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14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开口混凝土箱型轨道梁,应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明智的选择,其中外观简洁实用、占用空间少、造价低、运量可观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是较佳选项。悬挂式单轨交通在我国尚属于研究较少的领域,悬挂式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在不同线路中的规格、尺寸和线形多种多样,增加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为完善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开发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在不同线路中的规格、尺寸和线形多种多样,增加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和难度的问题,本专利拟给出装配式轨道梁,解决目前轨道梁外形各异、不能通用、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另外,对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结构、线形实现装配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开口混凝土箱型轨道梁,其标准化设计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轨道梁顶板1、轨道梁腹板2和轨道梁底板3的梁体结构设计;第二部分为轨道梁三面行车的导向面5、稳定面4和走行面6的线形设计;其中轨道梁顶板1、轨道梁腹板2和轨道梁底板3均为混凝土板,导向面5、稳定面4位于轨道梁腹板2的内表面,走行面6位于轨道梁底板3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对梁体结构部分和三面行车的轨道线形部分分别进行标准化设计并进行尺寸模数协调。

对底部开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进行标准化设计,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n1=12~35;跨度l=n2×100m,n2=1~4;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n3=4~7,轨道梁顶板1厚度h3=n4×m,n4=2~5;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5×m,n5=5~12,轨道梁底板3厚度h2=n6×m,n6=2~5;轨道梁腹板2厚度w2=n7×m,n7=2~5。

对底部开口轨道梁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轨道线形又包括平曲线线形和竖曲线线形;基本模数为1m=100mm,平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8×100m,n8=3~500;竖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9×10000m,n9=1~5。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轨道梁的工厂化生产,为轨道梁各构件的通用互换提供可能,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一榀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

图2是轨道梁a—a剖面图

图3是梁体结构相关参数示意图

图中:1—轨道梁顶板;2—轨道梁腹板;3—轨道梁底板;4—稳定面;5—导向面;6—走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一榀平面曲线半径30m、跨度30m的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的设计,如图1。按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进行实施。步骤如下:

1)对底部开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3。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15×m=1.5m;跨度l=n2×100m=3×100m=30m;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4×5m=2m,轨道梁顶板1厚度h3=n4×m=3×m=0.3m;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7×m=5×m=0.5m,轨道梁底板3厚度h2=n6×m=3×m=0.3m。

2)对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2。基本模数为1m=100mm,平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3×100m=30m。

实例二一榀竖向曲线半径1000m、跨度30m的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的设计,按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进行实施。步骤如下:

1)对底部开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15×m=1.5m,跨度l=n2×100m=3×100m=30m,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4×5m=2m,轨道梁顶板1厚度h3=n4×m=3×m=0.3m,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7×m=5×m=0.5m,轨道梁底板3厚度h2=n6×m=3×m=0.3m。

2)对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基本模数为1m=100mm,竖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1×10000m=1000m。

以上所述,对本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应强调的是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作出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对底部开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和三面行车的轨道线形部分分别进行标准化设计,从而加快悬挂式单轨交通钢混组合轨道梁进度、提升悬挂式单轨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减少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的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本发明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符合发明专利各要求,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开口轨道梁,其标准化设计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轨道梁顶板1、轨道梁腹板2和轨道梁底板3的梁体结构设计;第二部分为轨道梁三面行车的导向面5、稳定面4和走行面6的线形设计;其中轨道梁顶板1、轨道梁腹板2和轨道梁底板3均为混凝土板,导向面5、稳定面4位于轨道梁腹板2的内表面,走行面6位于轨道梁底板3的上表面;其特征是装配式轨道梁对梁体结构部分和三面行车的轨道线形部分分别进行标准化设计并进行尺寸模数协调;解决目前轨道梁外形各异、不能通用、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对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结构设计和线形设计实现装配化。

技术研发人员:朱尔玉;袁中局;朱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1.24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