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09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浙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浙青路面具有强度高、平整性好、对交通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中国,大多 数采用浙青混凝土作为改扩建工程的路面和新建路面结构。然而,半刚性基层和改扩建 工程中的反射裂缝和差异沉降裂缝一直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尽管中国广泛采用的土工 布、玻纤格栅、应力吸收层等在延迟开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反射裂缝和差异沉降至 今仍是道路工程界没有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浙青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浙青路面结构,包括加筋 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网包括网孔I和加强筋2,该网孔呈正六边形互相排列,加强筋 2穿过正六边形两侧的节点3与网孔连接成一体。[0005]所述的网孔I是由两根钢丝绞合成有五个节点的网孔。[0006]所述的加强筋2是穿过网孔两侧第三个节点的加强筋。[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08]I)优良的抗裂性能双绞合钢丝网具有8 000 10 000 MPa的抗拉模量,其加筋 作用大大提高了浙青路面的抗拉能力,从而使浙青路面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0009]2)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双绞合钢丝网具有一定的三维网孔结构.浙青混合料穿过 网孔使上下层很好地粘结起来,有利于混合料完全包裹网面,确保其与集料相互咬合,且钢 丝网形成格室,对于填充其中的浙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侧向约束作用,形成了网孔与浙青 混合料的力学嵌锁。当浙青混合料充分压实,必然增强荷载传递能力,减少路面变形,使其 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0010]3)良好的抗差异沉降性能由于新旧路基路面刚度和稳定时间不同,导致新旧路 基路面抗变形能力存在差异并产生差异沉降。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表明较小的路基差异 沉降就会在浙青路面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导致基层开裂。而双绞合钢丝网具有较高的 模量与很强的抗拉性能,当其铺设在土体或路面结构内时,钢丝网孔形成的格室不仅完全 限制了填充于其内的土体或路面材料的侧向位移,而且增强了与土体或路面结构层的摩擦 力,形成了抗弯拉和抗剪强度高的复合体,从而良好地扩散了应力,并有效地阻断应力和位 移的传递,因此可显著地减少路基路面的差异沉降。[0011]4)良好的耐疲劳性能与经济性双绞合钢丝网加筋浙青路面由于具有上述优点, 能极大地减小因车辆荷载作用而在混合料内部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地防止微裂缝的 发展,因此其加筋的浙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0012]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1-网孔,2-加强筋,3-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5]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网包括网孔I和加强 筋2,该网孔呈正六边形互相排列,加强筋2穿过正六边形两侧的节点3与网孔连接成一体。[0016]所述的网孔I是由两根钢丝绞合成有五个节点的网孔。[0017]所述的加强筋2是穿过网孔两侧第三个节点的加强筋。[0018]双绞合五节点正六边形加筋网,网孔呈正六边形,节点处有加强筋连接,由两根钢 丝相互螺旋成5个节点。两条钢丝相互形成绞合结构,批次分叉,然后与其它临近的钢丝共 同形成另一个相同的绞合结构,随后再彼此分叉,然后与先前临近的钢丝和其它临近的钢 丝共同形成另外相同的绞合结构,由此联系地重复这种过程。因此这种正六边形基本单元 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形成,并且相互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建立连续的连 接关系,结果产生钢丝网形成的大金属垫的基本结构。同时在此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将相邻 两个正六边形相互缠绕的钢丝,缠绕成五个节点。并且严格地采用正六边形网格。[0019]结构说明[0020]六棱形(正六边形)是除了三边形、四边形之外的多边形中唯一能进行紧密排列的 形状,如蜂窝状。加上其形状近似圆形,因此是最省材料的一个形状。(相同周长的情况下, 圆形面积最大,但圆形不能紧密排列。)因此常用来做加强结构,如蜂窝板。此外六棱形还有 对称性和等距性(均匀性)的特点。即六个顶点加上中心点,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因 此在许多多孔结构和多顶点结构中,常见六棱形,结构稳定且不会出现弱势方向。并且根据 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距离在每个绞合处的中间即第三个绞合点,加入横向加筋网。[0021]所述的机编加筋网可以在自动编织机上完成,宽幅可达4米以上。[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机编加筋网能符合力学受力的作用,具有高抗 拉强度及高抗剪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浙青路面结构,包括加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网包括网孔(I)和加强筋(2),该网孔呈正六边形互相排列,加强筋(2)穿过正六边形两侧的节点(3)与网孔连接成一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I)是由两根钢丝绞合成有五个节点的网孔。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2)是穿过网孔两侧第三个节点的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沥青路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网包括网孔和加强筋,该网孔呈正六边形互相排列,加强筋穿过正六边形两侧的节点与网孔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网孔是由两根钢丝绞合成有五个节点的网孔。所述的加强筋是穿过网孔两侧第三个节点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公路建设,以解决路面基层或旧水泥路面发射裂缝对沥青面层造成的龟裂等问题。
文档编号E01C11/16GK202881797SQ2012204757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谭纯霖, 李闯民 申请人:谭纯霖, 李闯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