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扣及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如雨后春笋横跨我国的大小江河、深谷险壑,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正异军突起,自1990年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四川旺苍东河大桥建成以来,短短26年间建成大小钢砼拱桥400余座,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仍有许多未完全解决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的问题。本发明只对现阶段钢管混凝土拱桥拱缆索吊装施工而产生。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一般选用缆索斜拉扣挂悬拼施工法,拱肋运输、吊装、悬拼都需将缆索栓系于拱肋。传统做法是在拱肋上部焊接一牛耳,将钢索栓系于牛耳上,传统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第一,影响美观;第二,钢管部分因焊接、切割致使材料部分区域力学性质改变,从而影响结构质量;第三,由于牛耳焊接部位固定,悬拼扣挂后牛耳受力与索受力不再同一直线上,给牛耳搭接造成额外的弯矩,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可以实现快速、安全可靠吊装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扣及吊装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扣,用于连接及吊装拱肋钢管,所述吊装挂扣包括两个环抱设置在拱肋钢管上的吊扣环箍,所述吊扣环箍的上、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带有螺孔的上缘板、下缘板,两个吊扣环箍通过高强螺栓紧固在拱肋钢管上,所述上缘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拉索的索孔,还包括用于阻止吊扣环箍沿拱肋钢管滑动的止回环。
其中,所述止回环设置在吊扣环箍受到拉索的拉力一侧的拱肋钢管上。
其中,所述止回环包括两个环抱设置在拱肋钢管上的半圆钢管,所述两个半圆钢管通过高强螺栓紧固在拱肋钢管上。
应用所述吊装挂扣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起吊:当拱肋钢管运至施工现场,分别将两个吊装挂扣锁紧固定在拱肋钢管的两端,然后通过缆索及起重机械吊运至待安装位置;
2)安装:首先,将吊装挂扣和止回环固定在拱肋钢管的1/3位置处;然后,在索孔中连接一临时扣索,并通过该临时扣索对拱肋钢管的高度及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待调整完毕后,在索孔中连接拉索,并调整吊装挂扣的受力与拉索的拉力在同一直线上;
3)卸扣:所有的拱肋钢管吊装完毕并顺利合拢后需拆卸拉索,松开高强螺栓将吊装挂扣、止回环和拉索一并拆卸,完成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吊装施工。
其中,在对吊装挂扣的受力方向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松开高强螺栓并转动吊扣环箍,改变其上缘板上的索孔的位置,多个吊装挂扣的调整逐个进行,调整完一个并锁紧固定之后,再调整下一个,直至所有的吊装挂扣的受力方向均与对应的拉索的拉力在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扣构造简单、布局合理、易于装卸、便于调整扣点受力方向且受力均匀,避免了传统做法的缺点,既保证了结构美观、又保证了构件质量,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方便,且增大了安全可靠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拱肋钢管,2-吊扣环箍,3-上缘板,4-下缘板,5-高强螺栓,6-索孔,7-拉索,8-止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挂扣,用于连接及吊装拱肋钢管1,所述吊装挂扣包括两个环抱设置在拱肋钢管1上的吊扣环箍2,所述吊扣环箍2的上、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带有螺孔的上缘板3、下缘板4,两个吊扣环箍2通过高强螺栓5紧固在拱肋钢管1上,所述上缘板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拉索7的索孔6,还包括用于阻止吊扣环箍2沿拱肋钢管1滑动的止回环8。
其中,所述止回环8设置在吊扣环箍2受到拉索7的拉力一侧的拱肋钢管1上。
其中,所述止回环8包括两个环抱设置在拱肋钢管1上的半圆钢管,所述两个半圆钢管通过高强螺栓5紧固在拱肋钢管1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吊装挂扣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起吊:当拱肋钢管1运至施工现场,分别将两个吊装挂扣锁紧固定在拱肋钢管1的两端,然后通过缆索及起重机械吊运至待安装位置;
2)安装:首先,将吊装挂扣和止回环8固定在拱肋钢管1的1/3位置处;然后,在索孔6中连接一临时扣索,并通过该临时扣索对拱肋钢管1的高度及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待调整完毕后,在索孔6中连接拉索7,并调整吊装挂扣的受力与拉索7的拉力在同一直线上;
3)卸扣:所有的拱肋钢管1吊装完毕并顺利合拢后需拆卸拉索7,松开高强螺栓5将吊装挂扣、止回环8和拉索7一并拆卸,完成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吊装施工。
其中,在对吊装挂扣的受力方向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松开高强螺栓5并转动吊扣环箍2,改变其上缘板3上的索孔6的位置,多个吊装挂扣的调整逐个进行,调整完一个并锁紧固定之后,再调整下一个,直至所有的吊装挂扣的受力方向均与对应的拉索7的拉力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