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375发布日期:2021-04-14 01:5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流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排水阀中,阀底座与溢流管连通在一起。正常止水状态下,外界空气通过溢流管与排水阀底座排水口连通。当发生溢流现象时,水从溢流管流到排水阀底座排水口,进入马桶管道。当打开排水阀时,水经排水阀底座排水口流出,在正常使用时,由于排水阀底座排水口通过溢流管通道与外界空气相通,排水的时候,排水通道内会产生负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空气会一同混入排水阀底座排水口,使排水通道没有处于满管水状态,从而降低了排水速度。同时,现有的溢流组件在实现溢流时,其内部容易形成涡流,涡流带入大量空气到溢流管中,这不仅会造成溢流速度降低,还会发出很大的噪声,给周围环境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溢流能力和加快排水阀排速的溢流组件。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溢流组件,包括溢流底座、溢流帽和浮筒。所述溢流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水流通道,所述的水流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腔和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设在进水腔下方。所述进水腔的底部沿着排水通道的边缘设有一环状挡水板,所述环状挡水板和进水腔的底面及侧面之间合围形成一环形蓄水区。所述溢流帽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环状挡水板上,所述浮筒套设在所述溢流帽外侧并可上下活动。浮筒的底部开口且顶部封闭,浮筒底部端面与进水腔的底面相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的溢流帽包括筒状溢流帽本体和用于将溢流帽本体的上端部进行封堵的端板,所述溢流帽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
7.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溢流帽的安装,所述环状挡水板的外壁面为下大上小的锥形面,所述溢流帽本体的内壁底端与所述锥形面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
8.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加溢流帽的强度,所述端板的内壁面上固设有若干加强筋。
9.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腔的顶部沿周向均匀布设的若干个限位凸台,所述浮筒的外壁面在若干限位凸台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形状相适配的若干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上下贯穿所述浮筒。
10.优选地,为了防止浮筒沿进水腔内上下运动时,浮筒底端面脱离环形蓄水区圆环尺寸范围,造成密封失效无法隔离空气。所述浮筒外径与进水腔内径的差值小于浮筒让位槽内切圆直径与环形蓄水区内径的差值。
11.优选地,所述浮筒的上端部为带有斜度的圆弧顶。设置圆弧顶的目的在于:增加了溢流时的过水面积,同时还具有导流作用,加快排速。
12.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腔和排水通道均为圆柱状,进水腔的轴线和排水通道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进水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径。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正常情况下,浮筒因重力作用与排水通道顶部密封配合,隔离了排水阀排水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外界空气无法进入到排水口内,排水口几乎处于满管水状态,通过虹吸效应使得排水速度大幅提高。当水位漫过浮筒一定高度时,浮筒上浮并打开排水通道实现溢流。
15.2、通过在进水腔内壁面上设置限位凸台以及在浮筒外壁面上开设让位槽,浮筒通过让位槽安装至进水腔内后旋转一定角度,在浮筒上浮时,限位凸台可以对浮筒进行限位,防止产品在运输或装配过程中,浮筒从进水腔脱落。
16.3、通过限制浮筒和溢流底座的配合尺寸来避免浮筒沿进水腔内壁上下运动时,浮筒底端面脱离环形蓄水区圆环尺寸范围,造成密封失效而无法隔离空气。
17.4、通过设置溢流帽,可以阻止排水通道上方涡流的形成,有效降低了排水时发出的噪声,且水的流动趋于稳定,并且有较高的水流速度,从而提高了溢流组件的溢流能力。
18.5、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既可以安装在排水阀的溢流管内,实现隔绝空气和溢流的功能,也可以单独安装在水箱底部,实现溢流和补水功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零件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4a为浮筒关闭时的原理示意图,图4b为补水时的原理示意图,图4c为溢流时的原理示意图。
23.图5为溢流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安装在排水阀上时的原理示意图一。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安装在排水阀上时的原理示意图二。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安装在排水阀上时的原理示意图三。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单独安装在水箱内时的原理示意图一。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单独安装在水箱内时的原理示意图二。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单独安装在水箱内时的原理示意图三。
3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溢流底座;100、环形蓄水区;101、进水腔;102、排水通道; 11、环状挡水板;12、限位凸台;2、溢流帽;21、溢流帽本体;210、溢流孔;22、端板; 220、加强筋;3、浮筒;30、让位槽;300、圆弧顶;4、进水阀;40、补水管;5、水箱;6、排水阀;60、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2.如图1

5所示,一种溢流组件,包括溢流底座1、溢流帽2和浮筒3。溢流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腔101和排水通道102,排水通道102设在进水腔101下方。优选地,进水腔101和排水通道102均为圆柱状,进水腔 101的轴
线和排水通道10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进水腔101的内径大于排水通道102的内径。
33.进水腔101的底部沿着排水通道102的边缘设有一环状挡水板11,环状挡水板11和进水腔101的底面及侧面之间合围形成一环形蓄水区100。溢流帽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环状挡水板11上,浮筒3套设在溢流帽2外侧并可上下活动,浮筒3的底部开口且顶部封闭,浮筒3底部端面与进水腔101的底面相贴合。溢流帽2包括筒状溢流帽本体21和用于将溢流帽本体21的上端部进行封堵的端板22,优选地,端板22的内壁面上固设有若干加强筋220,溢流帽本体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210。优选地,环状挡水板11的外壁面为下大上小的锥形面,溢流帽本体21的内壁底端与锥形面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
34.进水腔101的顶部沿周向均匀布设的若干个限位凸台12,浮筒3的外壁面在若干限位凸台12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限位凸台12形状相适配的若干个让位槽30,让位槽30上下贯穿浮筒3。优选地,浮筒3的上端部为带有斜度的圆弧顶300。优选地,浮筒3外径与进水腔101内径的差值小于浮筒3让位槽30内切圆直径与环形蓄水区100内径的差值。
35.正常情况下,因浮筒3的重力作用,浮筒3底部落在环形蓄水区100内,浮筒3与溢流底座1处于密封状态,隔离了排水阀排水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如图4a。进水阀4工作时,有两股水,一股注入到水箱5,另一股通过补水管40注入到溢流底座1的进水腔101内,当进水腔101中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因浮筒3开始上浮,水通过阀底座排水口流入马桶管道实现“补水”功能,如图4b。当水箱5将发生溢流时,水漫过溢流底座1,并流入进水腔101内,进水腔101中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因浮筒3开始上浮,水流入溢流口实现溢流,如图4c。
36.如图6

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安装在排水阀6上时的原理示意图。初始状态下,浮筒3因重力作用,处于关闭状态。进水阀4工作时,有两股水,一股注入到水箱5,另一股通过补水管40注入到进水腔101中。当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浮筒3开始上浮,水通过阀底座排水口流入马桶管道实现“补水”功能(图6)。水箱5正常进满水状态,工作水位线低于溢流水位线,浮筒3因重力作用,浮筒3底部落在环形蓄水区100内,浮筒3与溢流底座1处于密封状态,隔离了排水阀排水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因此,排水阀底座排水口始终处于满管水状态,从而提高了排水流速(图7)。当进水阀4不止水,并持续进水时,水箱5将发生溢流,水箱5的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浮筒3开始上浮,水从溢流口流入溢流管60,水通过阀底座排水口流到马桶管道实现溢流(图8)。
37.如图9

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单独安装在水箱5内时的原理示意图,排水阀底座排水口侧壁不再设置溢流管60。初始状态下,浮筒3因重力作用而处于关闭状态,浮筒3底部落在环形蓄水区100内。进水阀4工作时,有两股水,一股注入到水箱5,另一股通过补水管40注入到进水腔101内,当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浮筒3开始上浮,水进入马桶管道实现“补水”功能(图9)。水箱5正常进满水状态,工作水位线低于溢流水位线,浮筒3因重力作用而处于关闭状态,浮筒3底部落在环形蓄水区100内,隔离了排水阀排水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因此,排水阀底座排水口始终处于满管水状态,从而提高了排水流速(图10)。当进水阀4不止水,并持续进水时,水箱5将发生溢流,当水漫过溢流底座1并流入进水腔101内,进水腔101的水位上升并漫过浮筒3一定高度时,浮筒3 开始上浮,水从溢流口流入溢流管60,水通过阀底座排水口流到马桶管道实现溢流(图11)。
3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