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364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领域,适用于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特别是指一种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是利用粉碎筛分建筑垃圾、焚烧垃圾料、尾矿料或石材加工尾料等作为骨料,同时拌和水泥和水等制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透水混凝土由于其通孔的结构,可以在雨天及时排除路面积水,便于汽车的安全行驶和行人的行走方便。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日益缺乏的地下水资源,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解决地表硬化问题和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而当天晴时,存留在基层和原土水分通过透气型通孔逐步蒸发到大气中,起到调节大气湿度、平衡地表温度、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除此之外,透水混凝土还用于吸音降噪,吸收强光的作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备材料之一。

现有透水混凝土技术一般为无砂混凝土技术,普遍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也就是说在水泥、石子(骨料)、砂三项基本构成混凝土的原料中剔除了砂,使预拌出的混凝土出现空隙而达到透水效果。而现有透水混凝土由于材料和制备工艺的原因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空隙分布不均匀且抗压、抗折强度低,影响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性能和推广。而陶瓷透水砖,虽然强度高,耐磨性好,耐久性优良且透水性能较好,但其制作过程中需经高温煅烧,耗能高,污染环境,导致成本增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透水混凝土及陶瓷透水砖的缺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透水、保湿性能和较好的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层、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找平层、碎石层、过滤层、路基。

所述碎石层底部两侧埋设带孔排水管,所述带孔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接,使不能储存的雨水排入市政管道,排水管的数量根据当地降雨量而定;所述带孔排水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防止带孔排水管堵塞。

所述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是在土工格栅的的水平横筋带与纵筋带连接处间隔设有锥形桶(相邻位置不设锥形桶)。所述锥形桶与土工格栅为相同材料制成,对汽车轮胎几乎无损害。

优选地,所述锥形桶为下粗上细的通孔,可有效防止后期路面污染物堵塞通孔。

所述锥形桶的高度高于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但高于部分不得超过5mm,可有效防止铺设混凝土路面时锥形桶堵塞。

所述透水面层在实现相同功能作用(透水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为透水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厚度为30mm-50mm。

所述带有锥形桶的土工格栅在实现相同功能(增强面层的抗折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可以为其他强度高、耐久性好的铺设材料。

所述找平层的构成为河沙,厚度一般为20~50mm。

所述碎石层厚度须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为100~300mm的级配碎石。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找平层以上铺设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使混凝土路面形成通孔,通孔外的其他部分质地密实,不但增强了路面结构的抗折强度,而且解决了普通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压、抗折强度不能兼顾的问题;

(2)锥形桶通孔形状呈上细下粗的圆锥形,可有效避免普通透水混凝土被污染物堵塞的现象,从而可长期保持较好的透水性;

(3)天气干燥时,储存在地下或碎石层中的水可直接穿过通孔到达地面,改善地面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带孔透水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带孔透水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透水面层1、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2、找平层3、碎石路盘4、过滤层5、路基6。其实现方案如下:首先将原有地表按照设计标高找平夯实形成路基6,然后在路基6上铺设一层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的碳渣、活性炭等作为过滤层5,过滤层5上铺设200mm厚的碎石形成碎石路盘4,碎石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隙,可用于储存雨水,在降雨时可缓解路面排水压力,晴天时又可以蒸发吸收热量,降低路面温度,碎石路盘4之上铺设一层30mm厚的河沙(不可用山沙)作为找平层3,然后在找平层3上铺设一层带有锥形桶的土工格栅2,如图2所示,所述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2是在土工格栅的的水平横筋带与纵筋带连接处间隔设有下粗上细的锥形桶(相邻位置不设锥形桶),上直径一般为3mm,下直径一般为5mm,所述锥形桶与土工格栅为相同材料制成,对汽车轮胎几乎无损害。锥形桶的高度比透水面层设计标高略高,但不高于5mm,最后铺设透水面层,所述透水面层为厚度为30mm的普通混凝土,铺设混凝土时需防止锥形桶堵塞,待铺设完成后可形成具有通孔的透水混凝土面层,透水效果远远好于普通透水混凝土。同时在路面的两侧碎石路盘4底部埋设带孔排水管7,带孔排水管7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当雨水量较大,雨水不能及时渗透时,可排入带孔排水管7,不但可以减少路面积水量,而且可利用碎石的渗透性补充地下水,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

本发明的带孔透水路面的强度及透水系数符合《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不但增强了路面结构的抗折强度,而且解决了普通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压、抗折强度不能兼顾的问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领域,适用于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特别是指一种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层、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找平层、碎石层、过滤层、路基;所述带锥形桶的土工格栅是在土工格栅的水平横筋带与纵筋带连接处间隔设有锥形桶。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透水、保湿性能和较好的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带孔生态透水混凝土结构路面,不但增强了路面结构的抗折强度,而且解决了普通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压、抗折强度不能兼顾的问题;可有效避免普通透水混凝土被污染物堵塞的现象,从而可长期保持较好的透水性;天气干燥时,储存在地下或碎石层中的水可直接穿过通孔到达地面,改善地面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朱永涛;覃少杰;常建华;陈月香;杨思;彭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11.13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