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拱边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3946发布日期:2021-07-30 13:3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拱边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水平拱边坡。



背景技术:

“坡率法”是指将边坡按一定稳定坡率进行放坡使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放坡方法。现有的放坡在平面上大都是直线型或分段直线型分布的,因为自然环境中直线型斜坡很少出现,直线型分布的斜坡有较强的“人造”特性,使其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较差。另外,从斜坡稳定性方面考虑,直线型分布的斜坡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水平拱边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拱边坡,其特征在于:水平拱边坡由稳定斜坡、斜坡平台和拱形挡墙组成;斜坡边界在平面上呈弧形拱分布,弧形拱控制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多个点,由此形成不同的弧形拱斜坡边界;拱形挡墙是一种保证整个边坡稳定的连续、一体式下部结构,在平面上也呈弧形拱分布;根据相关要求确定斜坡平台数量、间距、宽度和构造等。

为确保水平拱边坡的稳定性,拱形挡墙拱脚处采取必要措施,提供拱形挡墙需要的抗力。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拱形挡墙的截面形状、结构形式、地基要求和结构材料不受限制。

作为优选方案,可以是根据“坡率法”确定的稳定斜坡,也可以是在斜坡面设置结构使其稳定的斜坡。

作为优选方案,每级斜坡的边线以相同弧形控制点为基准。拱形挡墙的弧形控制点与斜坡的边线的弧形控制点保持一致。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的拱形边坡稳定性好,能够大幅减少边坡失稳事故发生;(2)在山区和有空间条件的边坡工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拱形边坡与自然地貌更接近,环境适应性和协调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拱形边坡适用于在平面上有弧形放坡条件的挖、填方斜坡工程,适用于垃圾、建筑弃渣、矿山弃渣场等坡率法堆放边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水平拱边坡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拱形挡墙、2-斜坡边界、3-稳定斜坡、4-斜坡平台、5-斜坡土体、6-基岩表面线、a-弧形拱控制点、a-a’-剖面符号、r-圆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工程概况:某建筑土石方开挖弃渣场如图1、图2所示,该弃渣场处于两个山脊之间的沟谷地带,设计要求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控制造价,并在弃渣完成后保持与环境的协调性。

实施方式:在场地下部沟谷较窄部位,按弧形控制点a设置拱形边坡的拱形挡墙1,拱形挡墙1为重力式挡墙,拱形挡墙1的基础伸入基岩表面线6以下;拱形挡墙1后方堆放斜坡土体5(斜坡土体5属于水平拱边坡的一部分),并分层碾压;斜坡土体5表面做成1:1.75的稳定斜坡3,每8m高度设置2m宽的斜坡平台4;每级斜坡3的边线以弧形控制点a为基准做成圆弧形的斜坡边界2;稳定斜坡3表面植草,斜坡平台4植树绿化,并设置边坡排水、栏杆等。

实施步骤

步骤1,弃渣场总体设计;

步骤2,按弧形控制点a和拱形挡墙1的设计要求开挖基槽,使拱形挡墙1基础伸入稳定的基岩下。清除拱形挡墙1端部拱脚处地表土和强风化基岩,使拱形挡墙1端部与中风化基岩正交接触;

步骤3,施工拱形挡墙1;

步骤4,按斜坡3坡度、斜坡边界2、斜坡平台4要求碾压、堆放斜坡土体5;

步骤5,填土完成后,进行坡面绿化。

实施后的效果:拱形挡墙1和斜坡土体5在平面上均呈圆拱形式,结构稳定性好、造价低、施工难度小、方法简单、工期短;整个弃渣场表面均呈圆弧形分布,与山体自然地形协调性好;在绿化完成后,场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观感效果极佳。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平拱边坡,其特征在于:水平拱边坡由稳定斜坡(3)、斜坡平台(4)和拱形挡墙(1)组成;斜坡边界(2)在平面上呈弧形拱分布;拱形挡墙(1)采用连续的一体式结构,形成完整的弧形拱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拱边坡,边坡由分级稳定斜坡、斜坡平台和下部拱形挡土墙组成,各级斜坡边界和下部拱形挡土墙在平面上呈弧形拱形分布。其优点是:拱形结构稳定性好、边坡弧形分布与自然地貌更接近,环境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明;陈柏林;郭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叶晓明;陈柏林
技术研发日:2020.11.17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