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9307阅读:3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道路病害处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坑槽快速冷补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因其具有平整度好、行车舒适、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占比达到90%以上,在公路交通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交通量的日益俱增、超载问题严重,加之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暴雨、高温等,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车辙、裂缝、坑槽等病害,其中尤其以坑槽病害最为严重。坑槽病害若不及时修复,则会进一步扩大,在雨季甚至会形成坑槽带,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槽则不得不降低速度或改变路线,严重影响后面车辆的行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产生;对于吨位较大的车辆,其巨大冲击力则易导致车辆发生抛锚、断轴事故。如果未及时发现坑槽,直接行驶通过,则对车辆会产生极大损伤,形成的坑槽带对车辆巨大冲击力则易导致车辆发生抛锚、断轴事故。

在主干道上进行坑槽修补时,由于车流量大,封闭交通后极易产生道路堵塞问题,且在不断有重载车辆行驶通过或小型车辆为快速通过施工现场而加速超车行驶的情况下,施工人员的安全难以有效保障,随着封闭交通时间越长,施工时间越长,其安全系数越是急剧下降。因此,针对坑槽进行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是养护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修补坑槽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热补料和冷补料,冷补料相对热补料施工时间短,无需加热,可适用于面积小、分散的坑槽,施工简单等优点,可实现对坑槽的及时、快速修复,然而冷补料普遍存在着易出现弱接缝,潮湿环境下施工修补质量大幅降低,在车辆、雨水耦合作用下,短时间内即会产生二次破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方法,其沥青路面坑槽快速冷补修复工艺,可提高冷补法修补坑槽质量,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方法,该方法是现将需修补的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清理,再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均匀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在孵化沥青层之上依次设有补修混合料层、干粉层及作为覆盖层而再一次设置的孵化沥青层。

上述干粉层厚度为5-10mm。

上述的补修混合料层所用的补修混合料由SBS改性沥青冷补料、水性环氧树脂砂浆、纤维和偶联剂依据质量比1:0.3-0.5:0.01-0.05:0.02-0.06进行拌和而成;所述水性环氧树脂砂浆由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河砂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依据质量比1:0.4-0.5:1.5-2.0:0.5-1.0进行配制而得;干粉由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河砂依据质量比1:2拌和而得。

上述乳化沥青为PA-3型阴离子乳化沥青或PC-3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上述SBS改性沥青冷补料为北京海圣道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C10-1、AC10-2或AC10-3型SBS改性沥青冷补料。

上述纤维为聚丙烯纤维。

上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

上述河砂级配为连续级配,粒径为0.15-4.75mm。

上述河砂级配为间断级配,粒径为0.6-1.18mm。

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方法,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在孵化沥青层之上依次设有补修混合料层、干粉层及作为覆盖层而再一次设置的孵化沥青层,这样的结构能快速补修沥青路面坑槽,补修后的路面坑槽不易出现弱接缝,有利于提高潮湿环境下施工修补质量,不容易产生二次破坏,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其中,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这样在坑槽壁及底部洒布乳化沥青可提高冷补料与旧路面的粘结性能;该材料:补修混合料层的混合料由SBS改性沥青冷补料、水性环氧树脂砂浆、纤维和偶联剂依据质量比1:0.3-0.5:0.01-0.05:0.02-0.06进行拌和而成,这样的质量比是申请人通过多次实验而得的数据,这样的SBS改性沥青冷补料、水性环氧树脂砂浆相容性良好,水性环氧树脂砂浆经过交联与固化反应将SBS改性沥青冷补料、纤维胶结形成三维立体互穿网络结构,改善冷补料的致密性,提高其路用性能;偶联剂自身所带的化学基团能够与集料表面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集料和硅烷偶联剂以强固的共价键相联接,同时偶联剂也能够与三维立体互穿网络结构中水化产物和沥青膜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健而相互联接,从而将集料和空间互穿网络结构通过“偶联”作用牢固的结合成一体;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偶联剂可提高纤维与三维立体互穿网络结构的结合力,加之纤维自身物理缠绕作用,使纤维起“桥接”作用将碎片化的三维立体互穿网络结构相互联接为一体,以整体结构承受外部荷载对其产生的作用力,纤维在材料中也同时发挥耗能、阻裂和增韧作用,两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这样有效解决弱接缝问题,有效解决公路容易二次破坏的问题;所配制的水性环氧树脂砂浆具有一定渗透性,可渗入旧路面中,填充于微裂缝中,通过物理填充作用和水泥水化反应化学作用来提高旧路面和冷补材料粘结力;上述干粉层厚度在5-10mm,干粉由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河砂依据质量比1:2拌和而得,这样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作用可加速促进冷补料中水性环氧树脂颗粒的聚集,随着水分的不断减少,固化剂不断扩散入环氧树脂颗粒中,夹杂着水化产物、砂子交联固化成膜,最终通过化学作用使干粉与冷补料快速共同构成三维立体互穿网络结构,迅速提高冷补料的强度以实现快速开放交通目的;上述河砂级配为连续级配,粒径为0.15-4.75mm,通过水泥水化作用胶结填充在冷补料中,可提高冷补料的密实度,改善冷补料的抗水损害能力;上述河砂级配为间断级配,粒径为0.6-1.18mm,碾压结束并在其表面再次洒布一层乳化沥青,以胶结固化多余干粉并起到养生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乳化沥青层;2-补修混合料层;3-干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称取100kg水性环氧树脂、40kg固化剂、150kg河砂和50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搅拌,配制成水性环氧树脂砂浆。

2)称取100kg SBS改性沥青冷补料、30kg水性环氧树脂砂浆、1kg纤维和2kg偶联剂进行拌和做成补修混合料。

3)称取100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200kg河砂进行搅拌混合制成干粉,河砂级配为连续级配,粒径为0.15mm或者河砂级配为间断级配,粒径为0.6mm。

4)将需修补的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清理,再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均匀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1,在孵化沥青层1之上依次设有补修混合料层2、干粉层3及作为覆盖层而再一次设置的孵化沥青层1,上述干粉层3厚度为5mm。

实施例2

1)称取100kg水性环氧树脂、45kg固化剂、175kg河砂和75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搅拌,配制成水性环氧树脂砂浆。

2)称取100kg SBS改性沥青冷补料、40kg水性环氧树脂砂浆、3kg纤维和4kg偶联剂进行拌和,做成补修混合料。

3)称取100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200kg河砂进行搅拌混合制成干粉,河砂级配为连续级配,粒径为2.45mm或者河砂级配为间断级配,粒径为0.9mm。

4)将需修补的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清理,再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均匀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1,在孵化沥青层1之上依次设有补修混合料层2、干粉层3及作为覆盖层而再一次设置的孵化沥青层1,上述干粉层3厚度为7.5mm。

实施例3

1)称取100kg水性环氧树脂、50kg固化剂、200kg河砂和100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进行配制成水性环氧树脂砂浆。

2)称取100kg SBS改性沥青冷补料、50kg水性环氧树脂砂浆、5kg纤维和6kg偶联剂进行拌和做成补修混合料。

3)称取100kg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200kg河砂进行搅拌混合而成干粉,河砂级配为连续级配,粒径为4.75mm或者河砂级配为间断级配,粒径为1.18mm。

4)将需修补的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清理,再在沥青路面的坑槽壁及底部均匀洒布不小于0.7kg/m2的乳化沥青层1,在孵化沥青层1之上依次设有补修混合料层2、干粉层3及作为覆盖层而再一次设置的孵化沥青层1,上述干粉层3厚度为10mm。

在实施例一、二、三时,乳化沥青所用材料为为PA-3型阴离子乳化沥青或PC-3型阳离子乳化沥青,SBS改性沥青冷补料为北京海圣道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C10-1、AC10-2或AC10-3型SBS改性沥青冷补料,纤维为聚丙烯纤维,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