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0829发布日期:2020-05-08 17:19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天然无污染的淡水,收集起来的话会有很多用得到的地方,收集雨水是特别节能环保的措施。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针对雨水的收纳装置,但是经过收纳以后就不会进行后续的处理的。此外,现有技术中针对回流到水池中的淤泥和沙子,没有及时排出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两个并排安装在地下的初雨沉淀池和雨水蓄水池,所述初雨沉淀池上部安装有一水平伸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由端与雨水蓄水池上部的入水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雨沉淀池上端檐水平位置高于雨水蓄水池上端檐水平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雨沉淀池为一封闭腔体,所述初雨沉淀池后侧上端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初雨沉淀池内由进水后的水流方向顺次设有初级沉淀集泥池和二级沉淀集泥池;

所述二级沉淀集泥池上方设有集水组件,所述出水管入水端插入集水组件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级沉淀集泥池和二级沉淀集泥池之间通过一个隔档结构作为隔离,隔档结构由若干硅砂透水砖堆叠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隔档结构上端檐与封闭腔体的顶面之间设有间距,隔档结构的上端檐水平位置高于所述集水组件底面的水平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封闭腔体后侧面以及隔档结构中初级沉淀集泥池一侧的侧面上,皆设有向初级沉淀集泥池中部下方倾斜的集泥坡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二级沉淀集泥池包括沿水流流向顺次衔接的排污池和集泥池,排污池由隔档结构的侧壁、集泥池对应侧壁以及上部的一个向集泥池方向下部倾斜的密封盖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初级沉淀集泥池和排污池底部分别设有排污泵一和排污泵二,所述排污泵一和排污泵二通过连通管共同连接初雨沉淀池上部的排污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泥池包括下部的向排污池方向下侧倾斜的污泥管,所述污泥管端部与排污池连通,污泥管上方设有与污泥管平行的底面,底面上沿底面轴向阵列的凹凸单元,凹凸单元中凹位置低位处设有与污泥管连通的通腔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通过安装支架固定的槽结构,槽结构的侧面和底部与初雨沉淀池相邻侧壁连接形成一个腔体,槽结构内安装有若干沉淀斜管,沉淀协管下端透过槽结构底部与集泥池区域连通;所述沉淀斜管上端与所述出水管内的穿孔水管对应连通。

有益效果: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两个并排安装在地下的初雨沉淀池和雨水蓄水池,所述初雨沉淀池上部安装有一水平伸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由端与雨水蓄水池上部的入水口连接。本发明使用硅砂透水砖,过滤和沉淀同时进行;沉淀池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结构,在池底底部形成一个狭小空间,有利于固体颗粒集中。集中一起后再通过排污泵排出沉淀池,污泥和固体颗粒物无法在水池底部长时间沉积,减少水池污染和细菌滋生。

使用沉淀斜管可以加速固体颗粒的沉淀,提高出水质量和减少进入雨水蓄水池的污染物,减少后期蓄水池的维护成本;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通过雨水自流完成沉淀,节约能源。初雨沉淀池和雨水蓄水池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为圆柱形结构罐体,工厂预制成型,直接运输到现场掉放即可,减少施工时间,圆柱形结构罐体可增加水池的抗压能力,提高蓄水池的安全性,全部采用埋地设置,不占据地面空间;进水口设置沉淀池,可保证后续斜管沉淀池的水流平稳,提高沉淀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初雨沉淀池100,进水管101,第一检查井102,初期沉淀集泥池103,集泥池104,污泥管105,安装支架106,沉淀斜管107,排污泵一108,排污泵二109,排污池110,硅砂透水砖111,排污管112,穿孔水管113,雨水蓄水池114,第二检查井115,排水泵116,排水管1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两个并排安装在地下的初雨沉淀池100和雨水蓄水池114,所述初雨沉淀池100上部安装有一水平伸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由端与雨水蓄水池114上部的入水口连接。

初雨沉淀池100上端檐水平位置高于雨水蓄水池114上端檐水平位置

初雨沉淀池100为一封闭腔体,所述初雨沉淀池100后侧上端部安装有进水管101,所述初雨沉淀池100内由进水后的水流方向顺次设有初级沉淀集泥池103和二级沉淀集泥池;

所述二级沉淀集泥池上方设有集水组件,所述出水管入水端插入集水组件内。

初级沉淀集泥池103和二级沉淀集泥池之间通过一个隔档结构作为隔离,隔档结构由若干硅砂透水砖111堆叠得到。

隔档结构上端檐与封闭腔体的顶面之间设有间距,隔档结构的上端檐水平位置高于所述集水组件底面的水平位置。

封闭腔体后侧面以及隔档结构中初级沉淀集泥池103一侧的侧面上,皆设有向初级沉淀集泥池103中部下方倾斜的集泥坡面结构。

二级沉淀集泥池包括沿水流流向顺次衔接的排污池110和集泥池104,排污池由隔档结构的侧壁、集泥池104对应侧壁以及上部的一个向集泥池104方向下部倾斜的密封盖组成。

初级沉淀集泥池103和排污池110底部分别设有排污泵一108和排污泵二109,所述排污泵一108和排污泵二109通过连通管共同连接初雨沉淀池100上部的排污管112。

集泥池104包括下部的向排污池110方向下侧倾斜的污泥管105,所述污泥管105端部与排污池110连通,污泥管105上方设有与污泥管105平行的底面,底面上沿底面轴向阵列的凹凸单元,凹凸单元中凹位置低位处设有与污泥管105连通的通腔结构。

集水组件包括通过安装支架106固定的槽结构,槽结构的侧面和底部与初雨沉淀池100相邻侧壁连接形成一个腔体,槽结构内安装有若干沉淀斜管107,沉淀协管107下端透过槽结构底部与集泥池104区域连通;所述沉淀斜管107上端与所述出水管内的穿孔水管113对应连通。

实施例1

初雨沉淀池100和雨水蓄水池114与地面之间分别设置第一检查井102和第二检查井115,便于检测池内淤泥情况。排污池110和初期沉淀集泥池103内的污泥通过排污泵进行集体的收集。

雨水蓄水池114底部安装排水泵116,排水泵连接排水管117,排水管上端伸出雨水蓄水池114上部。

实施例2

雨水从进水管101进入初雨沉淀池100,初雨沉淀池100为钢筋混凝土罐体,初雨沉淀池100内部设有初雨沉淀集泥池103,初雨沉淀集泥池103四周呈上宽下窄,雨水污染物在池底沉积后聚集到水池底部,初雨沉淀集泥池四周由111硅砂透水砖砌筑,过滤与沉淀同步进行,初雨沉淀集泥池103底部沉淀污染物通过排污泵108一排出,雨水进过初期沉淀集泥池103后可沉淀大颗粒大泥沙。

之后雨水进入后端沉淀斜管107,沉淀斜管107安装在安装支架106上,安装支架106上有密封钢板,雨水只能从沉淀斜管107下部进入,雨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掉进集泥池104中,集泥池104呈倒正四面体,固体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滑至池底并集中,排污泵109二放置在排污池110中,排污池110与排污管105相连,排污池110用不锈钢板将四周封闭,排污泵109二排污时水从集泥池104流到排污管105,再流到排污池110中。

排污管105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固体颗粒排出,排污泵109二污水通过排污管112排出,雨水通过沉淀斜管113后,再从穿孔水管113流进雨水蓄水池114,雨水蓄水池114为钢筋混凝土罐体,雨水蓄水池114设有检测井115,雨水蓄水池114比初雨沉淀池110要低,雨水自动流向雨水蓄水池114,蓄水池114设有排水泵116,雨水通过排水泵116,经过排水管117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