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92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现有路面大多采用水泥或沥青铺就。路面完工之后,整个路面即相对的固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路面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致使路面的加铺改造一直是建筑行业中道路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其中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在路面上主要表现为松散、产生坑槽等,直接造成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功能,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而这种病害在路面运营期养护困难,须从路基到路面铣刨重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坑槽修复后稳定性高的修复型沥青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包括旧层路基,所述旧层路基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沥青混凝土层以及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所述基层路基的坑槽与碎石基层内还铺设有钢丝格栅;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依次铺设有沥青透层以及钢丝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坑槽时,可以先将旧层路基的坑槽进行清除干净,而后铺设一钢丝格栅进行平整,增强坑槽底部的结构强度,接着填满碎石形成一碎石基层,将坑槽的底部的路基填填充满后,填充水泥稳定碎石层将下层的碎石层进行固定化,形成一平整夯实的表面;在该表面上再铺设钢丝格栅以及沥青透层,使得能够与上端的沥青混凝土层更好的过渡和有效联结的同时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最后在该沥青混凝土层的上端浇筑一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进行封层,改善该处路面的磨耗以及抗滑性能,增强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的强度,提高综合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混凝土层包括7.5~8.5c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以及5.5~6.5cm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混凝土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以防水下渗,以及以及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透层、所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各层之间均设置有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的增设,促进了每层之间的联结型,确保层层之间更好的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包括24~25cm的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9~20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旧层路基与碎石基层之间增设钢丝格栅、以及在水泥稳定碎石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同样增设钢丝格栅,最终使得修复的路面具有较强的抗滑性能,增强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的强度,提高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修复后的路面的剖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旧层路基;2、钢丝格栅;3、碎石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层;41、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2、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5、沥青混凝土层;51、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沥青透层;7、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8、沥青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包括旧层路基1,首先将旧层路径中的坑槽进行处理干净,而后直接直接铺设一钢丝格栅2,随后铺设20~23cm的碎石进行夯实,形成碎石基层3。

在碎石基层3上增设水泥稳定碎石层4,水泥稳定碎石层4包括25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2(其中水泥含量4%)、以及20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1(水泥含量5%)。

在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1上铺沥青透层6,而后将钢丝格栅2植入到该沥青透层6上,对该沥青透层6进行强化,将沥青透层6能够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层4与上层设置的沥青混凝土层5更好的结合。

沥青混凝土层5包括8c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1、以及6cm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2,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2中掺杂有抗车撤剂,最后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2上铺设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7。所述沥青透层6、所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1、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2、所述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7各层之间均设置有改性乳化沥青粘层8,以增强每层之间的结合能力。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7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为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为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