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结构连桥桁架采用原位高空散装法进行安装,即在钢结构桁架下方设置临时支撑体系,使用塔吊由下往上逐层吊装钢梁、钢柱、斜撑,临时支撑体系主要由底部分配梁、支撑胎架、转换支架组成。目前钢结构支撑胎架在国内大规模地应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安装,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库、房建项目领域,支撑胎架一般选用租赁高度为3m的塔吊标准节。由于塔吊标准节组合出的高度为3米的倍数,如9米、12米、15米,对于非3的倍数高度的支撑胎架,则无法满足要求,如17.5米支撑胎架,若使用5节塔吊标准节,总高度为15米,达不到需要的高度17.5米,无法起到支撑作用;若使用6节,总高度为18米,超过了钢桁架与地面的高度,故只能选用5节标准节。对于这个问题,传统施工方法是在支撑胎架顶部使用工地上废旧的工字钢,将其加高,此种做法不安全,且传递作用力不理想。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钢结构支撑胎架辅助架体,实现支撑胎架高度的灵活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传递作用力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能有效传递钢结构桁架竖向作用力,为钢结构桁架最底层的钢梁安装提供安装作业面,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由支撑架体和支撑平台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是由支撑杆、水平加强杆和斜向加强杆组成的四棱台形架体,四条支撑杆分别为该四棱台形架体的四条侧楞;所述水平加强杆和斜向加强杆设在相邻支撑杆之间;所述支撑平台水平固定在所述四棱台形架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水平加强杆包括上下两层,分别为水平加强杆一和水平加强杆二,四棱台形架体相邻面的水平加强杆一或水平加强杆二首尾相接,形成两个平行的方形框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斜向加强杆包括斜向加强杆一和斜向加强杆二,所述斜向加强杆一设在支撑平台与水平加强杆一之间,所述斜向加强杆二设在水平加强杆一与水平加强杆二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四棱台形架体的高度为2.5m,底端每边跨度为2米,顶端每边跨度为1米。
此外,所述支撑平台由4~8根H250×250×9×14型钢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杆、水平加强杆一、水平加强杆二、斜向加强杆一和斜向加强杆二是由L140×10和/或L75×50×6的Q235B角钢焊接而成。
更加优选地,所述作用力转换支架的各个构件之间为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支撑胎架的高度制作,其材料可就地取材,亦可周转使用,节约了材料和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人力物力,
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传递钢结构桁架竖向作用力,转换支架顶部由型钢梁组成,为钢结构桁架卸载提供作用支撑点,便于使用千斤顶进行卸载。
3、本实用新型为钢结构桁架最底层的钢梁安装提供安装作业面,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使用时的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附图标记:1-支撑架体;1.1-支撑杆;1.2-水平加强杆一;1.3-水平加强杆二,1.4-斜向加强杆;1.5-斜向加强杆;2-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由支撑架体1和支撑平台2组成,支撑架体1是由支撑杆1.1、水平加强杆和斜向加强杆组成的四棱台形架体,四条支撑杆1.1分别为该四棱台形架体的四条侧楞,四条侧楞和支撑胎架的四条主肢相对应;水平加强杆和斜向加强杆设在相邻支撑杆1.1之间,水平加强杆包括上下两层,分别为水平加强杆一和水平加强杆二,四棱台形架体相邻面的水平加强杆一或水平加强杆二首尾相接,形成两个平行的方形框架;斜向加强杆包括斜向加强杆一1.4和斜向加强杆二1.5,斜向加强杆一1.4设在支撑平台2与水平加强杆一1.2之间,斜向加强杆二1.5设在水平加强杆一1.2与水平加强杆二1.3之间;支撑杆1.1、水平加强杆一1.2、水平加强杆二1.3、斜向加强杆一1.4和斜向加强杆二1.5是由L140×10和/或L75×50×6的Q235B角钢焊接而成;支撑平台2水平固定在四棱台形架体的顶部,支撑平台2由4~8根H250×250×9×14型钢焊接而成;四棱台形架体的高度为2.5m,底端每边跨度为2米,顶端每边跨度为1米;作用力转换支架的各个构件之间为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