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1423发布日期:2021-05-28 14:2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对城市内部的建设新城了巨大的推动与压力。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得以快速发展。而城市中部分老旧城区往往存在着房屋老化下沉、道路狭窄拥堵、功能规划有缺陷、公共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对于城市的旧城改造成为当前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城区改造的进程在我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旧城镇、厂房、建筑在重新规划后得以重建。

受城区内场地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基坑项目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设置,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场地空间,又增加了基坑的安全性能。但如此,场地内旧基础则给基础施工增添了难度。而且往往在连续墙施工中,场地内旧基础与连续墙的墙身位置不可能完成重合,换言之槽段底部旧基础不可能均完全在墙身垂直投影面内,单根旧基础可能局部在墙身内、局部在墙身外,或者旧基础横截面比连续墙厚度更宽的情况。连续墙施工难度较大。

现也有在导墙开挖施作前,采用全回转钻机对旧基础进行切割拔出的工艺,旧基础拔出后回填孔洞,并开挖施作导墙再进行成槽施工。此种方法花费成本太大,极少在国内工程项目中使用。

为了降低连续墙在遇地下旧基础情况下的施工难度,减少块石回填辅助冲击纠偏的工程量,为项目节约工期、造价并确保连续墙施工质量和基坑结构安全,现需要一种先进的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能够降低连续墙在遇地下旧基础情况下的施工难度,减少块石回填辅助冲击纠偏的工程量,为项目节约工期、造价并确保连续墙施工质量和基坑结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导墙沟槽开挖,在导墙施工前先进行导墙沟槽的开挖,对开挖揭露有旧基础的位置进行局部放开开挖宽度,使旧基础桩头完全暴露;

s2,导墙施工,导墙沟槽开挖并对旧基础探明后,根据旧基础的位置对导墙沟槽开挖宽度进行外放,之后对槽底垫层以及导墙钢筋绑施工,导墙钢筋根据沟槽外放进行绑匝,完成后进行单边模板的支设和导墙混凝土浇筑施工;

s3,旧基础冲击处理,待导墙养护达到龄期后,对槽段内旧基础进行冲击破碎;

s4,成槽施工,旧基础冲击处理完成后进行成槽施工;

s5,钢筋网片制安,成槽清孔合格后,进行钢筋网片制安;

s6,槽段灌注,在槽段灌注混凝土。

优选的,步骤s1中旧基础桩头完全暴露后对旧基础直径、与墙身位置关系进行实时记录,旧基础位置开挖应根据导墙侧板宽度进行局部外放,使导墙成型后侧壁距旧基础桩头的水平距离在20cm以上。

优选的,步骤s2中成型后导墙侧壁内侧距桩头保持20cm以上的净空距离。

优选的,步骤s3中对槽段内旧基础进行冲击破碎的处理方式为采用冲孔桩机进行冲击破碎,冲击过程中,冲锤可根据旧基础的大小进行选用。

优选的,步骤s4中的成槽施工采用液压抓斗进行取土成槽。

优选的,在步骤s4成槽施工完成后,采用超声波探测仪对成槽垂直度进行检测。

优选的,步骤s5中在钢筋网片制作安装时,还包括外放凸槽处理步骤:根据墙身外放情况,在钢筋网片外侧对应槽段成槽外放区段位置绑扎薄铁皮,阻隔混凝土向多出成槽部分的流动通道,同时在钢筋网片下放安装完成后,在外凸部分堆填砂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技术,结合基础截面对导墙进行外放施工,并结合冲击破碎的方式对旧基础进行处理。由于前期结合旧基础情况已对导墙进行了外放,使冲击过程中冲锤冲击截面能有效与旧基础截面接触,避免了冲击过程冲锤冲击面软弱不一造成偏锤和旧基础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因此省去了处理过程中大量块石回填纠偏的施工过程,处理进度显著提升。

2)连续墙成槽范围内存在旧基础时,本发明采用该导墙外放结合常规冲击处理旧基础相结合的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技术使得连续墙施工进度得以有效保证,设备施工功效有效提升,同时减小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和后期鼓包处理的难度,连续墙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实施应用经济、质量、安全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实施例1:场地范围内的底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冲积粉质粘土和中砂组成,下部基岩由泥盆系粉砂岩组成。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粉砂岩裂隙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勘察期间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2.50~3.30m。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导墙沟槽开挖,在导墙施工前先进行导墙沟槽的开挖,对开挖揭露有旧基础的位置进行局部放开开挖宽度,使旧基础桩头完全暴露;

s2,导墙施工,导墙沟槽开挖并对旧基础探明后,根据旧基础的位置对导墙沟槽开挖宽度进行外放,之后对槽底垫层以及导墙钢筋绑施工,导墙钢筋根据沟槽外放进行绑匝,完成后进行单边模板的支设和导墙混凝土浇筑施工;

s3,旧基础冲击处理,待导墙养护达到龄期后,对槽段内旧基础进行冲击破碎;

s4,成槽施工,旧基础冲击处理完成后进行成槽施工;

s5,钢筋网片制安,成槽清孔合格后,进行钢筋网片制安;

s6,槽段灌注,在槽段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以往在基础施工时垂直度偏差过大,旧基础底部偏出墙身的情况,步骤s1中旧基础桩头完全暴露后对旧基础直径、与墙身位置关系进行实时记录,旧基础位置开挖应根据导墙侧板宽度进行局部外放,使导墙成型后侧壁距旧基础桩头的水平距离在20cm以上。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成型后导墙侧壁内侧距桩头保持20cm以上的净空距离。

因导墙外放弯折段为受力相对较大区域,钢筋绑匝时其钢筋接头应尽量避开在弯折区域设置,避免因成槽过程中设备对导墙面的荷载导致导墙开裂变形。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对槽段内旧基础进行冲击破碎的处理方式为采用冲孔桩机进行冲击破碎,冲击过程中,冲锤可根据旧基础的大小进行选用。由于导墙施工时已对旧基础区域进行了外放,使旧基础截面完全位于导墙墙身内,冲击过程中,冲锤可根据旧基础的大小进行选用,冲锤冲击截面能有效与旧基础截面接触,避免了冲击过程冲锤冲击面软弱不一造成偏锤和旧基础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因此省去了处理过程中大量块石回填纠偏的施工过程,处理进度显著提升,经统计,平均每幅槽段节省工期约1个工作日。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成槽施工采用液压抓斗进行取土成槽。

进一步地,在步骤s4成槽施工完成后,采用超声波探测仪对成槽垂直度进行检测。采用该导墙外放技术和常规导墙施作方法的成槽垂直度进行对比,通过超声波探测,采用该导墙外放技术进行旧基础处理的方式其成槽垂直度普遍控制在1/220左右;而在未设置导墙外放的旧基础处理槽段其成槽垂直度普遍在1/180左右,且在旧基础断面局部出现垂直度倾斜超过限制要求的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导墙旧基础位置进行了外放施工,旧基础处理过程中将外放区域已进行成孔,成孔截面根据旧基础与墙身位置和导墙外放情况,或向基坑内侧凸出或向基坑外侧凸出。常规做法在混凝土浇筑时,必定会连同外放已成孔部分同步灌注混凝土,这样一是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二是,当基础截面是向基坑内侧凸出时,不仅会造成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将造成墙身局部侵占地下室和衬墙施作空间,导致基坑开挖后必须对该部分鼓包混凝土进行凿除,造成成本和工期的浪费。步骤s5中在钢筋网片制作安装时,还包括外放凸槽处理步骤:根据墙身外放情况,在钢筋网片外侧对应槽段成槽外放区段位置绑扎薄铁皮,阻隔混凝土向多出成槽部分的流动通道,同时在钢筋网片下放安装完成后,在外凸部分堆填砂包。进一步的防止了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扰流现象,通过此方法的实施,即可节约槽段灌注混凝土的方量,同时又有效保证了外扩区域的扰流,避免了后续墙身鼓包凿除的施作

该地下连续墙遇旧基础处理技术,结合基础截面对导墙进行外放施工,并结合冲击破碎的方式对旧基础进行处理。由于前期结合旧基础情况已对导墙进行了外放,使冲击过程中冲锤冲击截面能有效与旧基础截面接触,避免了冲击过程冲锤冲击面软弱不一造成偏锤和旧基础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因此省去了处理过程中大量块石回填纠偏的施工过程,处理进度显著提升。

功效对比:在该实施例中,在槽段旧基础分布相对较统一的条件下,常规方式对槽段内单一一根旧基础的冲击破碎约需3个工作日,而采用该导墙外放技术后单一一根旧基础的冲击破碎时间约2个工作日,单幅槽段采用2台冲机进行施工,平均每幅槽段节约工期约1个工作日,施工功效显著提升。

施工质量对比:

1、通过超声波探测,采用该导墙外放技术进行旧基础处理的方式其成槽垂直度普遍控制在1/220左右;而在未设置导墙外放的旧基础处理槽段其成槽垂直度普遍在1/180左右,且在旧基础断面局部出现垂直度倾斜超过限制要求的问题。

2、该技术对旧基础的处理更加彻底,可完整对整根旧基础进行破碎,避免了界面剩余弯折钢筋造成网片下放时造成的卡笼以及后续开挖后对基坑内侧旧基础的破除。

3、通过对冲击外放部分绑匝铁皮和堆填砂包的方式,避免了墙身大面积鼓包的质量问题。

经济对比分析:采用该技术相比常规做法,平均每幅槽段节约块石约50m3,节约了外放区域灌注混凝土材料以及后续墙身鼓包凿除费用约15万元,同时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为项目节约工期成本约12万元(节约工期1个月,其中设备租赁费用约8万元,人员工资约4万元)。

本发明具备以下特点:

(1)该施工方法可大幅提升墙身槽段内旧基础的处理效率,降低成槽施工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性;

(2)该施工方法在墙身遇旧基础条件下,可有效确保成槽施工的垂直度,连续墙成槽质量有效提升,确保了基坑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3)该施工方法应用旧基础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可大幅节约块石及混凝土材料,同时大幅减少了侧壁鼓包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了基坑内侧鼓包凿除工程量,可节约大量材料及施工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对于现阶段对旧城区改造这一重点问题,该施工方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可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