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4141发布日期:2018-12-14 22:27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本发明还涉及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道路交通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路桥工程作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交通运输对路桥质量及行车舒适性的要求更高。但是,路桥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桥头跳车的问题,所以,在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进行探讨,以提升路桥的舒适度。

桥头跳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影响因素也很多,如:路堤沉降、路基填料、桥台型式、搭板长度等。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桥台是刚性构筑物,其下部一般都有桩基础,因而桥台的变形和沉降非常小;路堤和地基是柔性的,在荷载作用下都有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桥头路堤的沉降比桥台要大,造成了两者的沉降差异,从施工角度看,由于台背施工空间狭窄,大型压实机具的使用受到限制,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十分困难,就在台背形成欠压实区,这也是填土产生较大沉降的一个潜在原因。

桥头跳车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感,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对于桥梁本身来说,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时产生的跳动和冲击,造成了附加冲击荷载,加速了搭板与桥台及伸缩缝的破坏,不仅增加了桥梁的维护成本还减少了使用寿命。为避免桥头跳车可在桥后构造上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路基加固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包括一道防沉降板,防沉降板设置在桥台及桥台后回填区的中部位置,防沉降板通过牛腿与桥台肋板连接,在防沉降板下方为下方回填区,防沉降板上方为上方回填区,防沉降板远离桥台的一侧为一般路基段回填区。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在防沉降板下方,还设置有一个垫层,垫层长度伸入一般路基段回填区2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垫层长度比防沉降板长度长0.3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在垫层和防沉降板之间,铺设有一层沥青隔离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垫层和防沉降板的宽度与路面宽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一般路基回填区有一个边坡,边坡按照1:1.5的边坡进行放坡,在边坡上预留有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向内倾斜4%的坡度。以便桥台后填土区与一般路段填土区搭接,增加整体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在上方回填区靠近耳墙的一侧设置有桥头搭板,桥头搭板上设置路面结构。

本发明的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通过防沉降板的设置,配合上方回填区、下方回填区、桥头搭板、垫层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路基承载力,有效的缓解或解决桥头跳车的病害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一、桥台肋板施工,按照绑扎钢筋桥台及牛腿结构—安装台身模板—浇筑台身混凝土—台身拆模—台身混凝土养护的施工顺序完成台身混凝土浇筑,养护并达到设计强度。

这一步骤基本为常规步骤,只是要在桥台肋板的中部位置设置好牛腿即可。

步骤二、桥台后一般路段填土区路基段施工中,边坡按照1:1.5的边坡进行放坡,并在边坡预留台阶宽度2m,设置内向倾斜4%的坡度,以便桥台后填土区与一般路段填土区搭接,增加整体性。

步骤三、桥台与一般路段回填区底部,即下方回填区,回填透水性好的材料,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宜大于40cm,回填应注意与一般路基段的搭接。

在回填后,要及时进行机械碾压,机械达不到区域进行人工夯实,每层压实度均应达到96%。

步骤四、防沉降板下部回填区达到桥台后回填至桥台肋板高度的一半时,支模浇筑防沉降板的垫层,垫层混凝土采用素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10~15cm,混凝土标号宜为c15~c20。混凝土垫层长度宜伸入一般路基段2m,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步骤五、垫层达到设计强度75%后,在垫层上铺一层1cm厚沥青隔离层,在1cm厚的沥青隔离层上,支模,安装拉杆,安装就位后,浇筑混凝土,防沉降板混凝土宜采用c30~c35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30~40cm,防沉降板长度宜短于垫层长度0.3m,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5%。

步骤六、待防沉降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回填桥台与一般路基段的回填区,即上方回填区,上方回填区宜选用轻质回填土,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宜大于40cm,回填应注意与一般路基段的搭接。

回填后及时进行机械碾压,机械达不到区域进行人工夯实,每层压实度均应达到96%。

步骤七、防沉降板上部回填区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填料上铺设桥头搭板,桥头搭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头搭板宜采用c30~c35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30~40cm,搭板长度8m~10m。

步骤八、搭板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铺筑路面结构层,完成整个桥后结构施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步骤三中,回填透水性好的材料,为级配碎石或级配沙砾材料。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步骤六中,轻质回填土为轻质泡沫回填土。

本发明中,防沉降板将桥台后填土分隔为上下两层,减小了桥台后填土高度,进而减小了刚性桥台结构物与柔性路堤的沉降差,对搭板上填土严格控制压实度,从而达到消除桥台与路堤不均匀沉降的目的,有效防治桥头跳车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沉降板与桥台肋板连接关系局部示意图;

图3为防沉降板施工示意图。

其中,1、桥台肋板,2、耳墙,3、下方回填区,4、垫层,5、防沉降板,6、上方回填区,7、桥头搭板,8、路面结构,9、一般路基段回填区,10、牛腿、11、牛腿预留钢筋。

h为桥台肋板高度,b防沉降板下方回填区底层宽度,b1为防沉降板宽度,d为拉杆间距,n为拉杆个数(d和n的值根据需要计算确定),b1为台阶宽度,一般取2m,b2为垫层比防沉降板长的长度,一般取0.5m,h1为防沉降板厚度,h2为垫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3所示,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包括一道防沉降板5,防沉降板设置在桥台及桥台后回填区的中部位置,防沉降板通过牛腿10与桥台肋板1连接,在防沉降板5下方为下方回填区3,防沉降板5上方为上方回填区6,防沉降板远离桥台的一侧为一般路基段回填区9。在防沉降板5下方,还设置有一个垫层4,垫层4长度伸入一般路基段回填区2m。所述垫层4长度比防沉降板5长度长0.5m。其中,防沉降板5与牛腿10通过牛腿预留钢筋11固定牢固。

在垫层和防沉降板之间,铺设有一层沥青隔离层。

所述垫层4和防沉降板5的宽度与路面宽度相同。

所述一般路基回填区9有一个边坡,边坡按照1:1.5的边坡进行放坡,在边坡上预留有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向内倾斜4%的坡度。以便桥台后填土区与一般路段填土区搭接,增加整体性。

在上方回填区靠近耳墙2的一侧设置有桥头搭板7,桥头搭板7上设置路面结构8。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沉降板的长度应不小于桥台肋板高度h加上下方回填区底层的宽度b。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了防治桥头跳车的路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一、桥台肋板施工,按照绑扎钢筋桥台及牛腿结构—安装台身模板—浇筑台身混凝土—台身拆模—台身混凝土养护的施工顺序完成台身混凝土浇筑,养护并达到设计强度。

这一步骤基本为常规步骤,只是要在桥台肋板的中部位置设置好牛腿即可。

步骤二、桥台后一般路段填土区路基段施工中,边坡按照1:1.5的边坡进行放坡,并在边坡预留台阶宽度2m,设置内向倾斜4%的坡度,以便桥台后填土区与一般路段填土区搭接,增加整体性。

步骤三、桥台与一般路段回填区底部,即下方回填区,回填透水性好的材料,优选级配碎石、级配沙砾等材料。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宜大于40cm,回填应注意与一般路基段的搭接。

在回填后,要及时进行机械碾压,机械达不到区域进行人工夯实,每层压实度均应达到96%。

步骤四、防沉降板下部回填区达到桥台后回填至桥台肋板高度的一半时,支模浇筑防沉降板的垫层,垫层混凝土采用素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10~15cm,混凝土标号宜为c15~c20。混凝土垫层长度宜伸入一般路基段2m,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步骤五、垫层达到设计强度75%后,在垫层上铺一层1cm厚沥青隔离层,在1cm厚的沥青隔离层上,支模,安装拉杆,安装就位后,浇筑混凝土,防沉降板混凝土宜采用c30~c35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30~40cm,防沉降板长度宜短于垫层长度0.5m,在防沉降板板中安装拉杆,间距取50~80cm为宜,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5%。

步骤六、待防沉降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回填桥台与一般路基段的回填区,即上方回填区,上方回填区宜选用轻质回填土,如轻质泡沫回填土。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宜大于40cm,回填应注意与一般路基段的搭接。

回填后及时进行机械碾压,机械达不到区域进行人工夯实,每层压实度均应达到96%。

步骤七、防沉降板上部回填区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填料上铺设桥头搭板,桥头搭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头搭板宜采用c30~c35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宜为30~40cm,搭板长度8m~10m。

步骤八、搭板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铺筑路面结构层,完成整个桥后结构施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