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13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吸声架,具体为一种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新浪潮,为了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并节省建设投资,现代有轨电车在平交道口均采用埋入式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共用路权,其必然采用埋入式轨道,这种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钢轨通常与路面等高,由于路面是刚性的,为了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和防止路面开裂,钢轨需要具有较好的弹性,由于轨道车辆通行在城市中,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必然需要经过居民区、医院、政府机关等区域,需要严格控制列车行驶时轮轨撞击产生的振动噪声向周边的传播,对轨道进行减振降噪处理,均是直接在钢轨的周围设置弹性填充物,使钢轨和刚性路面之间形成绝缘和弹性过渡,具有较好弹性的弹性填充物虽然起到了较好的振动隔离作用,被隔离的振动能量却不能被吸收或者转化,振动能量被反作用与钢轨本身,增加了钢轨的振动,加剧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撞击,产生恶性循环,目前有轨电车轨道减振降噪多采取在轨腰处粘接或用机械方式固定阻尼材料实现吸收振动和噪音,具备一定的降噪功能,但在轨底,依然需要使用扣件系统提供弹性支承,在列车的冲击作用下,减振效果有限,会加重钢轨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包括钢轨、钢轨扣件、弹性体、阻尼块、吸声空腔、连接弹条、轨道密封材料、斜面弹片、弹性垫板和轨枕,所述钢轨安置在埋入槽内,所述钢轨位于左右侧弹性体的中部,所述钢轨扣件分别安装在弹性体的两侧,所述钢轨扣件将弹性体与埋入槽进行连接,所述钢轨扣件、弹性体斜面弹片、弹性垫板和轨枕共同构成该减震吸声架的外部框架,所述弹性体与钢轨所对应侧面的形状像吻合,所述弹性体与钢轨扣件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块,所述阻尼块安装在弹性体内,所述吸声空腔为通孔或盲孔结构,所述吸声空腔设置在弹性体内,所述吸声空腔分别位于钢轨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弹条设置在弹性体的下方,所述连接弹条分别安装在钢轨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弹条的一端与钢轨的底部进行卡扣连接,所述连接弹条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轨枕固定在一起,所述轨道密封材料设置在钢轨与该减震吸声架的空隙处,所述斜面弹片连接在钢轨的下方,所述斜面弹片与埋入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垫板,所述轨枕安置在埋入槽内,所述轨枕连接在该减震吸声架地下部。

优选的,为了降低钢轨因振动引起的噪声辐射,所述阻尼块与弹性体通过粘接或硫化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为了提高吸声降噪效果,所述吸声空腔为空心壳状结构且内侧壁为楔形面。

优选的,为了避免钢轨受到较大的压力冲击造成损伤,所述斜面弹片和弹性垫板受到钢轨传递来压力产生形变进行缓冲。

优选的,为了形成钢轨与地面的弹性过度,所述轨枕通过浇筑固定在埋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设计合理,阻尼块与弹性体通过粘接或硫化形成一个整体,在钢轨发生振动时,吸收振动能量,降低钢轨因振动引起的噪声辐射,吸声空腔为空心壳状结构且内侧壁为楔形面,吸声空腔对产生的噪声进行吸收,提高吸声效果,斜面弹片和弹性垫板受到钢轨传递来压力产生形变进行缓冲,增强减震效果,避免钢轨受到较大的压力冲击造成损伤,轨枕通过浇筑固定在埋入槽内,浇筑固定后使轨枕具有一定的弹性,形成钢轨与地面的弹性过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轨,2、钢轨扣件,3、弹性体,4、阻尼块,5、吸声空腔,6、连接弹条,7、轨道密封材料,8、斜面弹片,9、弹性垫板和10、轨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埋入式轨道的减震吸声架,包括钢轨1、钢轨扣件2、弹性体3、阻尼块4、吸声空腔5、连接弹条6、轨道密封材料7、斜面弹片8、弹性垫板9和轨枕10,所述钢轨1安置在埋入槽内,所述钢轨1位于左右侧弹性体3的中部,所述钢轨扣件2分别安装在弹性体3的两侧,所述钢轨扣件2将弹性体3与埋入槽进行连接,所述钢轨扣件2、弹性体3斜面弹片8、弹性垫板9和轨枕10共同构成该减震吸声架的外部框架,所述弹性体3与钢轨1所对应侧面的形状像吻合,所述弹性体3与钢轨扣件2的连接处设有阻尼块4,所述阻尼块4安装在弹性体3内,所述阻尼块4与弹性体3通过粘接或硫化形成一个整体,在钢轨1发生振动时,吸收振动能量,降低钢轨1因振动引起的噪声辐射,所述吸声空腔5为通孔或盲孔结构,所述吸声空腔5设置在弹性体3内,所述吸声空腔5分别位于钢轨1的左右两侧,所述吸声空腔5为空心壳状结构且内侧壁为楔形面,吸声空腔5对产生的噪声进行吸收,提高吸声效果,所述连接弹条6设置在弹性体3的下方,所述连接弹条6分别安装在钢轨1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弹条6的一端与钢轨1的底部进行卡扣连接,所述连接弹条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轨枕10固定在一起,所述轨道密封材料7设置在钢轨1与该减震吸声架的空隙处,所述斜面弹片8连接在钢轨1的下方,所述斜面弹片8与埋入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垫板9,所述斜面弹片8和弹性垫板9受到钢轨1传递来压力产生形变进行缓冲,增强减震效果,避免钢轨1受到较大的压力冲击造成损伤,所述轨枕10安置在埋入槽内,所述轨枕10连接在该减震吸声架地下部,所述轨枕10通过浇筑固定在埋入槽内,浇筑固定后使轨枕10具有一定的弹性,形成钢轨1与地面的弹性过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