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15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清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湿两用扫路车,根据其作业模式的不同分为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箱体结构功能的设计既要满足晴天的干式除尘,也要满足雨雪天气的湿式除尘,并且转换机构需布置合理、简单、可靠、密封性好。箱体结构主要包括垃圾储存舱体、“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集尘舱体、过渡流道舱体、风机收容舱体。一方面扫路车在干湿模式转换过程中需通过过渡流道舱体中的四个转换门对开对闭来实现,其一结构复杂,需四个单独的开闭机构实现风道的转换;其二结构布置合理性差,过渡流道舱体死角处容易集尘,当干式模式转换到湿式模式时会把所集的灰尘颗粒带到分机里,对分机叶片造成磨损;其三过渡流道舱体的增加,减少了“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的有效面积和灰尘颗粒的沉降时间,也降低了脉冲滤筒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箱体结构的设计没有清水储存舱体,卸料过程中,扬尘污染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该结构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使其能够更好地保证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合理的结构布置,既满足干湿除尘风道转换机构操作简单方便、可靠,又解决了卸垃圾过程中的扬尘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垃圾储存舱体1、集尘舱体2、“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风机收容舱体6、湿式流道7,8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其中:集尘舱体2位于垃圾储存舱体1的下方,垃圾储存舱体1与“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通过第一分隔板21上的第二入风口12相连通;集尘舱体2与“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的底部贯通;湿式流道7、8通过第一分隔板21上的第一入风口11与垃圾储存舱体1相连通;风机收容舱体6通过第五入风口16与湿式流道 7,8相连通;所述风机收容舱体6还通过第五入风口16和第四入风口15与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相连通;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通过第三分隔板24上的第三入风口 14与“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相连通。

进一步,沿扫路车车体纵向方向设置为:垃圾储存舱体1、“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以及并行排列的风机收容舱体6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所述垃圾储存舱体1位于所述扫路车尾部;所述湿式流道7,8位于风机收容舱体6和“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的顶部。

进一步,当扫路车为湿扫模式时,所述第二入风口12、第四入风口15为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入风口11、第五入风口16为打开状态;当扫路车为干扫模式时,所述第一入风口11为关闭状态,所述第二入风口12、第三入风口14、第四入风口 15为打开状态。

还包括清水储存舱体3,位于垃圾储存舱体1下部和集尘舱体2的两侧,进一步,所述清水储存舱体3的下部连通管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全天候扫路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结构。

所述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之间连通并设置在垃圾储存舱体和风机收容舱体之间,通过在风机收容舱体和垃圾储存舱体之间设置大空间“几”型流道惯性除尘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能够有效的提高全天候扫路车的除尘效率和脉冲滤筒式除尘的滤筒使用寿命。第一个隔板设置的转换门一与湿式流道设置的转换门二同时开闭转换的合理化设计,使得扫路车干湿两种模式转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可以满足干湿式两种扫路模式,在可以实现二次除尘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及使用寿命;在卸料过程中,可以利用清水储存舱体的清水通过管路输送止喷嘴喷射抑尘,从而降低扬尘污染;应用于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中的除尘系统,不用设置其他喷嘴,减少了全天候扫路车除尘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中:

1.垃圾储存舱体,2.集尘舱体,3.清水储存舱体,4.“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 5.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6.风机收容舱体,7.湿式流道一,8.湿式流道二,9.过滤网, 11.第一入风口,12.第二入风口,13.导流口,14.第三入风口,15.第四入风口,16. 第五入风口,21.第一分隔板,22.第一导向流板,23.第二导向流板,24.第三分隔板, 25.第四分隔板,26.第二分隔板,27.第五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箱体结构包括垃圾储存舱体1、清水储存舱体3、集尘舱体2、“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风机收容舱体6、湿式流道一7和湿式流道二8。集尘舱体 2与“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相连通,“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与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相连通5。第一分隔板21上设置有干湿两种模式转换门一,湿式流道二 8上的第五入风口16处设置有干湿两种模式转换门二,其中第五入风口16与风机口相连相通。

全天候扫路车干扫模式时:转换门一打开第二入风口12,关闭第一入风口11,转换门二打开第四入风口15,关闭湿式流道二8,且第二入风口12、“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第四入风口15、第五入风口16依次相连通并设置在垃圾储存舱体1和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带尘气流从垃圾储存舱体1依次经过“几”型流道惯性除尘4和脉冲滤筒式除尘5才能到达风机,这样会对气流中得尘粒从大到小的逐级过滤,防止气流中较大尘粒磨损精密除尘装置滤筒除尘器,且在滤筒除尘器顶部设置有脉冲清灰器,间隔式不停的对不同的滤筒除尘器进行反吹清灰,振落附着在滤筒滤料壁上的尘粒,进而提高了全天候扫路车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和使用寿命。

全天候扫路车湿扫模式时:转换门一打开第一入风口11,关闭第二入风口12,转换门二打开湿式流道二8,关闭第四入风口15,第一入风口11、湿式流道一7、湿式流道二8、第五入风口16依次相连并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由于转换门对入风口具有密封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气流输送的过程中无气流进入“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和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

湿式流道分为湿式流道一7和湿式流道二8,湿式流道一7在“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顶部,湿式流道二8在风机收容舱体6顶部,且湿式流道一7和湿式流道二8相通相连;湿式流道二8与风机收容舱体6被第五分隔板27分隔,且第五分隔板27分隔设置有第五入风口16;湿式流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五入风口16的开口面积;第五入风口16的开口面积与风机接口的面积相匹配。这样有利于风道的气力传送和降低气流体对风道的摩擦。

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与分机收容舱体6通过第二分隔板26分隔,第二分隔板26也分隔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与湿式流道二8,且第二分隔板26设置有连通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与湿式流道二8的第四入风口15。第四入风口15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五入风口16的开口面积,这样有利于气流的传输。

清水储存舱体3分为左右两个,且分别分布在集尘舱体2两侧,且都位于垃圾储存舱体1下部,且左右清水储存舱体下部通过管路连通;这样的结构布置设计使得质心在扫路车行驶横向位置的中间位置,有利于扫路车满载转弯行驶过程中行驶平稳。

垃圾储存舱体1设置有过滤网9,第一入风口11和第二入风口12被包在过滤网开口内部,过滤网9开口方向与第一分隔板21连接,顶部连接在垃圾储存舱体1 顶壁上。垃圾储存舱体设置有喷嘴,且喷嘴连接在垃圾储存舱体1内壁后板下边沿处。过滤网9这样可以过滤掉通往“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气流中夹杂的颗粒大于当量直径2mm的各种垃圾及其尘粒,提高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多块导向流板,多块导向流板设置在“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从而形成了“几”型流道惯性除尘;多块导向流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流板22和第二导向流板23,第一导向流板22和第二导向流板23顶端与舱体顶壁密封,底端与舱体底壁具有导流间隙,且第一导向流板22设置有导流口;第一导向流板22的导流口的上下壁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二入风口12上下壁所在的平面,且第一导向流板22的导流口的下壁所在的平面低于第二入风口12上壁所在的平面;第一导向流板22与舱体底壁的间隙大于第二导向流板23与舱体底壁的间隙;第一分隔板21与第一导向流板2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流板22与第二导向流板23 之间的距离;第一导向流板22与第二导向流板2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流板23 与第三分隔板24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布置设计,其一有利于通过过滤网9的气流沿着导向流板成“几”字型多次折返流动,使得气流方向多次急剧转变,气流中的尘粒借自身的重力及惯性与空气分离,尘粒不断与导向流板发生连续的有效碰撞且持续沿着导向流板沉降到底部;其一“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的体积空间足够的大,使得“几”型流道足够的长,尘粒的有效碰撞充分且沉降时间足够的长,对于当量直径大于10um至20um以上的尘粒有显著的除尘效果。

一种全天候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全天候扫路车,其特征在于,箱体结构包括沿扫路车的行驶方向依次分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沿扫路车的横向并列排布的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和风机收容舱体6与湿式流道二8,湿式流道二8与风机收容舱体6沿扫路车高度方向上下排布,并且风机收容舱体6的底部与前部各形成一开口;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通过第三隔板24分隔,且第三隔板24 设置有第三入风口14,第二部分包括沿扫路车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湿式流道一7和“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1分隔,第一隔板21设置有第一入风口11和第二入风口12,第三部分包括沿扫路车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垃圾储存舱体1和集尘舱体2与清水储存舱体3,且集尘舱体2与清水储存舱体3在扫路车横向左右排布,集尘舱体2与“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舱体4、脉冲滤筒式除尘舱体5的底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扫路车通过在有限的车载空间内进行这种合理紧凑式的结构设计,不但实现“干湿两种扫路模式”的集成,而且也实现三级除尘即:重力平板网除尘、“几”型流道惯性除尘、脉冲滤筒式除尘。并且在卸料过程中,可以利用清水储存舱体的清水通过管路输送止喷嘴喷射抑尘,从而降低扬尘污染;应用于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中的除尘系统,不用设置其他喷嘴,减少了全天候扫路车除尘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案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