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558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保障用路面器材,特别是指在泥泞、沙滩等不利地 质地区为满足通过轮式及履带车辆而应用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200420024253.4公开了 一种具有链板状构造的人造路面 器材,其技术方案为多块路面板与多条化纤织物带连接而成,相邻两块路面 板分别通过各自的化纤织物带相连,路面板为柔性非金属材料体,其内压制 有高强度非金属板。该专利技术虽然釆用内部压有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热塑 性塑料非金属板,单块板的质量轻,强度、刚度高,但其联结釆用化纤织物 带一侧预埋入路面板内,另一侧相互釆用铆钉联结的方法,存在化纤织物不 耐磨损,联结为软带+铆钉联结,不仅无法传递弯矩,轴力的传递也有限, 很易形成车辙,车辆多次通过能力差。另外由于其联结方法的限制和只在车 轮处预埋高强度非金属板,该技术方案只适于铺路,无法铺面。
美国专利说明书US6,685,388B2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板,在釆用多功能连 接器将该L形多用途板连接起来后,可以满足在不稳定地形通过车辆。典型 的技术方案为釆用层合玻璃钢材料制成四边形板,在每两个相邻边上开有机 制的长圆孔,在相邻对边加工成下凹的L形突缘,多功能连接器为耐蚀金属 制成,由上下夹板和连接螺栓构成,在安装连接时螺紋釆用液体锁固剂防松。 配套工具为对中工具和导向隔块。该技术方案由于釆用层合玻璃钢材料,具 有耐腐蚀、重量轻的特点,同时L形板可以实现刚性连接且有效防止泛泥(沙),
但其连接后的路面板上表面平齐而下部突起的,造成路面板大部分悬空而且 连接器下部突起,对于通过性较差而承载力较高的土壤地区(如失水黏土区, 硬质路面便道区域等)容易造成路面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合于铺路及铺面、承载能力强的
3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包括复合材质的路面板ioo,设置于路面板ioo
相邻两周边、且下凹的L型凸缘106,以及开设于L型凸缘106以及路面板 IOO上的安装孔101;所述的与L形凸缘106同侧的路面板IOO下方固定有副 板105,该副板105底部与L型凸缘106下部共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还有
为便于各个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副板105与路面板IOO、 L型凸缘106釆 用一体化结构成型。
为了给路面板100悬空一侧的下方提供基础,并减少车辆开上路面板100 的高度和对第一块路面板的冲击。还包括一础板102,础板102叠置固定于与 L型凸缘106相对的路面板100侧边下方,础板102下表面与L型凸缘106下 部共面。
为进一步保证第一块路面板的底面平整度,础板102下表面与副板105 底部共面。
为便于实现车辆在础板102与路面板100之间的过渡,础板102与路面 板100的邻接处上表面设有断面呈楔形、梯形或矩形的条形过渡凸沿。
为便于安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础板102与路面板100之间通过安装 孔101、 108固定连接。
为便于加工制造,减轻各构件的质量并满足强度的需要,副板105、路面 板IOO、 L型凸缘106及础板102釆用内部为格栅或蜂窝骨架103、至少上表 面铺覆有蒙皮104的复合结构。
为防止车辆车轮与路面板10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所述的路面板100的 上表面设有呈网状或条形分布的防滑紋107。
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时可以釆用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等能够 满足结构强度的材料作为制作材质,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徒手作业测试中,6人一组的作业人员可以在1小时内铺设
完成50m长的单幅面3600宽路面,显示徒手作业特点;
在可靠性测试中,对于作业可靠性试验中,在226次铺设拆装作业中只 有一次关联故障,作业可靠性高于0.98,在通载可靠性试验中,通过在CBR =10.5, CBR=7.7, CBR = 4.3等地质区域,实际通过实测轴载l4. 5T的雷沃 180自卸车和自重40. 3T的96式坦克共2205次,试验结果为端部路面板和 中间路面板有轻微变形以及部分路面板格栅有裂紋,防滑紋有一定程度的磨 损,但均不影响车辆的通行,路面板的强度、刚度满足使用要求,通载结束 后路面器材能顺利的进行铺设撤收作业,通载可靠性高于0.98。
维修性评价试验表明其维修性指数小于0. 15满足要求,安全性及使用方 便性评价为方便、可靠。综合结论为主要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维修性水平达 到了设计和战术技术指标要求。釆用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铺路,还可以铺面。 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并可徒手作业,弥补了目前的军用制式器材在 某些机械化障碍(如不具备机械化作业环境)的地区无法作业的缺憾,实现 人工和机械保障并重的交通保障战略。
另外,解决软地面承载和通载问题,不仅存在于战时,在自然灾害、平 时工程建设中也大量存在。在道路(桥梁)工程、石油开釆、城市和电力建 设、海岸工程等领域也会遇到软地面。釆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将路面 器材的军用和民用结合起来,使得路面装备器材能够持续更新、功能不断完 善,也使得社会保有量、民间储存量很高,为战时军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会场布置、湿地等环境脆弱地区施工等,保护草地和环 境。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路面板、L型凸缘、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5图4是图3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分解图。 图6是图3的分解图。 图7是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相邻的两块路面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包括复合材质的路面板ioo,设置于路面板ioo
相邻两周边、且下凹的L型凸缘106,以及开设于L型凸缘106以及路面板
IOO上的安装孔101;所述的与L形凸缘106同侧的路面板100下方固定有副
板105,该副板105底部与L型凸缘106下部共面。
副板105与路面板100、 L型凸缘106釆用一体化结构成型。
础板102叠置固定于与L型凸缘106相对的路面板100侧边下方,础板
102下表面与L型凸缘106下部共面。
础板102下表面与副板105底部共面。
础板102与路面板100的邻接处上表面设有断面呈矩形的条形过渡凸沿。
础板102与路面板100之间通过安装孔101、 108固定连接。
副板105、路面板IOO、 L型凸缘106及础板102釆用内部为格栅或蜂窝
骨架103、上表面铺覆有蒙皮104的复合结构。
所述的路面板100的上表面设有呈网状分布的防滑紋107。 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可以釆用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等能够满
足结构强度的材料作为制作材质。
权利要求1、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包括复合材质的路面板(100),设置于路面板(100)相邻两周边、且下凹的L型凸缘(106),以及开设于L型凸缘(106)以及路面板(100)上的安装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L形凸缘(106)同侧的路面板(100)下方固定有副板(105),该副板(105)底部与L型凸缘(106)下部共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板(105)与路面板(100)、 L型凸缘(106)釆用一体化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础板(102),础板(102)叠置固定于与L型凸缘(106)相对的路面板(100)侧边下方,础板(102 )下表面与L型凸缘(106 )下部共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础板(102)下表面与副板(105)底部共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础板(102)与路面板(100)的邻接处上表面设有断面呈楔形、梯形或矩形的条形过渡凸沿。
6、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5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础板(102)与路面板(100)之间通过安装孔(101)、 (108)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板(105)、路面板(100)、 L型凸缘(106)及础板(102)釆用内部为格栅或蜂窝骨架(103)、至少上表面铺覆有蒙皮(104)的复合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板(100)的上表面设有呈网状或条形分布的防滑紋(10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保障用路面器材,特别是指在泥泞、沙滩等不利地质地区为满足通过轮式及履带车辆而应用的复合材料轻质硬路面板。包括复合材质的路面板,设置于路面板相邻两周边、且下凹的L型凸缘,以及开设于L型凸缘以及路面板上的安装孔;所述的与L形凸缘同侧的路面板下方固定有副板,该副板底部与L型凸缘下部共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承载能力差、适用范围窄的缺陷,具有承载能力高,不但适于铺路,而且适于铺面等优点。
文档编号E01C9/08GK201411611SQ20092010242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2日
发明者吕会敏, 吴俊刚, 李聚轩, 杨春起, 沈昌礼, 牛红英, 磊 王, 程万里, 赵连明, 马秀格 申请人:昊华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