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线路新增道岔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道岔铺设是整个轨道系统最薄弱的环节。道岔铺设的技术直接影响道岔的高平顺性以及列车通过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当前有砟轨道的道岔铺设采用了道岔铺设机。使用该设备施工时,宜按以下施工步骤进行:首先在工厂对道岔整组组装调整,分成可运输的两段或三段采用专用运输设备运送到铺设现场,然后再用道岔铺设机进行铺设,道岔铺设中采用在岔位整平压实的道砟上摆放硬木板,在硬木板上摆放支撑岔枕的中空方形钢作为道岔组装平台。
高速无砟轨道的道岔铺设采用吊车进行辅助作业。运用几组吊车将道岔部件运送到道岔维修地点,为避免吊装过程中吊车与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引发触电危险,在吊车运作前需将接触网拆除。
城市轨道交通大多采用无砟轨道,其接驳点处施工,首先进行轨道专业的接驳施工,此时既有线路处于运营状态,不宜拆除接触网;施工大多选择在天窗时间进行,对施工效率要求高;施工应降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施工质量要求高。使用现有的道岔铺设装置施工,存在现场人员多、封锁时间长、施工难度大、铺设精度不高或易造成道岔件永久性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线路新增道岔铺设装置,在轨道线路接驳施工中应用该装置能够提高道岔铺设速度和效率,节约成本,提 高铺设质量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使用现有的道岔铺设装置施工,存在现场人员多、封锁时间长、施工难度大、铺设精度不高或易造成道岔件永久性变形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线路新增道岔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作业对象为道岔与岔枕按整体预组装成的功能单元,所述装置包括运输装置、起吊装置和装卸装置。
所述功能单元包括轨枕、连接轨区段和辙叉区段、转辙器、转辙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转辙传动装置是液力传动装置,连接所述转辙传动装置的液力管路弹性地安装在所述轨枕上,所述转辙传动装置通过中间连接件与尖轨相连,并可绕钢轨纵向中心线摆动。
所述运输装置用于将所述功能单元运送至预设新增道岔位置。
所述起吊装置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前部,所述起吊装置用于起吊拆解下来的轨道部件。
所述装卸装置包括滑轨、承托装置、滑轮和动力源,所述滑轨一端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前部的上表面上,另一端与道床表面抵接,且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起吊装置之间,所述滑轨相对于所述道床表面倾斜;所述功能单元放置于承托装置上方,所述承托装置下方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滑设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承托装置与所述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承托装置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由所述动力源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不少于两条,多条所述滑轨之间相互平行且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长度可调。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滑轨上均设置有动力源和所述承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起吊装置为门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装置为平车、板车或电车。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道岔铺设速度和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铺设质量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线路新增道岔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输装置,2-滑轨,3-起吊装置,4-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线路新增道岔铺设装置,包括运输装置1、起吊装置3和装卸装置,使用该装置前,应将道岔与岔枕按整体预组装成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包括轨枕、连接轨区段和辙叉区段、转辙器、转辙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转辙传动装置是液力传动装置,连接转辙传动装置的液力管路弹性地安装在轨枕上,转辙传动装置通过中间连接件与尖轨相连,并可绕钢轨纵向中心线摆动。
运输装置1为平车、板车或电车,用于将功能单元运送至预设新增道岔位置。起吊装置3为门吊,设置在运输装置1前部,用于起吊拆解下来的轨道部件。
装卸装置包括滑轨2、承托装置、滑轮和动力源4,滑轨2一端设置在运输装置1前部的上表面上,另一端与道床表面抵接,且滑轨2设置在起吊装置3之间,滑轨2相对于道床表面倾斜,长度可调。滑轨2可包括两条或多条,各条滑轨2之间相互平行且有间隔。每条滑轨2上均设置有动力源4和承托装置。用于整体铺设的功能单元放置于承托装置上方,承托装置下方设置有滑设在滑轨2上的滑轮,承托装置与动力源4传动连接,动力源4为电机,承托装置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由电机控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