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456发布日期:2018-12-25 21:00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轨道板技术领域,主要解决轨道板与轨道电路的绝缘问题,具体是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板具有质量易保障、耐久性高、抗裂性好,施工速度快,轨道可修复性较好等优点,但由于轨道板、底座、凸形挡台内的钢筋回路与钢轨通过电流之间的互感作用,影响了谐振式无绝缘轨道电路的传输长度;若不做绝缘处理,轨道电路传输距离与标准要求差距很大。

因此,需要降低轨道板区段对轨道电路的传输影响,根据国内最新的研究测试结果,轨道板内的钢筋绝缘处理仍然存在需处理钢筋数量多、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通常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是钢筋间的绝缘;钢筋间的绝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钢筋交叉点加设绝缘套管或绝缘夹,另一种是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但这些绝缘措施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钢筋的交叉点加设绝缘卡或绝缘套管;绝缘卡或绝缘套管一般采用普通聚乙烯塑料或尼龙制作,在常溫下聚乙烯、尼龙材料与混凝土收缩系数差别较大,其结合处易形成的孔洞,容易产生裂缝发,必然对轨道板的耐久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尚不明确,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二是采用涂层钢筋;采用涂层钢筋避免了裂缝源的产生,但环氧树脂涂层导致混凝土的握裹力降低,对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轨道板与轨道电路的绝缘问题,是我国无砟轨道大规模推广使用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以解决采用传统方式如绝缘卡或绝缘套管、涂层钢筋等绝缘技术对轨道板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板体内设有预应力配筋结构和普通配筋结构,所述的预应力配筋结构设于普通配筋结构内;所述的预应力配筋结构包括横向预应力筋和纵向预应力筋;所述的横向预应力筋设置在板体中部,所述的横向预应力筋多根排布成一层横向预应力筋网,所有横向预应力筋均不搭接;所述的纵向预应力筋设置在板体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纵向预应力筋多根排布成两层纵向预应力筋网,两层所述的纵向预应力筋网设置在板体上部和下部,所有纵向预应力筋均不搭接;所述的横向预应力筋网和纵向预应力筋网分开布置,互不搭接。

进一步,所述的普通配筋结构包括排流条、纵向结构钢筋、辅助筋、架立筋、埋入式端子、镀锌扁钢和横向结构钢筋;所述的纵向结构钢筋、辅助筋和横向结构钢筋组成中空矩形钢筋笼,所述的预应力配筋结构设置在中空矩形钢筋笼内,所述的中空矩形钢筋笼上、下两面由纵向结构钢筋与横向结构钢筋排布形成钢筋网,所述的辅助筋环绕上、下两层钢筋网组成中空矩形钢筋笼前、后、左、右四个网面,所述的架立筋设置在中空矩形钢筋笼内,且架立筋与预应力配筋结构不触碰;所述板体两端设有结构变形缝,所述钢筋网两端靠近变形缝的第一排横向结构钢筋与交叉的所有纵向结构钢筋电气焊接,所述钢筋网中部横向结构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结构钢筋焊接;所述排流条为两根与板体垂直于铁轨轨道下方,且位于整体铁轨道床顶面表层处的与所有横向结构钢筋焊接的纵向结构钢筋;其他所述的纵向结构钢筋、其他所述的横向结构钢筋、架立筋、辅助筋均互不搭接;所述的钢筋网组成杂散电流主收集监测网;所述的镀锌扁钢焊接在结构变形缝两侧的纵向结构钢筋上;所述埋入式端子与镀锌扁钢焊接。

进一步,所述纵向结构钢筋和横向结构钢筋一部分或者全部为热轧带肋钢筋。

进一步,所述板体表面两端分布设有混凝土承轨台。

进一步,所述轨道板板体侧面设有用于起吊的起吊套管。

进一步,板体表面上设有预埋套管。

本实用新型专用于板的厚度为260mm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此先张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是国内城际轨道一般地段为解决薄板(厚度100~200mm)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翘曲变形而使用的一种先张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

采用以上结构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不增加绝缘措施的情况下,解决了轨道板内纵、横向钢筋对轨道电路的影响问题;(2)避免了为满足轨道电路采取的绝缘措施对轨道板耐久性产生影响,CRTSⅠ型、CRTSⅡ型轨道板内纵、横向钢筋交叉点较多,采用套管、绝缘卡或涂层钢筋,均会对混凝土内在质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握裹力以及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而本实用新型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的配筋方式可彻底解决这一难题;(3)经济性好,本实用新型先张法生产预应力轨道板成本较低的原因在于,轨道板内的钢筋用量较少,节省了采用涂层钢筋或绝缘套管所需要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配筋结构俯视图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配筋结构A-A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配筋结构B-B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配筋结构俯视图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配筋结构C-C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配筋结构D-D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配筋结构E-E局部剖视图。

图中,1、板体,2、横向预应力筋,3、纵向预应力筋,4、埋入式端子,5、起吊套管,6、纵向结构钢筋,7、横向结构钢筋,8、预埋套管,9、架立筋,10、镀锌扁钢,11、排流条,12、辅助筋,13、混凝土承轨台,14、纵向结构钢筋与横向结构钢筋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无砟轨道板钢筋骨架绝缘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1内设有预应力配筋结构和普通配筋结构,预应力配筋结构设于普通配筋结构内;预应力配筋结构包括横向预应力筋2和纵向预应力筋3;横向预应力筋2设置在板体1中部,横向预应力筋2多根排布成一层横向预应力筋网,所有横向预应力筋2均不搭接;纵向预应力筋3设置在板体1上部和下部,纵向预应力筋3多根排布成两层纵向预应力筋网,两层纵向预应力筋网设置在板体1上部和下部,所有纵向预应力筋3均不搭接;横向预应力筋网和纵向预应力筋网分开布置,互不搭接。

如图4至7所示,普通配筋结构包括排流条11、纵向结构钢筋6、辅助筋12、架立筋9、埋入式端子4、镀锌扁钢10和横向结构钢筋7;纵向结构钢筋6、辅助筋12和横向结构钢筋7组成中空矩形钢筋笼,预应力配筋结构设置在中空矩形钢筋笼内,中空矩形钢筋笼上、下两面由纵向结构钢筋6与横向结构钢筋7排布形成钢筋网,辅助筋12环绕上、下两层钢筋网组成中空矩形钢筋笼前、后、左、右四个网面,架立筋9设置在中空矩形钢筋笼内,且架立筋9与预应力配筋结构不触碰;板体1两端设有结构变形缝,钢筋网两端靠近变形缝的第一排横向结构钢筋7与交叉的所有纵向结构钢筋6电气焊接,钢筋网中部横向结构钢筋7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结构钢筋6焊接;排流条11为两根与板体1垂直于铁轨轨道下方,且位于整体铁轨道床顶面表层处的与所有横向结构钢筋7焊接的纵向结构钢筋6;其他纵向结构钢筋6、其他横向结构钢筋7、架立筋9、辅助筋12均互不搭接;钢筋网组成杂散电流主收集监测网;镀锌扁钢10焊接在结构变形缝两侧的纵向结构钢筋6上;埋入式端子4与镀锌扁钢10焊接。

如图4至图7所示,纵向结构钢筋6和横向结构钢筋7一部分或者全部为热轧带肋钢筋。

如图1至图7所示,板体1表面两端分别设有混凝土承轨台13。

如图1至图7所示,板体1侧面设有用于起吊的起吊套管5。

如图1至图7所示,板体1表面上设有预埋套管8。

本实用新型以上采用预应力配筋结构和普通配筋结构结合配筋方式,其生产过程主要如下:利用模具确定合理的钢筋锚固位置,将热轧带肋钢筋对称布置于轨道板两侧,布置纵向结构钢筋两层,横向结构钢筋两层,将预应力配筋结构布置在普通配筋结构内,同时发挥构造钢筋的作用;利用板的厚度,在模具确定合理的钢筋锚固位置,通过张拉使钢筋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在不增加其他绝缘措施的条件下,通过预应力配筋结构和普通配筋结构骨架分离布置,利用混凝土良好的绝缘性能,同时通过焊接位置引出埋入式端子,达到钢筋绝缘目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板绝缘性能试验:将受检轨道板置于坚实平整的地面上,将两根钢轨放置在轨道板的承轨部位,且每根钢轨两端伸出轨道板的长度应相同;用绝缘块(如木垫块)将钢轨垫起,使轨底距离承轨面高度与扣件组装高度相等,轨距调整为1435mm±3mm;用连接线将两根钢轨同一端通过直接不大于10mm的螺栓压接方式封连,在钢轨另一端圆孔位置打入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钢轨应连接紧密,并与测试仪连接;采用电桥测试仪测量两轨连接端子间的电感值L(mH)及电阻值R(mΩ),测试频率规定为2000Hz,测量3次,算取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移出受检轨道板,将钢轨置于绝缘物体(如木垫块)上,使轨底距离地面的高度与移出轨道板前相同,调整轨距到1435mm±3mm,并保持两根钢轨另一端的连接状态;在次采用电桥测试仪测量两轨连接端子间的电感值LO(mH)及电阻值RO(mΩ),测试频率规定为2000Hz,测量3次,算取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定性测试表明:采用这种轨道板配筋的无砟轨道,其轨道电路电气性能接近于有砟轨道,既保证了钢筋骨架绝缘电阻测试的合格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同类产品的科研及生产提供了经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