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桥面板一直以来都是桥梁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性能,现存钢桥面板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但这种结构往往会出现纵向裂缝、波浪推移、局部拥包,网裂等这样那样的破损,直接影响到桥梁运营性能,桥面板多为平面结构没有挂接部件,给运输、安装带来麻烦;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腐蚀、劣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对于桥梁结构,由于其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加上寒冷地区除冰盐的使用,桥面板钢筋锈蚀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受到弯曲破坏,不仅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寿命,还造成大量的安全和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刚度,并且运输安装方便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包括上层混凝土板和下层混凝土板,所述上层混凝土板的底面、下层混凝土板的上面分别布设一排水层,上层混凝土板和下层混凝土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形的横向加强肋,横向加强肋的横平面的厚度大于横向加强肋的竖直面的厚度,横向加强肋的竖直面上开设至少两个以上的“V”形槽,左、右相邻的“V”形槽的上下方向相反,横向加强肋的 “V”形槽内分别穿插有纵向加力板,纵向加力板呈“V”形,所述上层混凝土板的上平面两侧分别设置方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侧分别水平植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N”字形,连接件的上平面低于凹槽上平面,连接件上挂扣一把手,所述把手为呈“几”字形的钢筋,凹槽的上端一侧布设凹槽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为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设置排水层,可以将混凝土板内部的积水排出,避免因内部积水而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腐蚀现象的发生,横向加强肋上开设“V”形槽,可对纵向加力板初步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形的横向加强肋内部穿插有纵向加力板,两者结合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纵向裂缝、波浪推移、网裂等现象发生,上层混凝土板上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与把手为挂扣式连接,便于运输安装,移动时把手挂扣上,不用时,挂扣去掉,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凹槽的上端一侧布设凹槽板,不会使凹槽内部积水,同时,盖上凹槽板使混凝土板表面平整,利于行车,提高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刚度,可以有效的增加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的横向加强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上层混凝土板,2为横向加强肋,3为纵向加力板,4为凹槽板,5为排水层,6为把手,7为下层混凝土板,8为连接件,9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包括上层混凝土板1和下层混凝土板7,所述的上层混凝土板1的底面、下层混凝土板7的上面分别布设一排水层5,排水层5为土工布,上层混凝土板1和下层混凝土板7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形的横向加强肋2,横向加强肋2的横平面的厚度大于横向加强肋2的竖直面的厚度,横向加强肋2的竖直面上开设至少两个以上的“V”形槽,左、右相邻的“V”形槽的上下方向相反,横向加强肋2的 “V”形槽内分别穿插有纵向加力板3,纵向加力板3呈“V”形,所述上层混凝土板1的上平面两侧分别设置方形的凹槽9,所述凹槽9的内部两侧分别水平植入连接件8,连接件8呈“N”字形,连接件8为钢筋,连接件8的上平面低于凹槽9上平面,连接件8上挂扣一把手6,所述把手6为呈“几”字形的钢筋,凹槽9的上端一侧布设凹槽板4,桥面板安装好后,将把手6取下,凹槽板4扣合至凹槽9内。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