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7409发布日期:2020-06-26 22:4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层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层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层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路面层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在路基坡体底部的位置开设边沟,将积水排出,但是积水从路基的坡顶沿着路基的坡面流下,极易造成怕坡体的土壤流失,另外,路面层积水较大时也会漫流冲刷路基边坡,使得路基结构不稳定,容易造成路基土壤流失或者塌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排水结构,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排水迅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坡顶的截水沟、设于路基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所述路基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所述边沟背离截水沟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所述路肩挡块包括渗水板、垂直设于渗水板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一侧的挡水板;所述渗水板和挡水板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所述第一渗水槽沿路肩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靠近边沟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路肩挡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的上端面;所述渗水板的上端面与边沟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路肩挡块,便于阻挡积水导致路基滑坡至路面层上,避免妨碍交通;不仅作为排水结构的一部分,还能够避免车辆行驶到排水沟内,有利于提高路面层的交通安全;防止路面层积水过多冲刷路基坡体的底部,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将渗水板的底部设置倾斜状态,有利于将进入渗水板内部的积水引流到边沟内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肩挡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路面层上;所述固定件包括设于路肩挡块下端面且向背离路肩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柱、设于固定柱下端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呈锥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件,使得路肩挡块的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插入部,使得固定柱便于固定于路面层土壤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和边沟之间设有一段缓冲坡体;所述缓冲坡体包括沿路基的下坡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坡体、第二坡体、第一坡体;所述第一坡体、第二坡体、第三坡体的坡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坡体和第三坡体之间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排水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坡体,避免坡体顶部的积水水流沿着坡体流下,造成路基表面的土壤松散,将路基整体设置成不同坡度的坡体,使得路基不易发生滑坡现象,从而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坡体上铺覆有一层植被层;所述植被层包括铺设于第三坡体的土壤表面上的防护网、播撒有植被种子的种植层;所述防护网靠近第三坡体的端面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插装于第三坡体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坡体的坡度较大,容易造成滑坡现象,设置植被层,使得植被的根系对内部的土壤有更大的抓紧力,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夯实,提高对坡体的保护作用,对坡体进行有效防护,使得路基结构更加稳定。通过锚杆将防护网固定于土壤上,对土壤表面的防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自下而上向背离路肩挡块的一侧倾斜设置;位于所述路面层内部铺设有第一防渗土工布;所述渗水板背离边沟一侧的底部与第一防渗土工布的底部平齐;所述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铺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位于第一防渗土工布上方;所述渗水板背离边沟的一侧开设有与渗水板内部连通的第二渗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设置成有坡度,便于积水更快的汇集到设置的第一碎石层,路面层的积水能够沿着第一碎石层流入渗水板内,从而引入边沟中排出,第一防渗土工布,有了利于防止从路面层渗入的积水进一步渗入到路面层更深处,使得排水结构更加通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渗水槽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周侧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固定于渗水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网,有利于防止路面层的土壤流失,另外,防止细粒土壤进入渗水板内造成排水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靠近路基坡顶的一侧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所述截水沟内铺设有第二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防渗土工布,使得积水不易渗入路基内部,防止造成土壤松散,也有利于积水沿着土壤表层流入截水沟内排出;设置第二碎石层,使得路基坡顶的土壤不易流失到截水沟内,且积水便于从碎石层的孔隙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靠近路基顶部的一侧低于截水沟背离路基顶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截水沟两侧的高度设置成一低一高,便于积水的排出,使得积水过多时也不易流入下面的坡体上,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使得路基不易发生滑坡,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设置路肩挡块,便于阻挡积水导致路基滑坡至路面层上,避免妨碍交通,不仅作为排水结构的一部分,还能够避免车辆行驶到排水沟内,有利于提高路面层的交通安全,防止路面层积水过多冲刷路基坡体的底部,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第三坡体的坡度较大,容易造成滑坡现象,设置植被层,使得植被的根系对内部的土壤有更大的抓紧力,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夯实,提高对坡体的保护作用,对坡体进行有效防护,使得路基结构更加稳定;

设置过滤网,有利于防止路面层的土壤流失,另外,防止细粒土壤进入渗水板内造成排水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路肩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过滤网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路基;2、截水沟;21、第二防渗土工布;22、第二碎石层;3、边沟;4、路面层;41、第一防渗土工布;42、第一碎石层;5、路肩挡块;51、渗水板;511、第一渗水槽;512、排水槽;513、过滤网;514、第二渗水槽;515、边框;52、挡水板;53、固定件;531、固定柱;532、插入部;6、缓冲坡体;61、第一坡体;62、第二坡体;63、第三坡体;64、平台;641、排水沟;7、植被层;71、防护网;72、种植层;73、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开挖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开挖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

截水沟2靠近路基1顶部的一侧低于截水沟2背离路基1顶部的一侧。截水沟2下方且靠近路基1坡顶的一侧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21,截水沟2内铺设有第二碎石层22。优选地,第二防渗土工布21由路基1坡顶的位置向路基1坡底的位置延伸设置。

截水沟2和边沟3之间设置有一段缓冲坡体6。缓冲坡体6包括沿路基1的下坡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的坡度依次增大。第二坡体62和第三坡体63之间堆砌有平台64,平台64上开挖有排水沟641。

第三坡体63上铺覆有一层植被层7。植被层7包括铺设于第三坡体63的土壤表面上的防护网71、播撒有植被种子的种植层72。防护网71靠近第三坡体63的端面固定有多个锚杆73,且锚杆73插装于第三坡体63的内部。

边沟3背离截水沟2的一侧安装有路肩挡块5。

如图2所示,路肩挡块5包括渗水板51、垂直安装于渗水板51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51一侧的挡水板52。渗水板51和挡水板5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渗水板51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511,第一渗水槽511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渗水板5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3的方向倾斜。渗水板51靠近边沟3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3连通的排水槽512,排水槽512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3的上端面,渗水板51的上端面与边沟3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51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4底部。结合图3所示,渗水板51背离边沟3的一侧开设有与渗水板51内部连通的第二渗水槽514。第二渗水槽514处安装有过滤网513,过滤网513的周侧固定有边框515,且边框515通过螺栓固定于渗水板51上。

如图1所示,路肩挡块5通过固定件53固定于路面层4上。固定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路肩挡块5下端面且向背离路肩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柱531、成型于固定柱531下端的插入部532,且插入部532的下端呈锥形状。

路面层4靠近路肩挡块5的一侧自下而上向背离路肩挡块5的一侧倾斜设置。路面层4的内部平铺有第一防渗土工布41,渗水板51背离边沟3一侧的底部与第一防渗土工布41的底部平齐。结合图4所示,路面层4靠近路肩挡块5的一侧铺设有第一碎石层42,第一碎石层42位于第一防渗土工布41上方。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路基1坡体堆砌时,首先在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开挖边沟3的沟渠,然后在路基1坡面中部的位置开挖排水沟641,再在路基1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开挖截水沟2的沟渠。在堆砌路基1之前,在路基1的土壤层内铺设一层第二防渗土工布21。再将路基1整体堆砌成多段不同坡度的坡体。通过锚杆73插装于第三坡体63的内部,将防护网71固定于第三坡体63的土壤表面上,再在种植层72上播撒植被种子。对路肩挡块5进行安装,使得固定件53牢牢插装于路面层4的土壤中。先在路面层4的内部平铺第一防渗土工布41,再在路面层4靠近路肩挡块5的一侧铺设有第一碎石层42以及在第一防渗土工布41上继续铺土壤形成完整的路面层4基体,且使得路面层4靠近路肩挡块5的一侧自下而上向背离路肩挡块5的一侧倾斜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