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氨酯胶布、第二聚氨酯胶布、加强层胶布、加强支撑杆和聚脲涂层;所述加强支撑杆沿着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上;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覆盖至所述加强支撑杆上,使所述加强支撑杆被紧密地包裹在由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和第二聚氨酯胶布压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加强层胶布沿着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的两侧;所述聚脲涂层设置于所述加强层胶布和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和第二聚氨酯胶布的结构均包括织物增强层、打底层、聚氨酯上胶层和聚氨酯下胶层;所述打底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织物增强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聚氨酯上胶层设置于所述织物增强层上表面的打底层上,所述聚氨酯下胶层设置于所述织物增强层下表面的打底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杆的截面结构为具有两个空腔的椭圆形结构、截面高度为20cm~30c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加强层胶布、第一聚氨酯胶布和第二聚氨酯胶布;将加强支撑杆沿着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长度方向等间隔地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上;将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覆盖至所述加强支撑杆上,并通过热风热合焊接技术,使所述加强支撑杆被紧密地包裹在由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和第二聚氨酯胶布压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将所述加强层胶布沿着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的两侧,并通过高频热合焊接技术使所述加强层胶布与第二聚氨酯胶布紧密压合;将聚脲涂料喷涂在所述加强层胶布和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的表面,形成聚脲涂层,并通过化学交联及固化粘合技术使所述聚脲涂层与所述加强层胶布及所述第二聚氨酯胶布粘合牢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胶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强度聚酯纤维加入到圆织机中,编织出具有斜纹组织结构的环坯增强层;将耐磨型聚氨酯经挤出机挤出与所述环坯增强层共同进入成型模具;所述环坯增强层受到所述成型模具中熔融聚氨酯挤出压力,部分熔融聚氨酯从所述环坯增强层的纱线间隙压入其内侧并经涂覆形成内胶层,剩余熔融聚氨酯经涂覆形成外胶层,形成圆筒状且具有增强层骨架结构的内、外胶层涂覆织物,后经裁剪得到片状加强层胶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织机的经纱规格为3000D×5、纬纱规格为6000D×3、纬纱密度为32.4/10cm;所述环坯增强层的褶宽为424-428mm;所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190-200℃,所述挤出机的挤出速率为16.5-18.5转/分钟、牵引速率为500转/分钟;所述加强层胶布的拉断强度≥10000N/25mm、抗刺穿强力≥5000N、抗撕裂强度≥1000N。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胶布和第二聚氨酯胶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强度聚酯纤维加入到剑杆织机中,编织出具有方平组织结构的织物增强层;利用预处理剂对所述织物增强层进行处理,将所述织物增强层经过含有所述预处理剂的轧槽,使所述预处理剂渗透至所述织物增强层中,在所述织物增强层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打底层;将聚氨酯分别加入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并将具有打底层的织物增强层送入挤出模具中;所述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分别将所述聚氨酯挤入所述挤出模具中,所述聚氨酯与所述织物增强层和打底层发生化学交联结合,并在挤出压力的作用下,所述聚氨酯在所述打底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涂覆形成聚氨酯上、下胶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剂是由乙酸乙酯和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剑杆织机的经纱规格为2000D、纬纱规格为3000D、纬纱密度为17.0/10cm、下机幅宽173mm-177mm;所述挤出模具的温度为195-205℃、所述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的挤出速率为9-10转/分钟、牵引速率为400转/分钟。
9.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聚酯纤维为涤纶丝。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盘卷柔性应急路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杆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度≤4m、质量≤1.75kg/m;所述热风热合焊接条件为:热合电流1.2~2.0A、冷却时间≥5s、热合宽度28-32mm;所述高频热合焊接条件为:热合电流2.0~2.5A、冷却时间≥10s、热合宽度28-3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