槽内、另一端和转动板远离铰接端的侧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转动板支撑在伸缩支撑杆上;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未使用时,转动板盖住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上,伸缩支撑杆收纳在第一收纳槽内,锁紧组件处于锁死状态,使转动板的调节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支撑杆包括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调节螺杆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调节螺杆、设置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之间的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上且和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转动板和外壳外顶壁之间的角度,即调节伸缩支撑杆的长度时,旋转调节套筒,调节套筒带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移动,由于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螺纹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小,从而实现对伸缩支撑杆长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筒的外周面呈多边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伸缩支撑杆长度的调节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的侧面于伸缩支撑杆相抵触处开设有安装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凹槽对伸缩支撑杆和转动板相抵触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增加了伸缩支撑杆和转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伸缩支撑杆对转动板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和伸缩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伸缩支撑杆对转动板支撑稳定性且和安装凹槽相适配的稳固块,所述稳固块和伸缩支撑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转动板通过伸缩支撑杆支撑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上,稳固块位于安装凹槽内,稳固块增加了伸缩支撑杆和转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伸缩支撑杆对转动板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设于外壳外顶壁的固定块、固设于转动板上的卡接块、锁紧螺栓以及与锁紧螺栓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栓贯穿固定块、卡接块和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紧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螺栓的螺杆贯穿固定块、卡接块和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从而使锁紧组件对转动板的固定更稳定,避免在移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时,转动板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和外壳的外顶壁之间均固设有防尘布,且所述外壳的外顶壁开设有用于收纳防尘布的第二收纳槽,在防尘布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防尘布呈扇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防尘布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位于两个防尘布之间,进一步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在太阳随着时间而逐渐移动时,通过两个防尘布、转动板之间相互配合,不需要转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也可以避免了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未使用时,防尘布收纳在第二收纳槽内,减小防尘布空间占用体积,提高了基桩静载荷测试仪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布设置为折叠防尘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防尘布的展开和收纳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布上间隔固设有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的铰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提高了防尘布的强度,而且使防尘布的展开和收纳更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桩静载荷测试仪,在其不使用时能够避免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在其使用时能够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

2、在伸缩支撑杆的作用下,转动板转动的角度小于等于45度,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同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

3、通过在伸缩支撑杆和转动板之间设置稳固块,并在转动板上开设安装凹槽,提高了伸缩支撑杆对转动板的支撑稳定性。

4、通过在转动板的两端设置防尘布,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防尘布处于展开状态,通过两个防尘布、转动板之间相互配合,不仅进一步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同时不需要转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也可以避免了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在一天的时间内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了基桩静载荷测试仪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转动板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导联孔、第二导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转动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

图中,1、外壳;11、上壳体;111、第一显示区;112、第二显示区;113、第一收纳槽;114、第二收纳槽;12、下壳体;121、第一导联孔;122、第二导联孔;13、锁扣;14、把手;2、转动板;21、安装凹槽;3、调节组件;31、伸缩支撑杆;311、第一调节螺杆;312、第二调节螺杆;313、调节套筒;32、稳固块;4、锁紧组件;41、固定块;42、卡接块;43、锁紧螺栓;44、锁紧螺母;5、防尘布;51、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如图1所示,外壳1、可拆卸设置在外壳1内的测试仪本体(测试仪本体在图中未示出),外壳1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外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横截面呈倒凹字形设置,下壳体12横截面呈凹字形设置,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盖合在一起形成容置测试仪本体的容置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一端通过合页实现两者的铰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远离合页的一端通过锁扣13实现两者的固定,且下壳体12于设置有锁扣13的一端的外侧壁固设有便于携带的把手14。

如图2所示,下壳体12的侧壁开设有导联电源线接头且用于避免线接头裸漏在外界的第一导联孔121,下壳体12的侧壁还均匀开设有导联多个位移传感器线接头且用于避免线接头裸漏在外界的多个第二导联孔122。结合图1所示,上壳体11的顶壁设置有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均为长方形结构,第一显示区111对应于测试仪本体的显示屏,第二显示区112对应于测试仪本体的开关。

通过将测试仪本体放置在外壳1内,有效地保护了测试仪本体,防止测试仪本体在桩基静载荷现场检测时,阳光直射或者恶劣的环境对测试仪本体的损伤,延长了测试仪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不需要打开外壳1,即可通过外壳1完成所有操作,方便检测,更好地保护测试仪本体。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壳体11的外顶壁于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处铰接有转动板2,且转动板2转动至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位置时完全盖住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转动板2呈长方形设置。转动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转动板2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3,转动板2转动的角度小于等于45度,即转动板2和上壳体11的外顶壁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45度,结合图4所示,转动板2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和上壳体11的外顶壁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4。

如图1所示,调节组件3包括开设于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两侧的第一收纳槽113,第一收纳槽113的长度沿垂直转动板2长度方向设置。转动板2和第一收纳槽113之间设置有伸缩支撑杆31,伸缩支撑杆3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收纳槽113远离转动板2的一端,伸缩支撑杆31的另一端和转动板2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的侧面相抵触。伸缩支撑杆31不仅可以调节转动板2的转动角度,同时还可以收纳在第一收纳槽113内。

如图1所示,伸缩支撑杆31包括第一调节螺杆311和第二调节螺杆312,第一调节螺杆311和第二调节螺杆312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螺杆31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收纳槽113内,第二调节螺杆312的一端和转动板2相抵触。第一调节螺杆311和第二调节螺杆312之间设置有调节套筒313,调节套筒31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调节螺杆311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且和第一调节螺杆311螺纹连接,调节套筒313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调节螺杆312远离转动板2的一端且和第二调节螺杆312螺纹连接。为了使调节套筒313的转动更方便,调节套筒313的外周面呈正六边形设置。

在需要调节伸缩支撑杆31的长度时,旋转调节套筒313,调节套筒313带动第一调节螺杆311、第二调节螺杆312移动,由于第一调节螺杆311、第二调节螺杆312螺纹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一调节螺杆311和第二调节螺杆312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小,从而实现对伸缩支撑杆31长度的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伸缩支撑杆31对转动板2的支撑稳定性,第二调节螺杆312和转动板2之间设置有稳固块32,稳固块32呈正方体形设置。转动板2的侧面开设有与稳固块32相适配的安装凹槽21,稳固块32远离转动板2的一端和第二调节螺杆312铰接。

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转动板2通过伸缩支撑杆31支撑在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上,稳固块32位于安装凹槽21内,且和安装凹槽21内底面相抵触,由于转动板2和上壳体11外顶壁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度,因此转动板2减小了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同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未使用时,即转动板2盖住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上时,伸缩支撑杆31收纳在第一收纳槽113内,锁紧组件4处于锁死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锁紧组件4包括两个间隔固设于上壳体11外顶壁的固定块41,两个固定块41之间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卡接块42,卡接块42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板2上。为了提高锁紧组件4的稳定性,锁紧组件4还包括锁紧螺栓43,锁紧螺栓43的螺杆贯穿两个固定块41、卡接块42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4。在锁紧组件4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螺栓43的螺杆贯穿两个固定块41、卡接块42和锁紧螺母44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测试仪本体在使用时,灰尘对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的影响,转动板2的两端和上壳体11外顶壁之间分别设置有防尘布5,防尘布5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折叠防尘布。防尘布5可以随着转动板2的转动而展开,在转动板2的转动角度最大时,防尘布5呈完全展开状态,此时防尘布5呈扇形设置,防尘布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杆51,加强杆51和防尘布5固定连接,且加强杆5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2的铰接端,使加强杆51和转动板2同步转动。上壳体11外顶壁开设有用于收纳防尘布5的第二收纳槽114。防尘布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板2上,防尘布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收纳槽114内。

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使用时,转动板2支撑在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上,防尘布5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位于两个防尘布5之间,进一步减少灰尘粘附在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在太阳随着时间而逐渐移动时,通过两个防尘布5、转动板2之间相互配合,不需要转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也可以避免了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在基桩静载荷测试仪未使用时,转动板2盖住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显示区112上,防尘布5收纳在第二收纳槽114内,减小防尘布5空间占用体积,提高了基桩静载荷测试仪的实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