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117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倾覆系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公路的建设,相继涌现出一大批跨越既有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大型桥梁。此类大型桥梁由于受施工环境及交通因素的制约,采用常规施工方法难度很大;通常采取转体法施工以能较好的避免对其他线路运输的影响。

转体法施工,即在合适的位置先将半桥预制完成,然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但是,在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其重心不能完全保证在旋转轴心,因此桥梁在转体的过程中其重心距离轴心会有一个偏心距,偏心距产生倾覆力矩,通常会导致桥梁倾斜,造成转体失败。现有的转体施工防倾覆系统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临时连接及混凝土支撑,这种方式施工准备时间长、承载能力差、转体前需要物理破坏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转体施工防倾覆系统承载能力差、转体前需要物理破坏耗时费力等问题,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包括圆形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的滑道上部焊接有不锈钢板,所述的不锈钢板上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布砂桶和撑脚,且所述的撑脚底部和不锈钢板之间设置有钢楔。

所述的砂桶包括上砂桶、下砂桶和盖板,所述的上砂桶内填充混凝土,下砂桶内填充石英砂。

所述的撑脚包括钢管、上板和下板,所述的钢管贯穿上板且与上板相焊接,钢管底部焊接在下板上。

所述的支架与滑道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

所述的钢楔由整块钢板加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的支架,支架上部设置有滑道,滑道上部焊接有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上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布砂桶和撑脚,撑脚底部和不锈钢板之间设置有钢楔。使用砂桶与撑脚作为受力的支撑保险腿,可有效保证桥梁在浇筑与转体过程中不会倾覆;同时,本实用新型为周边受力的支撑结构,桥梁在浇筑过程中该支撑结构受力,可保证浇筑顺利完成;而且桥梁在转体过程中由于重心偏心引起的倾覆力矩可以通过该支撑结构来平衡,从而可以保证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现中支架单元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滑道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滑道单元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不锈钢板单元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砂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砂桶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砂桶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撑脚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撑脚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楔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体球铰施工示意图。

图中,支架1,滑道2,不锈钢板3,砂桶4,撑脚5,钢楔6,上砂桶7,下砂桶8,盖板9,钢管10,上板11,下板12,转体球铰13,地基14,下承台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防倾覆系统,用于在桥梁转体的过程中防止桥梁倾斜的系统,包括圆形的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部设置有滑道2,所述的滑道2上部焊接有不锈钢板3;所述的不锈钢板3上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布砂桶4和撑脚5,砂桶4直接放置于不锈钢板3上表面;且所述的撑脚5底部和不锈钢板3之间设置有钢楔6,具体的在撑脚5底部四周设置钢楔6,使得撑脚5底部与不锈钢板3上表面有一定间隙。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支架1与滑道2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接。

参见图5至图6,所述的支架1由多个支架单元拼成一个整圆而成,该支架单元由不同型号的角钢弯曲、焊接而成。

参见图7至图8,所述的滑道2由多个滑道单元拼成一个整圆而成,该滑道单元由钢板、钢筋、角钢焊接而成;钢板被加工成扇形,扇形面上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孔。

参见图9,所述的不锈钢板3由多个扇形结构的不锈钢板单元拼成一个整圆而成,不锈钢板单元扇形面上有孔,用于点焊固定。

参见图10至图12,所述的砂桶4包括上砂桶7、下砂桶8和盖板9,所述的上砂桶7内填充混凝土,下砂桶9内填充石英砂。砂桶4使用一定吨位的压力机压实、调到设计高度后出厂。

参见图13至图14,所述的撑脚5包括钢管10、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的钢管10贯穿上板11且与上板11相焊接,钢管10底部焊接在下板12上。

参见图15,所述的钢楔6由整块钢板加工而成,其中一面为斜面。

参见图1、图2、图4、图16,本防倾覆系统一般与转体球铰13一起配套使用,完成整个桥梁的转体工作;同时,本防倾覆系统在被转体桥梁浇筑的过程中起支撑作用,可以保证桥梁浇筑的顺利完成。桥梁转体施工的主要步骤如下:地基14施工→防倾覆系统与转体球铰13安装→下承台15施工→桥梁浇筑→桥梁转体。本防倾覆系统在安装前,地基14必须已经施工完成,本防倾覆系统安装在地基14之上。现场安装时,首先安装支架1,使用吊车将支架1吊人到地基14上,仔细调整支架1的位置确保位置度满足相关方面的要求。再将支架1、滑道2与基坑内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撑脚5与被转体桥梁浇筑在一起,撑脚5下部垫有钢楔6,以保证浇筑之前撑脚5下平面与不锈钢板3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浇筑时,被转体桥梁主要通过转体球铰13与砂桶4一起承力,由于砂桶4沿圆周方向均布,圆周直径较大,因此,在浇筑时不论桥梁中心是否在转体球铰13轴心都可以保证整个桥梁不会倾斜。转体之前,会对整个桥梁进行称重,通过配重,使得被转体桥梁的重心与转体球铰13的轴心的偏心距在设计的范围内;然后撤开撑脚5下面的钢楔6,在撑脚5与不锈钢板3之间插入滑动板。转体时,将砂桶4的卸砂口打开,由于桥梁的自重,砂桶4的整体高度会降低,此时,撑脚5会逐渐与滑动板接触,整个桥梁的受力由砂桶4与转体球铰13一起承力转变为撑脚5与转体球铰13一起承力,此后可以进行桥梁转体工作;由于撑脚5的布置方式也是沿圆周方向均布,因此在转体时,可以防止桥梁倾斜,从而可以保证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本防倾覆系统在浇筑时不论桥梁中心是否在转体球铰13轴心都可以保证整个桥梁不会倾斜;在转体时,可以防止桥梁倾斜,从而可以保证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见图1至图16,本防倾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运用钢结构来设计整体防倾覆系统,其中撑脚5和砂桶4采用通用设计,只用改变数量即可满足不同吨位桥梁转体施工的要求,保证桥梁结构不会倾覆。带不锈钢滑道2可以保证撑脚3接触后摩擦系数较小,从而使桥梁转体牵引力较小,保证转体施工安全及顺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