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摆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59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摆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摆闸。



背景技术:

结合图1,图2,当前市场出现的摆闸使用齿轮传动,电机通过小齿轮带动一个带有四个定位销21的转盘22,所述转盘的上部设有齿轮结构23,在转盘的中心部位设有贯穿所述转盘的中心部位并连接固定在转盘的中心部上的中轴结构24;该转盘再驱动一个带滑槽的连接机构来带动摆臂转动;连接机构包括板体部25以及位于板体部上侧边上的左凹陷位A、右凹陷位B,左滑槽D、右滑槽C;所述转盘与所述连接机构的相互装配关系如图3,转盘位于板体部上方。当定位销位于图2所示的 AD位置时为摆臂的左开到位;当定位销位于图3所示的BC位置为摆臂的右开到位;当定位销位于图3所示的CD位置时为摆臂的零位。由于采用了固定锁死点定位,摆臂位于零位时,如果电机不动作,在外力作用下,摆臂即使被撞断,转盘也不会转动。由此产生的缺点 :摆臂不具备防撞功能 ;1、因为不具备编码器,不能够检测摆臂运动方向及运行的具体位置;2、处在零位时,摆臂不具备防撞功能,机械结构容易损坏,尤其是图1所示的定位销很容易被撞断 ;3、零点不可随意调节 ;4、定位销及机械齿轮磨损严重;5、判断摆臂是否转动到指定位置的依据是通过接近开关或其他开关量信号给出。很容易因为这些信号的失效导致摆臂撞击机箱,损坏设备。6、控制器与机械结构分离,安装调试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撞摆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撞摆闸,包括磁编码器模块、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位于所述磁编码器模块的下方,所述磁编码器模块包括控制器以及位于控制器下方的强磁块;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有线路板,在线路板底部设有与强磁块配合且产生磁感应的感应芯片,所述强磁块的上表面的两边分别设置成S极和N极;所述强磁块固定于一用于带动摆臂转动的轴体上。

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所述轴体、铜块结构、衔铁结构以及线圈电驱;所述轴体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上的上轴、位于底盘下方用于连接摆臂的下轴;所述底盘的侧边上设有用于由皮带带动旋转的皮带转动轮;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线圈电驱上均设有中间孔;所述上轴的设有与所述中间孔的形状相配合的台阶结构。

所述铜块结构位于所述底盘上方并与底盘固定成一体;所述铜块结构位于衔铁结构的下方;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上设有若干组相对应排布的孔道连接位,孔道连接位包括贯穿所述衔铁结构的过孔、位于铜块结构上表面的螺纹孔;在孔道连接位内安装有弹簧,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是由螺钉依次穿过所述过孔、弹簧连接螺纹孔连接在一起的。

所述过孔的上口端设有用于安置所述螺钉的尾部旋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过孔成阶梯状排布且容置腔的尺寸较所述过孔的尺寸大。

所述铜块结构的侧边上设有间隔排布的、凹陷的卡槽部,所述衔铁结构的下端设有突起的、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卡接的卡接头。

所述上轴的顶部固定所述强磁块。

所述轴体连接在系统框架上,所述系统框架包括顶板、侧板、底板,两个平行直立的侧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上轴、下轴穿过的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所述底盘安置在下连接孔的正上方,所述下轴穿过所述下连接孔;所述线圈电驱安装在所述上连接孔的正下方;所述底板的左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方。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支撑块、马达、减速器以及连接在减速器上的小皮带轮,小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皮带转动轮连接。

所述线圈电驱电连接所述线路板;所述在线圈电驱底部以及衔铁结构的上部均设有齿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控制器通过感应摆臂轴上一个强磁铁的转动位置能够精确的感应摆臂的转动位置,形成了一个4096线的磁编码器,该方式的磁编码器除了获得高精度的角度分辨率外,还能够降低因采用同等精度下光学编码器或旋转编码器所产生的高昂成本。

(2)采用新结构的防撞摆闸,在零点位置没有锁死,当控制器检测到摆臂运动到一定角度后才启动刹车机构锁住摆臂,如此就保护了撞击摆臂被撞坏的情况,增加产品的可靠性。

(3)由于控制器具备了角度分辨功能,在正常的开关门过程中,可以很容易的区分摆臂是否因外力产生 逆转,并在逆转情况下,通过刹车机构将摆臂锁死。

(4)采用皮带传动,无机械磨合,将磨损做到零磨损,延长寿命。

(5)由于采用的是绝对值编码器,控制器可以知道电机线是否接反,并予以纠正,从而降低生产施工难度。

(6)由于采用的是绝对值编码器,可以在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下,通过菜单直接设定摆臂的左开位、右开为及零位位置。也极大减轻了生产调试难度。

(7)控制器直接安装在轴体的上方,机械与电子控制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简化了安装调试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图4-6所示,一种防撞摆闸,包括磁编码器模块、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位于所述磁编码器模块的下方,所述磁编码器模块包括控制器1以及位于控制器下方的强磁块2;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有线路板,在线路板底部设有与强磁块配合且产生磁感应的感应芯片,所述强磁块的上表面的两边分别设置成S极和N极;所述强磁块固定于一用于带动摆臂转动的轴体3上。

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所述轴体3、铜块结构4、衔铁结构5以及线圈电驱18;所述轴体包括底盘6、连接在底盘上的上轴7、位于底盘下方用于连接摆臂的下轴8;所述底盘的侧边上设有用于由皮带带动旋转的皮带转动轮;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线圈电驱上均设有中间孔;所述上轴的设有与所述中间孔的形状相配合的台阶结构9。

所述铜块结构位于所述底盘上方并与底盘固定成一体;所述铜块结构位于衔铁结构的下方;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上设有若干组相对应排布的孔道连接位,孔道连接位包括贯穿所述衔铁结构的过孔、位于铜块结构上表面的螺纹孔;在孔道连接位内安装有弹簧,所述铜块结构、衔铁结构是由螺钉依次穿过所述过孔、弹簧连接螺纹孔连接在一起的。

所述过孔的上口端设有用于安置所述螺钉的尾部旋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过孔成阶梯状排布且容置腔的尺寸较所述过孔的尺寸大。

所述铜块结构的侧边上设有间隔排布的、凹陷的卡槽部,所述衔铁结构的下端设有突起的、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卡接的卡接头。

所述上轴的顶部固定所述强磁块。

所述轴体连接在系统框架上,所述系统框架包括顶板10、侧板11、底板12,两个平行直立的侧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上轴、下轴穿过的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所述底盘安置在下连接孔的正上方,所述下轴穿过所述下连接孔;所述线圈电驱安装在所述上连接孔的正下方;所述底板的左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方。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支撑块13、马达14、减速器15以及连接在减速器上的小皮带轮,小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皮带转动轮连接。

所述线圈电驱电连接所述线路板;在线圈电驱底部以及衔铁结构的上部均设有齿纹。

当系统上电后,控制器通过感应轴上的强磁块来检测轴的角度,当检测到轴不在系统指定的角度内的时候,就启动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轴转动到指定的角度内。正常工作时,系统会通过持续检测强磁转动位置来判断轴转动的角度,当发现轴偏离设定角度后,就给电驱通电,电驱吸合衔铁,通过齿轮咬合,将衔铁固定到电驱上。因为衔铁与铜块在轴向上是可以上下活动,而在沿着圆周方向是不能够活动,所有衔铁不能转动后也就又限制了铜块转动,因为铜块是与轴连接到一起的,铜块停止后,轴也就停止转动。当系统发现轴的角度不再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断开电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衔铁脱离,这时轴也就可以自由转动了,电机再带动轴转动到指定的位置。

采用电驱吸合衔铁时具有的锁死功能,以及编码器固定片定位进行整机功能逻辑 进行机械运作,零位状态下,设备不锁死,通过编码器固定片进行定位,冲撞大于编码器固定片角度时,通过制动离合器 锁定 ;零点通道编码器固定片进行定位,编码器 4096 码,角度可以设置在 360 度中的的任意角度 ;机芯在转动时,当逆向冲撞时,同时进入制动 作用,进行制动离合器 3 锁死 ;皮带传动,无机械磨损,将磨损做到零磨损。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