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277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下雨时通行,路面多为中间略微隆起,靠近路沿石的两侧相较路面中间略微下降的结构,这样是为了尽量保证路面中间部分的行车位置没有积水。现有的地面的排水都是依靠设置在路边的下水口以及下水管道排水。在雨下的比较大、降水的速率超过了透水材料的透水速率时,雨水如果未能从路面中间部分的透水层渗透下去则会沿着路面的坡度流到路边的路沿石处,形成积水,并且会越积越多,甚至漫过路沿石,将极大的影响车辆的正常交通和行人通行。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道路网的完善,城市地面覆盖率越来越高。目前城市道路路面多采用密实、不透水材料铺筑,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1)雨季时的大量雨水排泄将大大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2)路表积水在行驶车辆的作用下飞溅,对周边车辆和行人安全产生不利影响;3)密实、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扬尘污染重;4)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热岛效应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道路排水导水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不能补充城市地下水,无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提供可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系统,所述道路的路面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面层、透水基层、碎石基层、过滤层、路基,在所述透水面层内水平铺设有一层组合砖块,在相邻两个组合砖块底部设有透水支撑架,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排水通道,在路面两端靠近绿化带的位置处设有导水池;所述排水通道是由两侧壁、底面和顶面构成的通道,两侧壁和顶面之间设有圆角,底面为开口朝上的圆弧形,排水通道顶部在透水面层内,底部在所述路基内,排水通道两边设有排水孔道,排水孔道位于两侧壁和底面交汇处,排水孔道的底面正好与过滤层的顶面平齐,在排水孔道的外面分别设有与过滤层相连的过滤挡板;所述导水池是长方体形,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高度略高于透水面层,底部位于路基内,在导水池靠近绿化带的一侧设有导水孔道,在所述导水孔道靠近绿化带的一端设有流量调节板,在流量调节板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过滤结构,所述绿化带由上而下依次为草坪上土层、草坪中土层、草坪下土层、地基。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砖块是由多孔部分和混凝土部分组成,所述多孔部分为圆柱体,所述混凝土部分为长方体形,多孔部分上端位于混凝土部分内,下端凸出混凝土部分之外。多孔部分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且热导率高,能够以毛细原理将水吸走,以保持较低的地面温度,而且质轻,具有吸振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支撑架横截面为几字形,中间的凸起为顶部,两侧为底板,两侧的底板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键和啮合槽,一个透水支撑架的啮合键与相邻的透水支撑架的啮合槽相啮合,连接稳定,在顶部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可以透水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基层为细砂层,透水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为长条形,内部填充材料为PTFE纤维与碳纤维的混合物,二者之间的比例为3∶1,过滤性好且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路面结构中间部位设置排水通道,在两侧靠近绿化带位置设置导水池,不仅解决了雨天路面不积水,保证行人安全,及减少扬尘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将雨水导入到绿化带内,还原地下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改善城市地表温度、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砖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透水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水面层,2-透水基层/细砂层,3-碎石基层/粗砂层,4-过滤层,41-过滤挡板,5-路基,6-组合砖块,61-多孔部分,62-混凝土部分,7-透水支撑架,71-顶部,72-底板,73-啮合键,74-啮合槽,75-透水孔,8-排水通道,81-侧壁,82-底面,83-顶面,84-排水孔道,9-导水池,91-盖板,92-导水孔道,10-流量调节板,11-过滤结构,12-草坪上土层,13-草坪中土层,14- 草坪下土层,15-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层次道路排水及导水系统,所述道路的路面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面层1、透水基层2、碎石基层3、过滤层4、路基5,透水基层2为细砂层,在所述透水面层1内水平铺设有一层组合砖块6,在相邻两个组合砖块6 底部设有透水支撑架7,组合砖块6是由多孔部分61和混凝土部分62组成,多孔部分61为圆柱体,所述混凝土部分62为长方体形,多孔部分61上端位于混凝土部分62内,下端凸出混凝土部分62之外。透水支撑架7横截面为几字形,中间的凸起为顶部71,两侧为底板72,两侧的底板72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键73和啮合槽74,在顶部71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75。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排水通道8,在路面两端靠近绿化带的位置处设有导水池 9;所述排水通道8是由两侧壁81、底面82和顶面83构成的通道,两侧壁81 和顶面83之间设有圆角,底面82为开口朝上的圆弧形,排水通道8顶部在透水面层1内,底部在所述路基5内,排水通道8两边设有排水孔道84,排水孔道84位于两侧壁81和底面82交汇处,排水孔道84的底面正好与过滤层4的顶面平齐,在排水孔道84的外面分别设有与过滤层4相连的过滤挡板41;所述导水池9是长方体形,顶部设有盖板91、盖板91的高度略高于透水面层1,底部位于路基5内,在导水池9靠近绿化带的一侧设有导水孔道92,在所述导水孔道92靠近绿化带的一端设有流量调节板10,在流量调节板10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过滤结构11,过滤结构11为长条形,所述绿化带由上而下依次为草坪上土层12、草坪中土层13、草坪下土层14、地基15。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导水工作原理为:雨水降落到路面上后,一小部分雨水通过透水面层1往下渗透,大部分雨水会沿着路面流入导水池9。通过透水面层1往下渗透的雨水其中一部分被组合砖块6吸收,另一部分通过透水支撑架 7继续往下渗透,然后进入透水基层2,透水基层2为细砂层,透水性很好,然后进入碎石基层3,碎石基层3底部的过滤层4具有良好的过滤作用,可以有效截留住细砂,大部分的水通过排水孔道82进入排水通道排走,少部分水继续往下渗透至路基;流入导水池9的雨水通过导水孔道92流入绿化带,盖板 91能够对路面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截留掉大粒径的杂物,流量调节板10 通过上下移动来调节导水孔道92的孔道面积大小,从而调节水流量,雨水通过导孔道92流出后,再通过过滤结构11进行进一步过滤,然后流入绿化带。本发明通过在路面结构中间部位设置排水通道,在两侧靠近绿化带位置设置导水池,不仅解决了雨天路面不积水,保证行人安全,及减少扬尘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将雨水导入到绿化带内,还原地下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改善城市地表温度、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路面结构中间部位设置排水通道,在两侧靠近绿化带位置设置导水池,不仅解决了雨天路面不积水,保证行人安全,及减少扬尘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将雨水导入到绿化带内,还原地下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改善城市地表温度、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