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浇桥主桥引桥同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4573阅读:3102来源:国知局
悬浇桥主桥引桥同步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浇桥施工技术,可以实现主桥和引桥同步施工,达到节约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跨越河流、山谷、既有铁路和公路修建桥梁中,经常采用连续刚构、刚构等悬臂浇筑的桥梁,造价较高,全桥由主桥与引桥组成,设计方案一般为先主桥施工,后引桥施工。为节约引桥施工工期,保证全桥按期结束,本方法采用先引桥后主桥即引桥和主桥同时施工,在主桥施工的同时,引桥桥面也同时进行梁片架设以及其他附属工程施工,大大节约了工期,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面。在刚构施工主体完成后,打通桥面通道,从而使总体进度在质量可控,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节约工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现主桥和引桥同步施工,达到节约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悬浇桥主桥引桥同步施工方法,悬浇桥整个断面内共有16束钢束,按照箱梁中线对称布置;顶板设6束,编号自箱梁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分别为1#、2#、3#;腹板设4束,编号自上向下为4#、5#;底板设6束,自中线向外编号为8#、7#、6#;

将顶板钢束1#和3#向下垂直移动15~28cm,腹板钢束5#向外侧平移2~6cm,底板钢束6#向外侧平移60~65cm,底板钢束7#向外侧平移72~77cm;

在主桥施工的同时引桥同步施工,且盖梁施工时在高边盖梁6#、7#处预留宽90cm×深30cm槽口,8#处预留宽50cm×深30cm槽口,同时对应4#、5#处的T梁在预制时端横隔板先不浇筑,待主桥合龙后与湿接缝一起浇筑。

上部结构施工顺序如图5施工工艺流程图所示。

本发明与传统的先主桥后引桥施工方法相比,能增加工作面,合理安排施工,减少窝工、待工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有利的工作面,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可在同类型桥梁施工中采用,普通的悬浇施工方法总体工期预计能提升1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a原设计主桥箱梁钢束与引桥T梁位置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侧视示意图

图2a采用本发明后主桥箱梁钢束与引桥T梁位置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钢构桥施工工序各部位示意图

图4a是桥梁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侧视示意图

图5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主桥支座

2—引桥支座

3—主桥箱梁钢绞线锚束

4—桥墩

5—主桥箱梁边缘线

6—引桥预制T梁

具体实施方式

悬浇桥主桥、引桥同步施工方法,具体实施为:

为实现引桥主桥同步施工的目的,调整主桥箱梁端钢束张拉槽口位置:将顶板钢束1#和3#向下垂直移动28cm,腹板钢束5#向外侧平移6cm,底板钢束6#向外侧平移65cm,底板钢束7#向外侧平移73cm,调整后除顶板钢束2#与T梁位置有冲突不能实现两端张拉外,其他张拉束均可实现两端张拉(具体位置见图2)。2#钢束为直线束,长度只有21.2m,经计算,采取单端张拉预应力损失不大,采用加强张拉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预埋固定端P锚可有效保证张拉质量。为保证张拉空间,盖梁施工时在高边盖梁6#、7#处预留宽90cm×深30cm槽口,8#处预留宽50cm×深30cm槽口,同时对应4#、5#处的T梁在预制时端横隔板先不浇筑,待主桥合龙后与湿接缝一起浇筑。

以某大桥为例:

一、桥梁原设计情况

桥梁全长477米,跨越河流,左、右线主桥均采用51+90+51预应力砼箱型梁连续刚构,引桥上部结构为30m预制T梁。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所有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用两端张拉,整个断面内共有16束钢束,按照箱梁中线对称布置;顶板设6束,编号自箱梁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分别为1#、2#、3#;腹板设4束,编号自上向下为4#、5#;底板设6束,自中线向外编号为8#、7#、6#(如图1所示)。从主桥箱梁钢束与引桥T梁位置示意图(见图1)看,顶板钢束1#、2#、3#和底板钢束6#、7#、8#张拉时受引桥T梁及支座垫石影响,其中6#、7#、8#底板钢束张拉槽口位于3、5支座垫石处;1#、2#、3#顶板钢束束与T梁相对空间不足,无法安装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半径为25cm,顶板钢束中心距T梁顶板仅20cm),支座垫石、T梁架设需主桥合龙边跨张拉完成后方可施工,按照原设计方案只能采取先主桥合龙,施工支座垫石后才能架设引桥T梁。

上部结构施工顺序为:

主桥箱梁悬浇施工---边跨现浇施工---主桥合龙---边跨钢束张拉压浆并封端---引桥端盖梁及支座垫石施工---引桥T梁架设---桥面湿接缝施工---防撞护栏施工---桥面铺装(各部位施工见图3)

二、采用本方法施工情况

为保证桥梁的施工计划目标,经与设计代表沟通,采取调整边跨梁端钢束张拉槽口的方案来解决主桥、引桥同步施工问题,即先引桥T梁架设后主桥合龙张拉,在主桥合龙后就实现全桥贯通。

具体情况为:调整主桥箱梁端钢束张拉槽口位置:将顶板钢束1#和3#向下垂直移动28cm,腹板钢束5#向外侧平移6cm,底板钢束6#向外侧平移65cm,底板钢束7#向外侧平移73cm,调整后除顶板钢束2#与T梁位置有冲突不能实现两端张拉外,其他张拉束均可实现两端张拉(具体位置见图2)。2#钢束为直线束,长度只有21.2m,经计算,采取单端张拉预应力损失不大,采用加强张拉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预埋固定端P锚可有效保证张拉质量。为保证张拉空间,盖梁施工时在高边盖梁6#、7#处预留宽90cm×深30cm槽口,8#处预留宽50cm×深30cm槽口,同时对应4#、5#处的T梁在预制时端横隔板先不浇筑,待主桥合龙后与湿接缝一起浇筑。通过采用本方法施工,桥梁总体施工工期提前1个半月,约占桥梁总工期的12%,节约工程成本约90万元。

本发明在跨河、跨沟谷、跨既有铁路及公路修建桥梁时,多采用连续刚构、刚构等悬臂浇筑的桥梁,其跨度大、造价高,较普通的预制梁桥施工相对复杂,安全要求高,工期长。一般全桥由主桥与引桥组成,设计方案一般为先主桥、后引桥施工。为节约桥梁施工工期,保证全桥按期结束,本方法为先引桥后主桥即引桥和主桥同时施工,在主桥悬臂施工的同时,引桥桥面也同时施工梁片架设以及其他附属工程,大大节约了工期,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面。在刚构施工主体完成后,打通桥面通道,从而使桥梁施工在质量可控、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总工期缩短,成本减少。

本方法的特点为:

(1)本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按分部施工方法施工,操作性强,施工易于实现。主桥与引桥分别施工,互相不影响。

(2)本方法施工结构设计合理,力学模型明确。承重设计计算量不大,通俗易懂,易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便于控制。

(3)质量易于控制,通过钢筋、混凝土、张拉、模板的控制,满足设计受力,实现质量目标。

(4)本方法与先主桥后引桥施工方法相比,增加工作面,合理安排施工,减少窝工、待工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有利的工作面,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