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995阅读:2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



背景技术:

在铁路或轨道交通线路跨越或临近既有公路或铁路线路时,门式墩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型式。门式墩由水平盖梁和两侧支撑水平盖梁的立柱构成,为增强结构整体性和便于施工,盖梁与立柱一般采用刚性连接。由于实体立柱刚度大,由盖梁预应力钢束张拉或升降温引起的次内力很大,往往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降低了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它显著改善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立柱材料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包括水平盖梁和水平盖梁两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侧立柱由数个间隔设置的薄壁立柱组成,所述立柱下部设置有基础。

作为实施例之一,一侧所述立柱为两个间隔设置的薄壁立柱组成,另一侧所述立柱为实体立柱。

作为另一实施例,两侧所述立柱均为两个间隔设置的薄壁立柱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薄壁立柱的两端均设置有梗肋并通过梗肋分别与盖梁和基础刚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梗肋的两侧面为斜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薄壁立柱的宽度为0.5m~0.8m,两个所述薄壁立柱的间距为0.8m~1.2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为矩形的扩大基础或桩基础,所述基础的厚度为1.5m~2.5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将单侧或双侧的实体立柱改为薄壁立柱,在基本保持立柱原有抗弯刚度的同时,减少了水平刚度,从而减少由于盖梁轴向变形引起的结构次内力,改善结构受力状态。与目前采用的实体立柱门式墩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改善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立柱材料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此外,薄壁立柱之间空间可以作为管线通道,同时薄壁立柱的视觉通透性更好,使整个结构形式显得更为轻盈、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侧采用薄壁立柱的门式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侧均采用薄壁立柱的门式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梁,2-薄壁立柱,3-基础,4-梗肋,5-实体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并不构成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做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包括水平盖梁1和水平盖梁1两侧的立柱,立柱下部设置有基础3。其中,一侧所述立柱为两个间隔设置的薄壁立柱2组成,另一侧所述立柱为实体立柱5。所述薄壁立柱2的两端均设置有梗肋4并通过梗肋4分别与盖梁1和基础3刚性连接。所述梗肋4的两侧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薄壁立柱2的宽度为0.5m~0.8m,两个所述薄壁立柱2的间距为0.8m~1.2m。基础3为矩形的扩大基础或桩基础,所述基础3的厚度为1.5m~2.5m。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门式墩结构,包括水平盖梁1和水平盖梁1两侧的立柱,立柱下部设置有基础3。其中,两侧立柱均为两个间隔设置的薄壁立柱2组成。所述薄壁立柱2的两端均设置有梗肋4并通过梗肋4分别与盖梁1和基础3刚性连接。所述梗肋4的两侧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薄壁立柱2的宽度为0.5m~0.8m,两个所述薄壁立柱2的间距为0.8m~1.2m。基础3为矩形的扩大基础或桩基础,所述基础3的厚度为1.5m~2.5m。

在上述实施例中,立柱采用混凝土结构,根据受力需要,选择采用双侧或单侧薄壁立柱2,盖梁1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结构。其中,薄壁立柱2的宽度根据实际施工中受力需要确定,薄壁立柱2的间距根据实际施工中结构构造要求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与传统实体立柱门式墩相同,即在双侧混凝土立柱施工完成后进行盖梁施工,无特殊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其它未经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