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905发布日期:2019-11-05 23:4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转向低碳经济,光伏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组串式光伏区施工过程需要安装通讯柜,同时通讯柜需固定在独立基础上方。由于现阶段通讯基础固定处多采用螺栓形式,故需在基础上预埋相应规格螺栓,并与通讯柜四个角的螺孔一一对应。但在通讯柜混凝土基础中预埋螺栓时若出现尺寸偏差,则会导致螺栓和螺孔不能一一定位对应,从而造成通讯柜基础难以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模拟通讯柜底部结构的框架;所述的框架是两根横向杆和两根纵向杆首尾相连形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所述的两根纵向杆上开设有对应混凝土基础上的预埋件螺栓安装位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沿竖向贯通纵向杆,第一通孔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穿设于第一通孔内的预埋件螺栓移动的螺帽。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位于纵向杆的上方与纵向杆之间留有间隙,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纵向杆包括水平布置的横板和竖直布置的竖板;所述的竖板固定在横板上形成角钢结构;所述的横板上开设有对应预埋件螺栓安装位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的支撑板固定在竖板上与横板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根纵向杆之间设置有两块支撑板;所述的两块支撑板相互交叉布置,交叉点位于两根纵向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杆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纵向杆上开设对应预埋件螺栓的通孔,能够提高预埋件螺栓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上开设通孔与纵向杆上的通孔间隔布置,能够提高预埋件螺栓的安装精度,保证安装的预埋件螺栓处于竖直状态,降低了预埋件螺栓的安装难度,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装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视图;

其中:1—横向杆;2—纵向杆;3—支撑板;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把手;2.1—横板;2.2—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通讯柜混凝土基础螺栓安装辅助工装,本实施例的辅助工装是模拟通讯柜的底部结构,在辅助工装上预先预留预埋件螺栓的安装位置,确保最后混凝土基础上的预埋件螺栓安装位置与通讯柜底部安装位置能够完全对应上。

如图1~2,本实施例的辅助工装包括用于模拟通讯柜底部结构的框架,框架是两根横向杆1和两根纵向杆2首尾相连形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本实施例的横向杆1和纵向杆2位角钢结构,首尾相互焊接连接而成。如图2所示,纵向杆2包括水平布置的横板2.1和竖直布置的竖板2.2,竖板2.2固定在横板2.1上形成角钢结构,横板2.1上开设有对应预埋件螺栓安装位置的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穿设于第一通孔4内的预埋件螺栓移动的螺帽。

如图2所示,竖板2.2上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固定在竖板2.2上与横板2.1之间留有间隙,支撑板3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4对应的第二通孔5,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同轴布置。两根纵向杆2之间设置有两块支撑板3,两块支撑板3相互交叉布置,交叉点位于两根纵向杆2之间。

为了便于握持,本实施例的横向杆1上设置有把手6。

实际安装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根据通讯柜底部尺寸及螺孔位置绘制大样图;

步骤2:根据大样图确定横向杆1、纵向杆2和支撑板3的尺寸规格以及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的开设位置,对横板2.1和支撑板3进行开孔;

步骤3:将预埋件螺栓由上至下穿过第一通孔4,使用螺帽将预埋件螺栓固定在横板2.1上,并确保露头螺丝长度大于角钢边长(约5cm);

步骤4:将固定有预埋件螺栓的框架压入尚未初凝的基础混凝土中,并确保把手6置于基础模板以外,便于后期拆除框架;

步骤5:采用水平尺微调角钢框架4边的水平度,确保预埋件螺栓处于垂直状态;

步骤6:将支撑板3放置在竖板2.2上,使第二通孔5套在预埋件螺栓上防止出现因重力或外力产生的水平偏移;

步骤7:待混凝土基础初凝后先后拆除支撑板3、螺帽、框架,即完成通讯柜基础预埋件施工工作,待通讯柜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开展相应通讯柜安装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