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6234发布日期:2020-03-24 15:3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续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其中海洋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漂浮木块、塑料瓶;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袋、烟头、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渔网和玻璃瓶等。往往海岸附近的漂浮垃圾与海岸垃圾会随着浪潮相互转化,相比而言,海洋漂浮垃圾由于其随水流流动的特点,难于人工搜集。目前近海垃圾收集装置多为在电机的驱动装置在海面巡游收集垃圾,该类装置收集效果较好,但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在海岸线前安装该过滤装置,随着海浪进退,漂浮垃圾也随之进退,通过该过滤装置留下进入的漂浮垃圾,海浪不断进退,过滤装置将持续性的过滤,垃圾将在装置内富集,该过滤装置可以作为海洋漂浮垃圾收集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且所述过滤装置所需能源来自海浪,成本较低,可持续性的过滤漂浮垃圾,过滤后垃圾收集难度将会大大降低,给海洋垃圾收集工作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包括漂浮平板、网状围栏、前挡板、叶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若干支柱;

所述漂浮平板上设有网状围栏和前挡板;所述网状围栏的前端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滑道,所述前挡板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滑道内;

所述漂浮平板下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漂浮平板与前挡板转动副连接;所述叶轮的圆周边缘设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用于限制第二连杆的行程;

所述漂浮平板上还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支柱竖直穿过通孔,支柱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漂浮平板在两限位机构之间沿所述支柱上下滑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柱有四根,四根所述支柱分别安装在漂浮平板的四周。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网状围栏后面的两根支柱的顶端设有弯钩;所述弯钩延伸到前挡板的上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挡板上设有网格。

上述方案中,所述漂浮平板上设有网格。

上述方案中,所述叶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叶轮左右对称分布在漂浮平板下方;且左右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罩网;所述罩网安装在网状围栏与前挡板形成的空间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实用新型的过滤作用可以保证海岸线的整洁卫生,减少人力投入,适合景区卫生维护;相比于海洋悬浮式吸入垃圾收集装置等强制收集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能耗,在垃圾较多的海岸线可过滤大多数垃圾,配合强制收集的方式可以达到减少能耗的作用;在垃圾相对较少的海岸线安装该过滤装置,可以通过延长收集周期实现垃圾的富集。该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海水进退携带垃圾的特点实现无需佩戴能耗设备且能达到过滤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设备,利用海水的流动提供能量,大幅降低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利于安装与维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支柱的示意图。

图中,1、前挡板;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叶轮;5、漂浮平板;6、限位卡;7、通孔;8、滑道;9、支柱;10、网状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2、3和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海岸漂浮垃圾的过滤装置包括漂浮平板5、网状围栏10、前挡板1、叶轮4、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和若干支柱9;

所述漂浮平板5上设有网状围栏10和前挡板1;所述网状围栏10的前端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滑道8,所述前挡板1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滑道内;

所述漂浮平板5下设有叶轮4;所述叶轮4与第二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的一端转动副连接,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穿过漂浮平板5与前挡板1转动副连接;所述叶轮4的圆周边缘设有限位卡6;所述限位卡6用于限制第二连杆3的行程;

所述漂浮平板5上还设有若干通孔7;所述支柱9竖直穿过通孔7,支柱9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漂浮平板5在两限位机构之间沿所述支柱9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柱9有四根,四根所述支柱分别安装在漂浮平板5的四周。漂浮平板5上具有四个对称分布的竖直通孔7,四个通孔7与支柱9之间配合,支柱9确定整个过滤装置的水平位置,同时允许漂浮平板5沿所述支柱9上下滑动,以应对水位的改变。

优选的,在网状围栏10后面的两根所述支柱9的顶端设有弯钩;所述弯钩延伸到前挡板1的上方,弯钩的作用一方面限制过滤装置向上的位移,另一方面如果水位过高,弯钩的端口可以下压前挡板1,使得前挡板1关闭,防止垃圾涌出。

优选的,所述前挡板1上设有网格;漂浮平板5上设有网格。

优选的,所述叶轮4有两个;两个所述叶轮4左右对称分布在漂浮平板5下方;且左右叶轮4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还包括罩网;所述罩网安装在网状围栏10与前挡板1形成的垃圾收集空间上端,主要在水位过高淹没过滤装置时,防止垃圾从上端涌出。

所述支柱9用于固定在海岸上,作为所述过滤装置的运动导轨;所述漂浮平板5会随着水位升高而升高、且漂浮平板5的上平面被海水淹没过,不阻挡漂浮垃圾的进入,可以通过配重实现;所述前挡板1为被叶轮4驱动,可上下移动,网状围栏10固定在漂浮平板5上,网状围栏10和前挡板1上设有网格也可以减少海水的剧烈冲击;所述叶轮4左右对称分布在漂浮平板5下方,且左右叶轮4的旋转方向相反,叶轮4、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前挡板1组成曲柄滑块机构,将海水驱动叶轮4转动带动第二连杆的转动转化为前挡板1的上下平移。

所述限位卡6用于限制第二连杆3的行程,根据机械运动状况可知,随着叶轮4的转动,以旋转一圈为例说明,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使得前挡板1先向上移动,后向下移动,为了防止在海水进入的过程中,前挡板1向下移动关闭垃圾进入空间,即网状围栏10的前端开口,故设置限位卡6,限制由于叶轮4过多转动关闭垃圾进入空间,并保证此空间的足够大。

当海水进入所述过滤装置时,左侧叶轮4逆时针转动,右侧叶轮4则顺时针转动,前挡板1在滑道8中向上运动;同时,由于海水的进入,水位上涨,漂浮平台5在支柱9的约束下仅向上移动;这个过程中,前挡板1由于向上运动使得网状围栏10的前端开口打开,垃圾随海水的进入而被带入网状围栏10内。

当海水退去时,左侧叶轮4顺时针转动,右侧叶轮4则逆时针转动,前挡板1在滑道8中向下运动;同时,由于海水的退去,水位下降,漂浮平台5在支柱9的约束下仅向下移动;这个过程中,在前挡板1重力及叶轮4推动下,前挡板1由于向下运动,并和漂浮平台5接触,使得网状围栏10的前端开口关闭,垃圾退回海洋的通道关闭,因而被滞留在网状围栏10内。

在海岸线前安装该过滤装置,随着海浪进退,漂浮垃圾也随之进退,通过该过滤装置留下进入的漂浮垃圾,海浪不断进退,过滤装置将持续性的过滤,随着海水多次进退可以实现漂浮垃圾的富集,并且配合收集的方式灵活,可以在装置后安装泵吸取垃圾,也可人工打捞等方式将垃圾取走,可多个过滤装置联合使用保证某海岸区域的整洁卫生。

本实用新型可随海浪进退进行海洋漂浮垃圾的过滤收集,可以作为一种海洋漂浮垃圾收集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本实用新型所需能源来自海浪,利用漂浮垃圾会随海浪涌进而进入海岸边,回退而随之远离的特点,可持续性的过滤漂浮垃圾,过滤后垃圾收集难度将会大大降低,且成本较低,效益可观。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