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03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重小、养护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呈现飞跃式的增长。桥梁结构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营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深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运输车辆载重增加,流量增大,并且桥梁结构还受到碳化、氯离子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不可避免会受到病害影响,结构的承载性能将产生降低。这些现象的产生会对交通系统的运营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桥梁垮塌等事故。将这些病害桥梁进行拆除重建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对现况交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桥梁进行提高承载能力加固是最经济合理的一种方式。目前常用的提高承载能力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等。但此类加固方法因钢材较大自重,存在增加自重、后期养护防腐成本高、施工要求高且对原结构有一定的损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桥梁加固结构自重大、养护成本高、施工要求高,对桥梁原结构具有一定损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重小、养护成本低、施工要求低、对桥梁原结构损失小的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设置在桥梁底部,包括设置在桥梁底部的第一加固层和第二加固层,所述第一加固层包括若干复合纤维棒,所述纤维棒之间均匀间隔平行排列,纤维棒通过锚具固定在桥梁底部上,所述第二加固层为聚合物砂浆,聚合物砂浆覆盖在锚具、复合纤维棒、桥梁底部上。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采用复合纤维棒,相比采用钢材料不仅重量轻、抗拉强度大、耐腐蚀性良好,且对桥梁结构周边损伤小。复合纤维棒紧贴设置在桥梁底部,使得复合纤维棒能与桥梁原结构一起协调变形,共同受力,提高了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复合纤维棒上在设置一层聚合物砂浆,增加的聚合物砂浆与桥梁原结构变形协调,共同受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锚具包括板体,在板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放置复合纤维棒的半圆形的槽体,在板体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螺栓将锚具与桥梁底部相固定。本方案中采用多个锚具分段对复合纤维棒进行固定。锚具采用不锈钢制成。采用复合纤维棒和锚具,相比钢板减轻了固定材料的自重,降低了后期养护成本,对施工要求低,且安装快捷方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锚具与桥梁底部之间设置有阻锈抑制层,阻锈抑制层填充满在锚具与桥梁底部之间空隙内。阻锈抑制层能对桥梁底部进行加强且并抑制生锈。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100mm~400mm,螺栓的锚固深度为30mm~50mm。本方案固定孔间距设置使得锚具固定后能将复合纤维棒紧紧贴在桥梁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棒之间间距为60mm~100mm,复合纤维棒的直径为5mm~6mm。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合物砂浆的厚度为30~5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板体上设置有4个槽体。本方案为锚具优化的结构,设置4个槽体在锚具固定后可以使得复合纤维棒紧贴桥梁底部,不会出现复合纤维棒与桥梁底部出现缝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复合纤维棒,相比采用钢材料不仅重量轻、抗拉强度大、耐腐蚀性良好,且对桥梁结构周边损伤小。后期养护成本低。结构简单,施工要求低,能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快速实现加固,社会、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桥梁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锚具和复合纤维棒固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锚具 2-复合纤维棒 3-板体 4-槽体 5-固定孔 6-功能性聚合物砂浆 7-第一加固层 8-第二加固层 9-阻锈抑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在桥梁底部,装置包括设置在桥梁底部的第一加固层7和第二加固层8。第一加固层包括若干复合纤维棒2,所述纤维棒之间均匀间隔平行排列,纤维棒通过锚具1固定在桥梁底部上,第二加固层为聚合物砂浆,聚合物砂浆覆盖在锚具、复合纤维棒、桥梁底部上。

如图2所示,锚具包括板体3,在板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放置复合纤维棒的半圆形的槽体4,在板体上设置有固定孔5,固定孔内安装螺栓将锚具与桥梁底部相固定。本实施例中,槽体设置有4个,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200mm,该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螺栓的锚固深度为40mm,复合纤维棒之间间距为60mm,复合纤维棒的直径为6mm。

在锚具1与桥梁底部之间设置有阻锈抑制层9,阻锈抑制层填充满在锚具与桥梁底部之间空隙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锚具、复合纤维棒、板体、槽体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