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7567发布日期:2018-09-29 05:4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磁浮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浮道岔。



背景技术:

在磁浮交通运营过程中,磁浮道岔是使磁浮列车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者跨越另一股轨道时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是磁浮线路的一个重要设备。目前,道岔类型通常为单开道岔、三开道岔及单渡线道岔,如果线路运行不复杂,这三类道岔完全满足线路正常运行的要求。

现有的中低速磁浮道岔通常侧向通过速度不高于25km/h,但为了提高运营效率,缩短发车间隔,增加侧向通过速度成为必然趋势。而侧向速度增加会导致整组道岔及道岔梁的长度增长,道岔梁的长度增长后又存在道岔梁的制造困难、旁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减小道岔长度的同时可实现小旁弯转辙,且操作维护方便的磁浮道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浮道岔,包括固定端垛梁、活动端垛梁及设于固定端垛梁与活动端垛梁之间的活动道岔梁,所述活动道岔梁包括主动梁及至少两组从动梁,所述主动梁靠近所述活动端垛梁设置,所述主动梁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道岔正线位的中心线移动;各所述从动梁的转动中心为设于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的固定转动中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动梁连接有道岔梁驱动组件,所述道岔梁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沿主动梁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导槽、靠近主动梁转动中心设置的第一驱动杆、远离主动梁转动中心设置的第二驱动杆,以及驱动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同步转动的同步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滑设于对应侧的驱动导槽内,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同步驱动件连接。

所述同步驱动件包括带有两输出轴的驱动电机,以及两组输出角速度相同的减速箱,所述驱动电机的两输出轴分别与一组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两组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长度小于第二驱动杆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的差值以保证主动梁可转辙至设定角度为标准。

各所述驱动导槽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两所述驱动导槽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道岔梁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主动梁的下方,并位于所述主动梁的中部。

靠近所述固定端垛梁的从动梁的固定转动中心设于所述固定端垛梁与从动梁之间;其余所述从动梁的底部连接有尾杆,所述尾杆远离从动梁的一端固定于地基上,以形成固定转动中心。

所述主动梁、设置有尾杆的从动梁上均设有移动台车、导轨及基础板,所述移动台车滑设于所述导轨内,所述导轨设于所述基础板上,所述导轨沿各梁体的转辙轨迹设置;所述尾杆通过移动台车与从动梁连接。

位于主动梁上的所述移动台车设于主动梁的摆动端;位于从动梁上的移动台车靠近固定转动中心设置。

磁浮道岔还包括用于固定活动道岔梁在正线位和侧线位位置的三组锁定组件,其中一组锁定组件设于主动梁的下方,另两组锁定组件分设于靠近主动梁设置的从动梁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将活动道岔梁分段设置为主动梁及多组从动梁,分体设置的形式使得活动道岔梁从正线位转辙到侧线位时有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了单个梁体长度太长导致的旁弯大的问题,且分体设置有效降低了梁体的制造难度,其结构紧凑、操作维护方便。同时,主动梁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道岔正线位的中心线移动,各从动梁的转动中心为设于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的固定转动中心,其使得主动梁的转辙角度大、转辙灵活,并可有效带动从动梁沿固定转动中心转动,其在减小道岔长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道岔的小旁弯转辙。使得道岔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高,且维护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在主动梁连接有道岔梁驱动组件,道岔梁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主动梁上的两驱动导槽、滑设于对应驱动导槽内的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以及同步驱动件,通过同步驱动件带动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带动主动梁转辙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双点驱动的方式有效降低或避免了活动道岔梁转辙不到位的现象,保证了磁浮道岔转辙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磁浮道岔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磁浮道岔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固定端垛梁;2、活动端垛梁;3、活动道岔梁;31、主动梁;32、从动梁;33、尾杆;4、道岔梁驱动组件;41、驱动导槽;42、第一驱动杆;43、第二驱动杆;44、同步驱动件;441、驱动电机;442、减速箱;5、移动台车;6、导轨;7、基础板;8、锁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浮道岔,包括固定端垛梁1、活动端垛梁2及活动道岔梁3。其中,活动道岔梁3设于固定端垛梁1与活动端垛梁2之间,活动道岔梁3的一端与固定端垛梁1铰接,活动道岔梁3的另一端在活动道岔梁3转辙与其中一活动端垛梁2对接。本实施例中,活动道岔梁3包括主动梁31及至少两组从动梁32,相邻梁体之间相互铰接。其中,主动梁31靠近活动端垛梁2设置,主动梁31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道岔正线位的中心线移动;各从动梁32的转动中心为设于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的固定转动中心。

本发明将活动道岔梁3分段设置为主动梁31及多组从动梁32,分体设置的形式使得活动道岔梁3从正线位转辙到侧线位时有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了单个梁体长度太长导致的旁弯大的问题,且分体设置有效降低了梁体的制造难度,其结构紧凑、操作维护方便。同时,主动梁31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道岔正线位的中心线移动,各从动梁32的转动中心为设于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的固定转动中心,其使得主动梁31的转辙角度大、转辙灵活,并可有效带动从动梁32沿固定转动中心转动,其在减小道岔长度的同时(相比现有道岔长度减小5~6米),有效保证了道岔的小旁弯转辙。使得道岔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高,且维护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动梁31连接有道岔梁驱动组件4,道岔梁驱动组件4设于主动梁31的下方,并位于主动梁31的中部。道岔梁驱动组件4包括两驱动导槽41、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及同步驱动件44。其中,两驱动导槽41沿主动梁3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驱动杆42靠近主动梁31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二驱动杆43远离主动梁31的转动中心设置,且第一驱动杆42及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滑设于对应侧的驱动导槽41内;第一驱动杆42及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与同步驱动件44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同步转动,实现带动主动梁31转辙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双点驱动的方式有效降低或避免了活动道岔梁3转辙不到位的现象,保证了磁浮道岔转辙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同步驱动件44包括驱动电机441及两减速箱442。其中,驱动电机441带有两输出轴;驱动电机441的两输出轴分别与一组减速箱442的输入端连接,以保证两减速箱442的输出角速度相同;两组减速箱44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连接,以提供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同步转动的驱动力。其在保证第一驱动杆42及第二驱动杆43驱动同步性的同时,且驱动效率高、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42的长度小于第二驱动杆43的长度。第二驱动杆43与第一驱动杆42的差值根据主动梁31要求的转辙角度进行设置,以保证主动梁31可有效转辙到设定角度为标准;同时,保证在主动梁31转辙时第一驱动杆42及第二驱动杆43不会对主动梁31产生转动干涉。本实施例中,各驱动导槽41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两驱动导槽41的中心线重合。其进一步保证了采用第一驱动杆42及第二驱动杆43进行双驱动时的同步性,其结构简单、操作可靠性高。

如图2所示,靠近固定端垛梁1的从动梁32的固定转动中心设于固定端垛梁1与从动梁32之间;其余从动梁32的底部连接有尾杆33,尾杆33远离从动梁32的一端固定于地基上,以形成固定转动中心。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主动梁31、设置有尾杆33的从动梁32上均设有移动台车5、导轨6及基础板7。其中,移动台车5滑设于导轨6内;导轨6设于基础板7上,且导轨6沿各梁体的转辙轨迹布置,以带动移动台车5沿转辙轨迹运动实现梁体的转辙;尾杆33通过移动台车5与从动梁32连接,其连接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位于主动梁31上的移动台车5设于主动梁31的摆动端;位于从动梁32上的移动台车5靠近固定转动中心设置。以进一步保证主动梁31及从动梁32的可靠有效转辙。

如图1所示,磁浮道岔还包括三组锁定组件8。其中一组锁定组件8设于主动梁31的下方,另两组锁定组件8分设于靠近主动梁31设置的从动梁32的两端。以在主动梁31转辙到位后固定位置,保证了磁浮列车的安全运行。

本实施例中,在磁浮道岔从正线位向侧向位转辙前,三组锁定组件8解锁;解锁后,道岔梁驱动组件4开始驱动,此时主动梁31开始转动,同时主动梁31依次带动各从动梁32转动;当主动梁31转辙到位后,道岔梁驱动组件4停止驱动,三组锁定组件8对梁体进行锁定,此时主动梁31及从动梁32均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此时磁浮道岔从正线位向侧线位的转辙完成。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