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6027发布日期:2020-03-24 21:3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式样的防盗井盖,构造上大同小异,均是从井盖的材料以及防盗设计方面来着手解决井盖被盗现象的,但仍未能较好地杜绝井盖偷盗现象,特别是对通讯井内线材等的偷盗情形,而且井盖丢失后往往不能及时的确定被盗位置和及时修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cn201820850328.6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沙井盖上的电子锁结构及沙井盖,其通过控制板上的无线模块能实现能与上位设备的近端连接上锁/解锁,解决沙井盖的上锁/解锁问题,提升沙井盖的防盗性能,并方便巡查检修时对沙井盖的装卸。然而,该结构缺少机构解锁/上锁方式,在实际对巡检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控制板由于缺电、干扰或故障等原因会导致解锁/上锁失败,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方便巡检作业时进行机构解锁/上锁,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包括电子锁芯和解锁钥匙,所述电子锁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其内部连动的锁芯机构,所述锁芯机构包括锁芯座和芯筒,所述芯筒置于锁芯座内,其底部具有与电子锁芯连接的锁杆,其上设有靠近侧面的沉孔且该侧面上设有连通至沉孔内的横孔;于该沉孔内设置有活动块、第一磁块和钢珠,所述活动块的中段具有容放所述钢珠的环槽,且环槽的下侧槽壁为斜面以令环槽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磁块受外部的磁作用力带动该活动块上升,所述钢珠受横孔边缘挤推令其在活动块上升时由环槽内向横孔移位,以令其局部伸出芯筒的侧面;所述锁芯座的顶部设有凸柱,其内壁上具有若干竖向槽;所述解锁钥匙具有与凸柱配合的凹槽,且解锁钥匙内设置有用于吸引第一磁块的第二磁块,在所述钢珠落入竖向槽前,解锁钥匙带动锁芯座空转,在所述钢珠落入竖向槽时,锁芯座带动芯筒旋转从而驱动电子锁芯实现解锁或上锁。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磁块位于所述活动块下方,或与活动块连接一体。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凸柱的端面为多边形。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电子锁芯具有容置所述锁芯座的腔室,所述锁芯座置于该腔室内,其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密封槽,于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锁芯座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套置于该外筒体内,其顶部设置有所述凸柱,其内置有所述的芯筒,其侧面设有第一限位槽,通过第一限位螺丝限位于外筒体内,所述外筒体的侧面设有第二限位槽,通过第二限位螺丝限位于腔窒内。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内筒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密封槽,于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解锁钥匙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凹槽,其内部设有第二磁块以及带动该第二磁块进行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容置该第二磁块的升降座,带动所述升降座的中心转轴,以及限制中心转轴动作的密码锁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磁块、第二磁块、活动块和钢珠的配合实现锁芯座和芯筒的空转或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电子锁芯的驱动,解决在电气部分因故失效情况下的解锁或上锁操作;本专利独有的锁芯机构和解锁钥匙设计,防止偷盗者采用常规开锁方式进行破解,安全有效,而且结构巧妙、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子锁芯与沙井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子锁芯与解锁钥匙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子锁芯与锁芯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芯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子锁芯与锁芯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芯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筒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子锁芯与锁芯机构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电子锁芯与锁芯机构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1的a部放大图。

图13为解锁钥匙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解锁钥匙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至14,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智能井盖电子锁的机械式解锁结构,包括电子锁芯1和解锁钥匙2,所述电子锁芯1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其内部连动的锁芯机构3,所述锁芯机构3包括锁芯座31和芯筒32,所述芯筒32置于锁芯座31内,其底部具有与电子锁芯1连接的锁杆33,其上设有靠近侧面的沉孔34且该侧面上设有连通至沉孔34内的横孔35;于该沉孔34内设置有活动块36、第一磁块37和钢珠38,所述活动块36的中段具有容放所述钢珠38的环槽361,且环槽361的下侧槽壁362为斜面以令环槽361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磁块37位于所述活动块36下方,受外部的磁作用力带动该活动块36上升,所述钢珠38受横孔35边缘挤推令其在活动块36上升时由环槽361内向横孔35移位,以令其局部伸出芯筒32的侧面;所述锁芯座31的顶部设有凸柱311,其内壁上具有若干竖向槽312;所述凸柱311的端面为多边形,所述解锁钥匙2具有与凸柱311配合的凹槽21,且解锁钥匙2内设置有用于吸引第一磁块37的第二磁块22,在所述钢珠38落入竖向槽312前,解锁钥匙2带动锁芯座31空转,在所述钢珠38落入竖向槽312时,锁芯座31带动芯筒32旋转从而驱动电子锁芯1实现解锁或上锁。

具体的,所述电子锁芯1具有容置所述锁芯座31的腔室11,所述锁芯座31置于该腔室11内,其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密封槽313,于第一密封槽31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314。

所述锁芯座31包括外筒体31a和内筒体31b,所述内筒体31b套置于该外筒体31a内,其顶部设置有所述凸柱311,其内置有所述的芯筒32,其侧面设有第一限位槽315,通过第一限位螺丝限位于外筒体31a内,所述外筒体31a的侧面设有第二限位槽316,通过第二限位螺丝限位于腔窒11内。所述内筒体31b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密封槽317,于第二密封槽317内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318。

所述解锁钥匙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凹槽21,其内部设有第二磁块22以及带动该第二磁块22进行移动的升降机构23,所述升降机构23包括容置该第二磁块22的升降座231,带动所述升降座231的中心转轴232,以及限制中心转轴232动作的密码锁体233。所述密码锁体233为现有购置的锁体模块,其旋转实现中心转轴232向下方的伸出或向上方的缩进,从而带动所述升降座231靠近或远离凹槽21,当升降座231远离凹槽21到一定距离后,第二磁块22不足以将第一磁块37吸起,防止非巡查人员捡获到解锁钥匙2对电子锁芯1实施解锁,起到保险作用。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