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和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30258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路基结构设计及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堤路结合路基是目前道路施工时常见的一种道路结构,该道路路基通常位于河流的迂回区域,道路的走向近似与水流流向一致,当该路基兼做防洪堤坝时,常见的施工方法是先围堰开挖换填,再填筑路基。由于填筑围堰需要占用河道,且当水深较深时,围堰断面较大,不利于泄洪,同时围堰基底清淤工作难度大,施工要求高,存在基底渗漏滑移等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堤路结合路基的施工与常规道路相比具有很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规避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和施工方法,该路基结构在施工时,无需填筑围堰开挖换填,施工方法简单,且可保证路基的承载能力达到设计的要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从岸边浅水区域开始,路基范围整体推填土至标高常水位加1m位置,其中临河侧按防洪堤要求填筑粘土,另一侧填筑砂性土,施工顺序上,先填筑粘性土防洪堤,后填筑砂性土路基,再在其上进行搅拌桩处理,搅拌桩顶面铺设褥垫层,褥垫层上部,粘土与砂性土交界线处铺设双向土工格栅,两侧边坡采用模袋混凝土护坡;上部再按规范设计要求填筑至交工面,土工格栅以上,两种填料搭接部位设台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搅拌桩体,褥垫层,土工格栅,河堤、路基填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桩体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者粉喷桩,桩径为400-800mm,桩间距1300-1500mm,呈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桩长需打穿淤泥层进入持力层1000-150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褥垫层为300-500mm厚级配碎石(砂石)垫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5%;砂粒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不应大于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粘性土、砂性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工格栅每1000mm宽度内纵向肋不少于15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袋混凝土护坡,厚度为100-150mm,模袋混凝土基面设织物滤层。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工艺简单成熟,路基结构施工操作简易,工艺成熟,质量可控易控;

2、路基结构稳定、安全,路基推填土后进行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推填土得到了竖向桩的加强,共同承担荷载,可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

3、堤路结合,河道取直,可结合河道治理同步进行,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桩,2-褥垫层,3-粘性土,4-砂性土,5-土工格栅,6-模袋混凝土,7-土工布,8-河道水面标高,9-粘性土砂性土填筑交界面,10-左侧堤路填筑交界线,11-右侧堤路填筑交界线,12-河堤、路基交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路基结构包括搅拌桩1、褥垫层2、粘性土3、砂性土4、土工格栅5、模袋混凝土6、土工布7、河道水面标高8、粘性土砂性土填筑交界面9、堤路填筑边界线10,11以及堤路交工面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搅拌桩1为粉喷桩、水泥土搅拌桩或者高压旋喷桩,桩体直径为400-800mm,桩长打穿淤泥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1000-1500mm,桩间距1300-1500mm,呈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褥垫层2为300-500mm厚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临河侧防洪堤采用粘性土3填筑,路基采用砂性土4填筑,堤路填筑边界线10,11铺设一层土工格栅5搭接,褥垫层以上交界部位挖台阶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土工格栅5的左右两侧宽出交界线1000mm以上。

该堤路结合路基结构主要通过以下施工方法完成施工过程,具体实施包含以下步骤:

a.测量放样,测放出路基填筑边界线10,11及粘性土砂性土填筑交界线9;

b.由岸边浅水区域开始,遵照测量结果开始推填粘土3和砂性土4至标高常水位加1000mm,需要注意的是,先填筑河堤粘性土3,后填筑路基砂性土4,即粘土填筑稍快于砂性土;

c.推填土至常水位加1000mm标高后进行水泥土搅拌桩1的施工;

d.搅拌桩1施工结束后铺设500mm厚碎石褥垫层2,再配合使用粘性3和砂性土4找平;

e.在找平后的路基表面,粘性土与砂性土填筑交界面9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5;

f.上部再按规范要求填筑粘性土3和砂性土4并压实至交工面,粘土和砂性土填筑交界面9位置挖台阶处理;

g.两侧临水边坡采用模袋混凝土6防护,为了保证模袋混凝土6基底的长期稳定,坡面整平后铺设一层针刺无纺土工布滤层7再进行模袋混凝土6的施工。

通过以上施工步骤,就可以铺设整个堤路结合路基,路基结构稳定、安全,路基推填土后进行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推填土得到了竖向桩的加强,共同承担荷载,可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同时堤路结合,与河道治理同步进行,一举两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堤路结合路基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搅拌桩体,褥垫层,土工格栅,粘性土、砂性土,两侧边坡采用模袋混凝土防护;施工时从岸边浅水区域开始,整体推填土至标高常水位加1m位置,其中临河侧按防洪堤要求填筑粘土,另一侧填筑砂性土,先填筑粘性土防洪堤,后填筑砂性土路基,再进行搅拌桩处理,桩顶设褥垫层,褥垫层利用填土找平后,在粘性土与砂性土填筑交界线处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以上部位用两种填料搭接部位设台阶;该路基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填筑围堰开挖换填,直接推填土至一定标高再进行搅拌桩处理,施工工艺简单,同时路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松;雷露恩;李毅;叶亦盛;马学辉;杜雄伟;刘成钢;姚浩;施国华;沈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7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