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屏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是一种有效的交通噪声防治措施,插板式声屏障由钢立柱与单元板组合而成。声屏障钢立柱沿铁路线路相间排列,钢立柱之间插入声屏障单元板,在铁路两侧形成防治噪声的隔音降噪的声屏障。
在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市政工程中,桥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桥梁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桥梁在四季温差变化下,其桥梁伸缩缝的处的缝宽也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这就使得处于桥梁伸缩缝处及特定荡区域的声屏障单元板需要考虑桥梁伸缩的影响。
然而现有结构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外形尺寸虽然在原来基础上扣除了桥梁的伸缩量,然而声屏障单元板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在列车脉动力的作用下,现有结构的声屏障单元板依旧会渐渐向钢柱的一端活动,不具备自动恢复到原有位置的功能,因此在一定时间后,声屏障单元板依然会出现从钢柱的一端坠落或发生其它不可预见损坏的情况,可靠性较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声屏障单元板的使用寿命。此时,原有的标准钢柱就不再能满足要求,不得不使用加宽的异型钢柱,这种将钢柱加宽的方案,提高了对伸缩缝钢柱的生产质量要求,提高了生产制造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整个声屏障的制造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平衡声屏障,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声屏障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有位置,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平衡声屏障,包括声屏障单元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左右两端的自平衡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声屏障单元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若干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弹性复位件相连。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具体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复位弹簧、复位板簧、弹性复位橡胶或弹性复位塑胶。
进一步地,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包括铝合金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框架前后两侧的冲孔面板和背板,以及填充在所述冲孔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的外部包覆一层憎水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平衡声屏障,包括声屏障单元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左右两端的自平衡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声屏障单元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为U型弹性体,所述U型弹性体由连接板段、弹性复位板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板段与所述弹性复位板段之间的曲面板段构成,所述连接板段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板段的端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段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段的延伸线与所述弹性复位板段的延伸线之间的夹角为15°~30°。
进一步地,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包括铝合金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框架前后两侧的冲孔面板和背板,以及填充在所述冲孔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的外部包覆一层憎水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平衡声屏障,在声屏障单元板的左右两端设置自平衡复位装置,该自平衡复位装置的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在连接板上连接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钢柱相接触。当声屏障单元板受到列车脉动力作用下,渐渐处于钢柱的一端时,声屏障单元板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活动,从而使得声屏障单元板自动调整到相邻钢柱安装跨的中间位置,也即声屏障单元板不会因为处于安装跨的一端,而发生意外事故、单元板损坏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平衡声屏障,在声屏障单元板的左右两端设置自平衡复位装置,该自平衡复位装置采用U型弹性体,该U型弹性体的连接板段安装在安装槽中,弹性复位板段与钢柱相接触。当声屏障单元板受到列车脉动力作用下,渐渐处于钢柱的一端时,声屏障单元板在U型弹性体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活动,从而使得声屏障单元板自动调整到相邻钢柱安装跨的中间位置,也即声屏障单元板不会因为处于安装跨的一端,而发生意外事故、单元板损坏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自平衡声屏障通过自平衡复位装置自动恢复到中间位置的特点,决定了与之配合的钢柱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了防止声屏障单元板因为列车脉动力或者气温原进行钢柱加宽,大大减少了制造过程,简化了安装工作,降低了钢柱的制造费用和安装成本,进而降低了声屏障的综合成本。由于自平衡声屏障采用标准钢柱进行配合,因此减少了焊接工作量,降低了钢柱焊缝疲劳断裂失效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声屏障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自平衡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自平衡声屏障的自平衡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自平衡声屏障的自平衡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自平衡声屏障的声屏障单元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自平衡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自平衡声屏障的自平衡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声屏障单元板;2:自平衡复位装置;101:铝合金框架;102:冲孔面板;103:背板;104:吸声材料;201:连接板;202:弹性复位件;203:承压板;204:连接板段;205:弹性复位板段;206曲面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平衡声屏障,包括声屏障单元板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左右两端的自平衡复位装置2,其中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2包括连接板201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01上的若干弹性复位件202,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202采用复位板簧,所述连接板201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安装时,将该自平衡声屏障插入相邻两个钢立柱之间,使得弹性复位件202的端部与钢立柱槽底相接触,当声屏障单元板1受到列车脉动力作用下,渐渐处于钢立柱的一端时,声屏障单元板1在弹性复位件202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活动,从而使得声屏障单元板1能够自动调整到相邻两个钢立柱安装跨的中间位置,也即声屏障单元板1不会因为处于安装跨的一端,而发生意外事故,出现单元板损坏的现象,提高了声屏障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短。与现有技术的声屏障相比,无需采用加宽的异型钢立柱,因此降低了钢立柱的制造费用和安装成本,进而降低了声屏障的综合成本。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平衡声屏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仅是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板201平行设置的承压板203,所述承压板203与所述弹性复位件202相连。通过设置承压板203,能够平衡受到的力压,从而使声屏障单元板1调节复位的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202采用复位弹簧,多个复位弹簧均匀的排布在所述连接板201上,从而使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声屏障单元板1的复位效果。
此外,所述弹性复位件还可以采用弹性复位橡胶或弹性复位塑胶。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平衡声屏障,其中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包括铝合金框架101,分别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框架101前后两侧的冲孔面板102和背板103,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孔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吸声材料104,在所述吸声材料104的外部包覆一层憎水布。这种结构的声屏障单元板1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实施例4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平衡声屏障,包括声屏障单元板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左右两端的自平衡复位装置2,其中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2为U型弹性体或V型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平衡复位装置2采用U型弹性体。所述U型弹性体由连接板段204、弹性复位板段205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板段204与所述弹性复位板段205之间的曲面板段206构成,所述连接板段204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安装时,将该自平衡声屏障插入相邻两个钢立柱之间,使得U型弹性体的弹性复位板段205与钢立柱相接触。当声屏障单元板1受到列车脉动力作用下,渐渐处于钢柱的一端时,声屏障单元板1在U型弹性体的弹性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活动,从而使得声屏障单元板1自动调整到相邻钢柱安装跨的中间位置,也即声屏障单元板1不会因为处于安装跨的一端,而发生意外事故、单元板损坏等现象,提高了声屏障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短。与现有技术的声屏障相比,无需采用加宽的异型钢立柱,因此降低了钢立柱的制造费用和安装成本,进而降低了声屏障的综合成本。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弹性复位板段205弹性运动时,不会因端部与钢立柱接触摩擦而影响复位效果,或造成对钢立柱的损坏,在所述弹性复位板段205的端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
更具体来说,所述连接板段204的延伸线与所述弹性复位板段205的延伸线之间的夹角优选设置为15°~30°,从而使所述U型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复位功能。
此外,所述声屏障单元板1的结构实施例3相同,包括铝合金框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框架前后两侧的冲孔面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孔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的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的外部包覆一层憎水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声屏障产品,应用在桥梁伸缩缝处及特定震荡区域,使声屏障单元板能够在自平衡复位装置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调整并恢复到钢立柱单元跨的居中位置,防止声屏障单元板在列车脉动力作用下,处于钢柱的一端而坠落或发生其它不可预见的损坏,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端部”、“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