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式扫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0573发布日期:2019-02-01 19:0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推式扫雪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扫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推式扫雪车。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漫长的冬季,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降雪影响。积雪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正常出行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在东北西北地区,积雪的影响更是严重。机械扫雪是把人从利用体力的扫雪工作中解放出来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最初的扫雪车是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来实现扫雪,随着研发扫雪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市场上广泛流通的扫雪机类型主要有铲刮式除雪机系列、抛扬式除雪机系列、刷扫式扫雪机系列、击振式破冰除雪机等,但是其原理仍然是以大型的车辆来带动扫雪装置实现积雪的清理任务。由于这种扫雪机的体积庞大,造价很高,不适合于较窄的小路、工厂、学校、单位或住宅小区内路面的积雪清扫。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扫雪车,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推式扫雪车,以适应狭窄路面,使用灵活,提升扫雪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推式扫雪车,包括矩形基板,该基板横向设置,基板边缘分别设有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分别为矩形,并向基板下方伸出,前侧板的顶边焊接于基板前部边缘,后侧板的顶边焊接于基板后部边缘,左侧板的顶边焊接于基板左侧边缘,右侧板的顶边焊接于基板右侧边缘,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以及右侧板首尾顺次衔接并焊接固定;

基板顶部设有左支架与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分列于基板左右两端,左支架包括左前支板及左后支板,左前支板及左后支板分别向基板上方伸出,左前支板的底边焊接于基板前部边缘左端,左后支板的底边焊接于基板后部边缘左端,左前支板及左后支板的顶边由左顶板焊接相连,左前支板与基板之间设有左前角板,左前角板一边焊接于左前支板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顶面,左后支板与基板之间设有左后角板,左后角板一边焊接于左后支板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顶面;

右支架包括右前支板及右后支板,右前支板及右后支板分别向基板上方伸出,右前支板的底边焊接于基板前部边缘右端,右后支板的底边焊接于基板后部边缘右端,右前支板及右后支板的顶边由右顶板焊接相连,右前支板与基板之间设有右前角板,右前角板一边焊接于右前支板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顶面,右后支板与基板之间设有右后角板,右后角板一边焊接于右后支板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顶面;

左顶板上装设有左支座,左支座底部贴附于左顶板顶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左支座中装设有左轴承,左支座上装设有左定位销,左定位销贯穿左支座外壁,其内端抵住左轴承的外圈,使左轴承在左支座内保持固定,右顶板上装设有右支座,右支座底部贴附于右顶板顶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右支座中装设有右轴承,右支座上装设有右定位销,右定位销贯穿右支座外壁,其内端抵住右轴承的外圈,使右轴承在右支座内保持固定,左顶板下方设有左撑柱,左撑柱底端焊接于基板顶面,其顶端焊接于左顶板底面,右顶板下方设有右撑柱,右撑柱底端焊接于基板顶面,其顶端焊接于右顶板底面,左支座与右支座之间装设有传动轴,该传动轴的左段部分贯穿左轴承的内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其末端装配有左传动链轮,传动轴的右段部分贯穿右轴承的内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其末端装配有右传动链轮,使传动轴可在左支座及右支座之间转动;

基板顶部还设有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发动机底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基板顶面,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末端装设有主动带轮,传动轴中部装设有从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通过动力带衔接,由发动机带动传动轴运转;

前侧板上装设有一组转接片,转接片沿横向顺次排布,其头端焊接于前侧板正面,其尾端向前侧板前方伸出,前侧板前方装设有罩板,该罩板沿横向设置,并向外侧卷曲,其横截面为弧形,转接片尾端焊接于罩板背面,罩板左端装设有左端板,左端板内端具有左弧边,其外端具有左直边,左弧边焊接于罩板左端边缘,罩板右端装设有右端板,右端板内端具有右弧边,其外端具有右直边,右弧边焊接于罩板右端边缘,罩板顶部具有顶直边,其底部具有底直边,左直边、顶直边、右直边以及底直边顺次衔接,围合形成矩形进料口,罩板中开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贯穿罩板两侧,罩板背面装设有卸料筒,卸料筒向罩板上方伸出,其底端焊接于出料口边缘,其顶端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向斜上方伸出;

罩板前方装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沿横向设置,并与罩板之间留有间隙,左端板外壁装设有左转动座,右端板外壁装设有右转动座,转动轴左段部分从左端板穿出,并装配于左转动座中,其末端装配有左转动链轮,转动轴右段部分从右端板穿出,并装配于右转动座中,其末端装配有右转动链轮,左转动链轮与左传动链轮之间通过左传动链衔接,右转动链轮与右传动链轮之间通过右传动链衔接,由传动轴带动转动轴运转,左顶板下方装设有左附板,该左附板沿竖向设置,其顶端焊接于左顶板下侧面,其底端焊接于基板顶面,左附板上装设有左轨板,左轨板贴附于左附板外侧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左轨板上开设有左轨槽,左轨槽位于左轨板外侧面,并沿竖向延伸,左轨槽中装设有左滑块,左滑块可沿左轨槽移动,左滑块上装设有左张紧轴,左张紧轴头端焊接于左滑块外侧面,其尾端向左轨槽外部伸出,左张紧轴上装设有左张紧轮,左张紧轮位于左传动链轮与左转动链轮之间,左张紧轮抵住左传动链外侧面,对左传动链进行挤压张紧,右顶板下方装设有右附板,该右附板沿竖向设置,其顶端焊接于右顶板下侧面,其底端焊接于基板顶面,右附板上装设有右轨板,右轨板贴附于右附板外侧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右轨板上开设有右轨槽,右轨槽位于右轨板外侧面,并沿竖向延伸,右轨槽中装设有右滑块,右滑块可沿右轨槽移动,右滑块上装设有右张紧轴,右张紧轴头端焊接于右滑块外侧面,其尾端向右轨槽外部伸出,右张紧轴上装设有右张紧轮,右张紧轮位于右传动链轮与右转动链轮之间,右张紧轮抵住右传动链外侧面,对右传动链进行挤压张紧;

转动轴左段部分装设有左辐板,左辐板中部焊接于转动轴上,转动轴右段部分装设有右辐板,右辐板中部焊接于转动轴上,左辐板位于左端板内侧,并与转动轴相互垂直,右辐板位于右端板内侧,并与转动轴相互垂直,左辐板顶端与右辐板顶端之间设有上刮板,左辐板底端与右辐板底端之间设有下刮板,上刮板及下刮板分别与转动轴相互平行,上刮板两端分别焊接于左辐板顶端及右辐板顶端,下刮板两端分别焊接于左辐板底端及右辐板底端,上刮板内侧设有一组上导向片,各上导向片沿上刮板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并与上刮板相互垂直,上导向片内侧边焊接于上刮板内侧面,下刮片内侧设有一组下导向片,各下导向片沿下刮片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并与下刮片相互垂直,下导向片内侧边焊接于下刮片内侧面;

左侧板上装设有左车轴,左车轴与左侧板相互垂直,其头端焊接于左侧板外壁,其尾端向左侧板外侧伸出,左车轴上装设有左行走轮,右侧板上装设有右车轴,右车轴与右侧板相互垂直,其头端焊接于右侧板外壁,其尾端向右侧板外侧伸出,右车轴上装设有右行走轮,左车轴与右车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左端板底部装设有左随动轮,右端板底部装设有右随动轮,左随动轮及右随动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后侧板左段部分装设有左推杆,该左推杆向斜上方伸出,其顶端具有左扶握段,左扶握段向左推杆后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推杆底端具有左接合段,左接合段向左推杆前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接合段伸入后侧板内侧,并与后侧板之间焊接固定,后侧板右段部分装设有右推杆,该右推杆向斜上方伸出,其顶端具有右扶握段,右扶握段向右推杆后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右推杆底端具有右接合段,右接合段向右推杆前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推杆与右推杆相互平行,左扶握段与右扶握段相互平行,左接合段与右接合段相互平行,左推杆与右推杆之间装设有上横杆,上横杆沿横向延伸,其左端焊接于左推杆内侧面,其右端焊接于右推杆内侧面,左接合段与右接合段之间装设有下横杆,下横杆沿横向延伸,其左端焊接于左接合段末端,其右端焊接于右接合段末端,下横杆左段部分装设有左连杆,左连杆与下横杆相互垂直,并沿横向延伸,左连杆一端焊接于下横杆外壁,其另一端焊接于前侧板内侧面,下横杆右段部分装设有右连杆,右连杆与下横杆相互垂直,并沿横向延伸,右连杆一端焊接于下横杆外壁,其另一端焊接于前侧板内侧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扫雪车在基板顶部设置左支架与右支架,用于装设传动系统,基板前端装设罩板,并在罩板内装设由转动轴、上刮板以及下刮板组成的刮除系统,由传动系统带动刮除系统运转,基板上还设置由左推杆与右推杆组成的手推结构,使用时推动扫雪车向前行进,刮除系统将罩板内的积雪刮散并排出,使得扫雪车可不断前进,从而降低推力,提高扫雪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手推式扫雪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扫雪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该扫雪车的右侧视图;

图4是该扫雪车的前侧视图;

图5是该扫雪车的后侧视图;

图6是该扫雪车的俯视图;

图7是该扫雪车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手推式扫雪车包括矩形基板101,该基板横向设置,基板边缘分别设有前侧板102、后侧板103、左侧板104以及右侧板105,前侧板102、后侧板103、左侧板104以及右侧板105分别为矩形,并向基板101下方伸出,前侧板102的顶边焊接于基板101前部边缘,后侧板103的顶边焊接于基板101后部边缘,左侧板104的顶边焊接于基板101左侧边缘,右侧板105的顶边焊接于基板101右侧边缘,前侧板102、左侧板104、后侧板103以及右侧板105首尾顺次衔接并焊接固定;

基板101顶部设有左支架与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分列于基板101左右两端,左支架包括左前支板201及左后支板202,左前支板201及左后支板202分别向基板101上方伸出,左前支板201的底边焊接于基板101前部边缘左端,左后支板202的底边焊接于基板101后部边缘左端,左前支板201及左后支板202的顶边由左顶板203焊接相连,左前支板201与基板101之间设有左前角板204,左前角板204一边焊接于左前支板201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左后支板202与基板101之间设有左后角板205,左后角板205一边焊接于左后支板202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101顶面;

右支架包括右前支板301及右后支板302,右前支板301及右后支板302分别向基板101上方伸出,右前支板301的底边焊接于基板101前部边缘右端,右后支板302的底边焊接于基板101后部边缘右端,右前支板301及右后支板302的顶边由右顶板303焊接相连,右前支板301与基板101之间设有右前角板304,右前角板304一边焊接于右前支板301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右后支板302与基板101之间设有右后角板305,右后角板305一边焊接于右后支板302内侧面,其另一边焊接于基板101顶面;

左顶板203上装设有左支架206,左支架206底部贴附于左顶板203顶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左支架206中装设有左轴承207,左支架206上装设有左定位销208,左定位销208贯穿左支架206外壁,其内端抵住左轴承207的外圈,使左轴承207在左支架206内保持固定,右顶板303上装设有右支架306,右支架306底部贴附于右顶板303顶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右支架中装设有右轴承307,右支架上装设有右定位销308,右定位销308贯穿右支架306外壁,其内端抵住右轴承307的外圈,使右轴承307在右支架内保持固定,左顶板203下方设有左撑柱209,左撑柱209底端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其顶端焊接于左顶板203底面,右顶板303下方设有右撑柱309,右撑柱309底端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其顶端焊接于右顶板303底面;

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装设有传动轴401,该传动轴401的左段部分贯穿左轴承207的内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其末端装配有左传动链轮402,传动轴401的右段部分贯穿右轴承307的内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其末端装配有右传动链轮403,使传动轴401可在左支架及右支架之间转动;

基板101顶部还设有发动机405,该发动机405位于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发动机405底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基板101顶面,发动机405的动力输出轴末端装设有主动带轮406,传动轴401中部装设有从动带轮407,主动带轮406与从动带轮407之间通过动力带衔接,由发动机405带动传动轴401运转;

前侧板102上装设有一组转接片501,转接片501沿横向顺次排布,其头端焊接于前侧板102正面,其尾端向前侧板102前方伸出,前侧板102前方装设有罩板502,该罩板502沿横向设置,并向外侧卷曲,其横截面为弧形,转接片501尾端焊接于罩板502背面,罩板502左端装设有左端板503,左端板503内端具有左弧边,其外端具有左直边,左弧边焊接于罩板左端边缘,罩板502右端装设有右端板504,右端板504内端具有右弧边,其外端具有右直边,右弧边焊接于罩板502右端边缘,罩板502顶部具有顶直边,其底部具有底直边,左直边、顶直边、右直边以及底直边顺次衔接,围合形成矩形进料口505,罩板中开设有出料口506,该出料口506贯穿罩板502两侧,罩板502背面装设有卸料筒507,卸料筒507向罩板上方伸出,其底端焊接于出料口506边缘,其顶端开设有排料口508,排料口508向斜上方伸出;

罩板502前方装设有转动轴601,该转动轴601沿横向设置,并与罩板502之间留有间隙,左端板503外壁装设有左转动座602,右端板504外壁装设有右转动座603,转动轴601左段部分从左端板503穿出,并装配于左转动座602中,其末端装配有左转动链轮604,转动轴601右段部分从右端板504穿出,并装配于右转动座603中,其末端装配有右转动链轮605,左转动链轮604与左传动链轮402之间通过左传动链衔接,右转动链轮605与右传动链轮403之间通过右传动链衔接,由传动轴401带动转动轴601运转,左顶板203下方装设有左附板210,该左附板210沿竖向设置,其顶端焊接于左顶板203下侧面,其底端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左附板210上装设有左轨板211,左轨板211贴附于左附板210外侧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左轨板211上开设有左轨槽212,左轨槽212位于左轨板211外侧面,并沿竖向延伸,左轨槽212中装设有左滑块213,左滑块213可沿左轨槽212移动,左滑块213上装设有左张紧轴214,左张紧轴214头端焊接于左滑块213外侧面,其尾端向左轨槽212外部伸出,左张紧轴214上装设有左张紧轮215,左张紧轮215位于左传动链轮402与左转动链轮604之间,左张紧轮215抵住左传动链外侧面,对左传动链进行挤压张紧,右顶板303下方装设有右附板310,该右附板310沿竖向设置,其顶端焊接于右顶板303下侧面,其底端焊接于基板101顶面,右附板310上装设有右轨板311,右轨板311贴附于右附板310外侧面,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右轨板311上开设有右轨槽312,右轨槽312位于右轨板311外侧面,并沿竖向延伸,右轨槽312中装设有右滑块313,右滑块313可沿右轨槽312移动,右滑块313上装设有右张紧轴314,右张紧轴314头端焊接于右滑块313外侧面,其尾端向右轨槽312外部伸出,右张紧轴314上装设有右张紧轮315,右张紧轮315位于右传动链轮403与右转动链轮605之间,右张紧轮315抵住右传动链外侧面,对右传动链进行挤压张紧,左滑块213及右滑块313上分别装设有定位螺钉,定位螺钉分别穿过左滑块213及右滑块313,其末端抵住左轨槽212及右轨槽312,使左滑块213及右滑块313保持定位;

转动轴601左段部分装设有左辐板606,左辐板606中部焊接于转动轴601上,转动轴601右段部分装设有右辐板607,右辐板607中部焊接于转动轴601上,左辐板606位于左端板503内侧,并与转动轴601相互垂直,右辐板607位于右端板504内侧,并与转动轴601相互垂直,左辐板606顶端与右辐板607顶端之间设有上刮板608,左辐板606底端与右辐板607底端之间设有下刮板609,上刮板608及下刮板609分别与转动轴601相互平行,上刮板608两端分别焊接于左辐板606顶端及右辐板607顶端,下刮板两端分别焊接于左辐板606底端及右辐板607底端,上刮板608内侧设有一组上导向片610,各上导向片610沿上刮板608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并与上刮板608相互垂直,上导向片610内侧边焊接于上刮板608内侧面,下刮片609内侧设有一组下导向片611,各下导向片611沿下刮片609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布,并与下刮片609相互垂直,下导向片611内侧边焊接于下刮片内侧面;

左侧板104上装设有左车轴701,左车轴701与左侧板104相互垂直,其头端焊接于左侧板104外壁,其尾端向左侧板104外侧伸出,左车轴701上装设有左行走轮702,右侧板105上装设有右车轴703,右车轴703与右侧板105相互垂直,其头端焊接于右侧板105外壁,其尾端向右侧板外侧伸出,右车轴703上装设有右行走轮704,左车轴701与右车轴70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左端板503底部装设有左随动轮705,右端板504底部装设有右随动轮706,左随动轮705及右随动轮70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后侧板103左段部分装设有左推杆801,该左推杆801向斜上方伸出,其顶端具有左扶握段802,左扶握段802向左推杆801后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推杆801底端具有左接合段803,左接合段803向左推杆801前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接合段803伸入后侧板103内侧,并与后侧板103之间焊接固定,后侧板103右段部分装设有右推杆804,该右推杆804向斜上方伸出,其顶端具有右扶握段805,右扶握段805向右推杆804后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右推杆804底端具有右接合段806,右接合段806向右推杆804前侧弯折,并沿横向延伸,左推杆801与右推杆804相互平行,左扶握段802与右扶握段805相互平行,左接合段803与右接合段806相互平行,左推杆801与右推杆804之间装设有上横杆807,上横杆807沿横向延伸,其左端焊接于左推杆801内侧面,其右端焊接于右推杆804内侧面,左接合段803与右接合段806之间装设有下横杆808,下横杆808沿横向延伸,其左端焊接于左接合段803末端,其右端焊接于右接合段806末端,下横杆808左段部分装设有左连杆809,左连杆809与下横杆808相互垂直,并沿横向延伸,左连杆809一端焊接于下横杆808外壁,其另一端焊接于前侧板102内侧面,下横杆808右段部分装设有右连杆810,右连杆810与下横杆808相互垂直,并沿横向延伸,右连杆810一端焊接于下横杆808外壁,其另一端焊接于前侧板102内侧面。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