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371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



背景技术:

日前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多数已建城市桥梁日益拥堵,世界已有城市桥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神圣使命,虽然对桥梁进行加宽可以缓解交通流量,但是会面对建造宽桥的设计及施工困难、占地面积大和造价高昂等各种难题,因此双层交通桥梁得以形成和发展。

双层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钢桁架双层桥及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双层桥。相比较而言,前者技术成熟,但造价较高,主要是应用在跨江、跨河的大跨度桥梁,在项目投资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者结构形式具备箱梁结构的所有优点,对于用地更紧张、造价更昂贵、结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的城市中、小跨度(30~60m)的城市桥梁较为实用。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混凝土箱梁桥资源,缓解交通流量有限,取消常规普通混凝土箱梁内的横隔板,将普通混凝土箱梁做成双层交通桥梁;箱梁桥的截面尺寸必定会加大,导致其整体性能、稳定程度及力学性能将大大消弱;从而使设计混凝土箱梁的双层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实用新型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对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的结构加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即在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室内设置加劲环,它既能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又提高箱梁的整体刚度及整体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的实施方法,通过在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中,沿跨度方向一定间距设置加劲环,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加强;考虑到箱梁桥处于复合受力情况,设置加劲环的间距应不超过箱梁桥的有效几何宽度,即除去悬挑的翼缘后箱梁桥的几何宽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合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以及普通框架结构对加劲环进行相关结构设计,在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的端部及间隔一定距离的跨度方向按其受力性能设置不同规格的加劲环,加强箱梁桥的整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包括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跨中横向加劲环以及水平加劲肋(2a,2b,3a,3b)、水平加劲肋(1a,1b)、斜向加劲肋(1c,2c,3c)、竖向加劲肋(1d,2d,3d)与包括由顶板、中腹板、边腹板、底板、翼缘板、承托连接组成上下两平行平面且设有中腔室、侧腔室的箱形梁体。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端部横向加劲环设置在箱形梁体的端部位置,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设置在箱形梁体的1/4跨度位置,跨中横向加劲环设置在箱形梁体的跨中位置。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端部横向加劲环包括水平加劲肋(1a)、水平加劲肋(1b)、斜向加劲肋(1c)和竖向加劲肋(1d)。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包括水平加劲肋(2a)、水平加劲肋(2b)、斜向加劲肋(2c)和竖向加劲肋(2d)。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跨中横向加劲环包括水平加劲肋(3a)、水平加劲肋(3b)、斜向加劲肋(3c)和竖向加劲肋(3d)。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内部配置有加强钢筋。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均由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形。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水平加劲肋(2a,2b,3a,3b)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水平加劲肋(1a,1b)为倒直角梯形,斜向加劲肋(1c,2c,3c)及竖向加劲肋(1d,2d,3d)为矩形。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中腔室由顶板中部经中腹板与底板连接组成,侧腔室由底板经边腹板、中腹板与顶板连接组成;箱形梁体的边腹板、中腹板上开设了数个孔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的制作,其步骤如下:

a、材料准备;

b、绑扎箱形梁体、底板、腹板底部普通钢筋;

c、铺设箱形梁体、底板模板;

d、浇筑底板混凝土;

e、脱模、养护;

f、绑扎腹板竖向钢筋、腹板顶部钢筋、顶板钢筋;

g、铺设箱形梁体侧模、内模、顶板模板;

h、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

i、脱模、养护。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采用由数个加劲肋组合而成,水平加劲肋设置在箱梁顶板下部及底板下部,斜向加劲肋设置在箱梁边腹板内,竖向加劲肋设置在箱梁中腹板内;根据箱梁桥的受力情况以及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分别对加劲环中不同位置处的加劲肋进行结构设计,配置加劲肋受力钢筋,满足整个加劲环的受力要求,从而满足整个箱梁桥的横向受力要求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日前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多数已建城市桥梁日益拥堵,以及建造宽桥引起的占地面积大和造价昂贵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于在箱梁中设置加劲环,相对于设置横隔板的常规箱梁来说,保证其结构整体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箱梁腹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实现了箱梁底板通行的要求,并节约了资源及减轻了箱梁结构的整体重量。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于在箱梁中设置加劲环,有效地解决了箱梁整体刚度不足,加强了箱梁的整体性能。

(Ⅲ)本实用新型采用于在箱梁中设置加劲环,其加劲环能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整体浇筑而成,并在施工过程中相对比传统混凝土箱梁施工,减少了浇筑横隔板的工作量,缩减了工作时间。

(Ⅳ)本实用新型采用于在箱梁中设置加劲环,其能有效的减少顶板及底板因跨度过大而引起的顶板及底板的扰度过大,给人造成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Ⅴ),本实用新型采用于在箱梁中设置加劲环,因其在一定间距内设置,提高了受力性能,并保证了其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合城市小跨径双层交通桥梁的建设,特别适合多车道公铁合建及城市轻轨、立体交通建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及箱型梁的三维立体图。

图2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的截面功能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面图。

图4是图1的正面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C-C剖面图。

图7是图4中F-F剖面图。

图8是图4中G-G剖面图。

图9是图4中G-G剖面顶板和底板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10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顶板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11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底板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F-F剖面顶板、底板及腹板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H-H剖面图。

图14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端部横向加劲环三维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H1-H1断面图。

图16是图13中H2-H2断面图。

图17是图13中H3-H3断面图。

图18是图13中H4-H4断面图。

图19是图13中水平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0是图13中H1-H1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1是图13中H2-H2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2是图13中斜向加劲肋及斜向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3是图13中H3-H3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4是图13中H4-H4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5是图5中E-E剖面图。

图26是图25中E1-E1断面图。

图27是图25中E2-E2断面图。

图28是图25中E3-E3断面图。

图29是图25中E4-E4断面图。

图30是图25中水平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1是图25中E1-E1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2是图25中E2-E2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3是图25中斜向加劲肋及斜向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4是图25中E3-E3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5是图25中E4-E4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6是图5中D-D剖面图。

图37是图36中D1-D1断面图。

图38是图36中D2-D2断面图。

图39是图36中D3-D3断面图。

图40是图36中D4-D4断面图。

图41是图36中水平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2是图36中D1-D1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3是图36中D2-D2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4是图36中斜向加劲肋及斜向加劲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5是图36中D3-D3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6是图36中D4-D4断面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47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各类钢筋形状示意图。

图48是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图中:

1a.箱型梁桥端部顶板水平加劲肋;1b.箱型梁桥端部底板水平加劲肋;1c.箱型梁桥端部斜向加劲肋;1d.箱型梁桥端部竖向加劲肋;2a.顶板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b.底板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c.1/4跨度处斜向加劲肋;2d.1/4跨度处竖向加劲肋;3a.顶板1/2跨度处水平加劲肋;3b.底板1/2跨度处水平加劲肋;3c.1/2跨度处斜向加劲肋;3d.1/2跨度处竖向加劲肋;4.顶板;5.底板;6.中腹板;7.边腹板;8.翼缘板;9.承托;10.孔洞;11.多功能混凝土箱型梁体;12.端部横向加劲环;13.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4.跨中横向加劲环;①为顶板及翼缘板横向钢筋;②为顶板、翼缘板及底板纵向钢筋;③为底板横向钢筋;④为中腹板的竖向钢筋;⑤为边腹板的斜向钢筋;⑥为中腹板及边腹板的纵向分布钢筋;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2a,2b)的加劲肋箍筋;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1a,2a,3a)的加劲肋纵筋;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2b,3b)的加劲肋纵筋;为跨中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3a,3b)的加劲肋箍筋;为端部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1a)的加劲肋箍筋;为端部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1b)的加劲肋箍筋;为端部横向加劲环中水平加劲肋(1b)的加劲肋纵筋。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中斜向加劲肋(1c,2c,3c)的斜向钢筋;端部横向加劲环、跨中横向加劲环中竖向加劲肋(1d,3d)及斜向加劲肋(1c,3c)的加劲肋箍筋;端部横向加劲环、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及跨中横向加劲环中竖向加劲肋(1d,2d,3d)的竖向钢筋;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中竖向加劲肋(2d)及斜向加劲肋(2c)的加劲肋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包括端部横向加劲环12、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跨中横向加劲环14以及水平加劲肋(2a,2b,3a,3b)、水平加劲肋(1a,1b)、斜向加劲肋(1c,2c,3c)、竖向加劲肋(1d,2d,3d)与包括由顶板4、中腹板6、边腹板7、底板5、翼缘板8、承托9连接组成上下两平行平面且设有中腔室B、侧腔室A的箱形梁体11。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端部横向加劲环12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端部位置,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1/4跨度位置,跨中横向加劲环14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跨中位置。端部横向加劲环12包括水平加劲肋(1a)、水平加劲肋(1b)、斜向加劲肋(1c)和竖向加劲肋(1d)。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包括水平加劲肋(2a)、水平加劲肋(2b)、斜向加劲肋(2c)和竖向加劲肋(2d)。跨中横向加劲环14包括水平加劲肋(3a)、水平加劲肋(3b)、斜向加劲肋(3c)和竖向加劲肋(3d)。端部横向加劲环12、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及跨中横向加劲环14内部配置有加强钢筋。端部横向加劲环12、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及跨中横向加劲环14均由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形。水平加劲肋(2a,2b,3a,3b)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水平加劲肋(1a,1b)为倒直角梯形,斜向加劲肋(1c,2c,3c)及竖向加劲肋(1d,2d,3d)为矩形。中腔室B由顶板4中部经中腹板6与底板5连接组成,侧腔室A由底板5经边腹板7、中腹板6与顶板4连接组成;箱形梁体11的边腹板7、中腹板6上开设了数个孔洞10。

结合附图,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的制作,其步骤如下:

a、材料准备;

b、绑扎箱形梁体、底板、腹板底部普通钢筋;

c、铺设箱形梁体、底板模板;

d、浇筑底板混凝土;

e、脱模、养护;

f、绑扎腹板竖向钢筋、腹板顶部钢筋、顶板钢筋;

g、铺设箱形梁体侧模、内模、顶板模板;

h、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

i、脱模、养护。

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原理: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本实施例对该实用新型应用桥梁进行了缩尺,浇筑成试验缩尺模型,对试验缩尺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模型试验研究与分析,此实施例仅根据试验缩尺模型进行说明,不代表本专利的实用新型局限于试验缩尺模型的特征,下面将介绍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如图1—图8所示,它包含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箱形梁体11的边腹板7、中腹板6上开设了数个孔洞10;箱形梁体11包括由顶板4、中腹板6、边腹板7、底板5、翼缘板8、承托9组成上下两平行平面及设置的中腔室B和侧腔室A;中腔室B由顶板4中部经中腹板6与底板5连接组成,所述侧腔室A由底板5经边腹板7、中腹板6与顶板4连接组成。参见图7、图8,图7为图4中F-F剖面图,即箱形梁体11的一般横向剖面,图8为图4中G-G剖面图,即箱形梁体11的开设孔洞10的横向剖面。

参见图9—图12,为所述混凝土箱型梁桥11的顶板4、翼缘板8及底板5钢筋的布置形式,箱型梁桥11的顶板4及翼缘板8布置有横向钢筋①,箱型梁桥11的顶板4及翼缘板8布置有纵向钢筋②,箱型梁桥11的底板5布置有横向钢筋③,箱型梁桥11的底板5布置有纵向钢筋②,箱型梁桥11的中间腹板6布置有竖向钢筋④,边斜腹板7布置有斜向钢筋⑤,中间腹板6及边斜腹板7布置有纵向分布钢筋⑥。

参见图5,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其特征在于它属于箱形梁体11的一种横向加强构件及方式,分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及跨中横向加劲环14,所述端部横向加劲环12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端部位置,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1/4跨度位置,所述跨中横向加劲环14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跨中位置。

参见图47,为实施例中所述箱型梁桥11所用钢筋类型的形状示意图,①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连接翼缘板8及顶板4横向钢筋;②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翼缘板8、顶板4及底板5的纵向钢筋;③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底板5的横向钢筋;④钢筋的形状为两个直线型钢筋对称布置,两端钢筋头向中间弯曲成钩,竖向放至在中间腹板6的竖向钢筋;⑤筋的形状为两个直线型钢筋对称布置,两端钢筋头向中间弯曲成钩,斜向放至在边斜腹板7的斜向钢筋;⑥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纵向放至在中间腹板6及边斜腹板7的纵向分布钢筋;钢筋的形状为斜边槽型,两端带有弯钩,为放至在顶板4的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a及底板5的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b的加劲肋箍筋;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纵向放至在箱型梁桥11端部顶板4水平加劲肋1a、顶板4的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a及顶板4的跨中处水平加劲肋3a的加劲肋纵筋;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纵向放至在顶板4的1/4跨度处水平加劲肋2b及顶板4的跨中处水平加劲肋3b的加劲肋纵筋;钢筋的形状为斜边槽型,两端带有弯钩,为纵向放至在顶板4的跨中处水平加劲肋3a及底板5的跨中处水平加劲肋3b的加劲肋箍筋;钢筋的形状为一边直接边一边斜边的槽型,为放至在箱型梁桥11顶板4端部水平加劲肋1a处的加劲肋箍筋;钢筋的形状为一边直接边一边斜边的槽型,为放至在箱型梁桥11底板5端部的水平加劲肋1b处的加劲肋箍筋;钢筋的形状为直线型,两端带有弯钩,为放至在箱型梁桥11底板5端部水平加劲肋1b处的加劲肋纵筋;钢筋的形状为两个直线型,钢筋对称布置,两端钢筋头向中间弯曲成钩,竖向放至竖向加劲肋1d,2d,3d的竖向钢筋;钢筋的形状为矩型,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竖向加劲肋1d、3d及斜向加劲肋1c、3c的加劲肋箍筋;钢筋的形状为矩型,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竖向加劲肋2d及斜向加劲肋2c的加劲肋箍筋。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如图13-图24所示,它包含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端部位置,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所述端部横向加劲环12包括水平加劲肋1a、水平加劲肋1b、斜向加劲肋1c和竖向加劲肋1d。

参见图13、图14,图13为图5中H-H剖面图,即为箱形梁体11的端部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4为箱形梁体11的端部立体示意图;在箱形梁体11的端部位置设置端部横向加劲环12;参见图15—图18,图15为图13中的H1—H1截面图,即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的水平加劲肋1a的截面,水平加劲肋1a的截面形状为倒直角梯形;图16为图13中的H2—H2截面图,即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的水平加劲肋1b的截面,水平加劲肋1b的截面形状为倒直角梯形;图17—图18分别为图13中的H3—H3、H4—H4截面图,图17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的斜向加劲肋1c的截面示意图,图18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的竖向加劲肋1d的截面示意图,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如图19—图24所示,为所述箱型梁桥11的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钢筋的布置形式;参见图19—图21,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水平加劲肋1a、水平加劲肋1b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水平加劲肋1a布置有横向钢筋①、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1a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1a的加劲肋纵筋所述水平加劲肋1b布置有横向钢筋③、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1b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1b的加劲肋纵筋;参见图22—图24,为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斜向加劲肋1c、竖向加劲肋1d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斜向加劲肋1c布置有斜向钢筋、加劲肋箍筋,所述端部横向加劲环12中竖向加劲肋1d布置有竖向钢筋、加劲肋箍筋。

实施例二: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如图25-图35所示,它包含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1/4跨度位置,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包括水平加劲肋2a、水平加劲肋2b、斜向加劲肋2c和竖向加劲肋2d。

参见图25—图29,图25为图5中E-E剖面图,即为箱形梁体11的1/4跨度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在箱形梁体11的1/4跨度位置设置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参见图26—图29,图26为图25中的E1-E1截面图,即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的水平加劲肋2a的截面,水平加劲肋2a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图27为图25中的E2-E2截面图,即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的水平加劲肋2b的截面,水平加劲肋2b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图28—图29分别为图25中的E3-E3、E3-E3截面图,图28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的斜向加劲肋2c的截面示意图,图29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的竖向加劲肋2d的截面示意图,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如图30—图35所示,为所述箱型梁桥11的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钢筋的布置形式;参见图30—图32,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水平加劲肋2a、水平加劲肋2b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水平加劲肋2a布置有横向钢筋①、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2a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2a的加劲肋纵筋所述水平加劲肋2b布置有横向钢筋③、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2b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2b的加劲肋纵筋参见图33—图35,为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斜向加劲肋2c、竖向加劲肋2d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斜向加劲肋2c布置有斜向钢筋、加劲肋箍筋,所述1/4跨度处横向加劲环13中竖向加劲肋2d布置有竖向钢筋、加劲肋箍筋。

实施例三:一种基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加劲环,如图36-图46所示,它包含于双层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设置在箱形梁体11的跨中位置,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所述跨中横向加劲环14包括水平加劲肋3a、水平加劲肋3b、斜向加劲肋3c和竖向加劲肋3d。

参见图36—图40,图36为图5中D-D剖面图,即为箱形梁体11的跨中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在箱形梁体11的跨中位置设置跨中横向加劲环14;参见图37—图40,图37为图36中的D1-D1截面图,即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的水平加劲肋3a的截面,水平加劲肋3a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图37为图36中的D2-D2截面图,即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的水平加劲肋3b的截面,水平加劲肋3b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图39—图40分别为图36中的D3-D3、D3-D3截面图,图39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的斜向加劲肋3c的截面示意图,图40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的竖向加劲肋3d的截面示意图,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如图41—图46所示,为所述箱型梁桥11的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钢筋的布置形式;参见图41—图43,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水平加劲肋3a、水平加劲肋3b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水平加劲肋3a布置有横向钢筋①、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3a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3a的加劲肋纵筋所述水平加劲肋3b布置有横向钢筋③、纵向钢筋②、水平加劲肋3b的加劲肋箍筋水平加劲肋3b的加劲肋纵筋参见图44—图46,为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斜向加劲肋3c、竖向加劲肋3d的截面钢筋布置形式,所述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斜向加劲肋3c布置有斜向钢筋、加劲肋箍筋,所述跨中横向加劲环14中竖向加劲肋3d布置有竖向钢筋、加劲肋箍筋。

加劲环的实施过程总体思路为,首先是根据已有箱梁的有关尺寸及要求,对各个加劲肋进行配筋设计,然后将各个加劲肋选配的钢筋与箱梁的相关构件连接,例如加劲环的上下边水平加劲肋钢筋与顶底板的横向板筋连接,左右两边的竖向加劲肋钢筋与腹板中板筋相连接,各个加劲肋交接处节点钢筋的镶嵌及与主梁的锚固;使得整个加劲环与箱梁的主体形成一个整体,端部处加劲环把箱梁主体的两端紧紧地环绕,而跨中部各个加劲环把箱梁主体的腰部分段环绕,增加了箱梁的整体性,提高了箱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并取代了横隔板,减少了混凝土的应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箱室的空间利用,实现箱梁底板交通通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