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2253发布日期:2019-03-30 09: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工地上经常会有砂石来往运输,砖块、小石块等会掉落在路面,经过长期的挤压就会形成碎石路面,而随时路面会对行驶的车辆和行人产生很多危险,因此需要将砂石路面进行铲除,而由于工地上存在很多路障,一般的专用挖掘、铲挖机械难以进入,不便于对碎石路面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的需求,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为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具有车架1,车架1下方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架1通过连接杆3连接把手4,所述车架1内部铰接钎杆一5.1和钎杆二5.11,

所述钎杆一5.1通过连杆一5.2连接驱动轮一5.3,所述连杆一5.2一端通过铰接座与钎杆一5.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驱动轮一5.3上(连接在非转动轴上),所述驱动轮一5.3的旋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杆一5.4上,所述驱动轮一5.3通过与电机一5.5连接的皮带一5.6驱动旋转,驱动杆一5.7一端铰接在钎杆一5.1上,另一端连接旋转洒水器6的一端,

所述钎杆二5.11通过连杆二5.12连接驱动轮二5.13,所述连杆二5.12一端通过铰接座与钎杆二5.1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驱动轮二5.13上(连接在非转动轴上),所述驱动轮二5.13的旋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杆二5.14上,所述驱动轮二5.13通过与电机二5.15连接的皮带二5.16驱动旋转,驱动杆二5.17一端铰接在钎杆二5.11上,另一端连接旋转洒水器6的另一端,

在驱动杆一5.7和驱动杆二5.17的共同驱动下旋转洒水器6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旋转洒水器6中的水洒向外洒出,

所述旋转洒水器6连接水管7,所述水管7连接有水箱8。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8设置在车架1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一5.3轴连接从动轮一5.8,所述电机一5.5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一5.9,所述主动轮一5.9通过皮带一5.6连接从动轮一5.8,

所述驱动轮二5.13轴连接从动轮二5.18,所述电机二5.15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二5.19,所述主动轮二5.19通过皮带二5.16连接从动轮二5.18。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7具有出水管一7.1和出水管二7.2,

所述旋转洒水器6具有洒水辊一6.1和洒水辊二6.11,

所述洒水辊一6.1具有水腔一6.2,洒水辊一6.1套接在出水管一7.1上,所述水腔一6.2用于存储出水管一7.1流出的水,所述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洒水孔一6.3,所述洒水孔一6.3能够将水腔一6.2中的水排出,

所述洒水辊二6.11具有水腔二6.12,洒水辊二6.11套接在出水管二7.2上,所述水腔二6.12用于存储出水管二7.2流出的水,所述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洒水孔二6.13,所述洒水孔二6.13能够将水腔二6.12中的水排出,

所述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环形凸起一6.4,所述出水管一7.1的外周设置有卡接槽一6.5,所述环形凸起一6.4与卡接槽一6.5配合,且能够使洒水辊一6.1绕出水管一7.1转动,

所述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环形凸起二6.14,所述出水管二7.2的外周设置有卡接槽二6.15,所述环形凸起二6.14与卡接槽二6.15配合,且能够使洒水辊二6.11绕出水管二7.2转动,

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连接轴一6.6,所述驱动杆一5.7连接连接轴一6.6,

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连接轴二6.16,所述驱动杆二5.17连接连接轴二6.1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一6.6不在洒水辊一6.1的旋转轴上,所述连接轴二6.16不在洒水辊二6.11的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一5.7和驱动杆二5.17的长度不相等。

本发明体积小,便于进入工地进行工作,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动的洒水装置,能够有效的在破碎的下部就直接进行抑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破碎车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破碎车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洒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1、车轮2、连接杆3、把手4、钎杆一5.1、连杆一5.2、驱动轮一5.3、固定杆一5.4、电机一5.5、皮带一5.6、驱动杆一5.7、从动轮一5.8、主动轮一5.9、钎杆二5.11、连杆二5.12、驱动轮二5.13、固定杆二5.14、电机二5.15、皮带二5.16、驱动杆二5.17、从动轮二5.18、主动轮二5.19、旋转洒水器6、洒水辊一6.1、水腔一6.2、洒水孔一6.3、环形凸起一6.4、卡接槽一6.5、连接轴一6.6、洒水辊二6.11、水腔二6.12、洒水孔二6.13、环形凸起二6.14、卡接槽二6.15、连接轴二6.16、水管7、出水管一7.1、出水管二7.2、水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工地碎石路面破碎用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为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具有车架1,车架1下方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架1通过连接杆3连接把手4,所述车架1内部铰接钎杆一5.1和钎杆二5.11,

所述钎杆一5.1通过连杆一5.2连接驱动轮一5.3,所述连杆一5.2一端通过铰接座与钎杆一5.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驱动轮一5.3上(连接在非转动轴上),所述驱动轮一5.3的旋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杆一5.4上,所述驱动轮一5.3通过与电机一5.5连接的皮带一5.6驱动旋转,驱动杆一5.7一端铰接在钎杆一5.1上,另一端连接旋转洒水器6的一端,

所述钎杆二5.11通过连杆二5.12连接驱动轮二5.13,所述连杆二5.12一端通过铰接座与钎杆二5.1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驱动轮二5.13上(连接在非转动轴上),所述驱动轮二5.13的旋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杆二5.14上,所述驱动轮二5.13通过与电机二5.15连接的皮带二5.16驱动旋转,驱动杆二5.17一端铰接在钎杆二5.11上,另一端连接旋转洒水器6的另一端,

在驱动杆一5.7和驱动杆二5.17的共同驱动下旋转洒水器6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旋转洒水器6中的水洒向外洒出,

所述旋转洒水器6连接水管7,所述水管7连接有水箱8。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8设置在车架1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一5.3轴连接从动轮一5.8,所述电机一5.5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一5.9,所述主动轮一5.9通过皮带一5.6连接从动轮一5.8,

所述驱动轮二5.13轴连接从动轮二5.18,所述电机二5.15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二5.19,所述主动轮二5.19通过皮带二5.16连接从动轮二5.18。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7具有出水管一7.1和出水管二7.2,

所述旋转洒水器6具有洒水辊一6.1和洒水辊二6.11,

所述洒水辊一6.1具有水腔一6.2,洒水辊一6.1套接在出水管一7.1上,所述水腔一6.2用于存储出水管一7.1流出的水,所述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洒水孔一6.3,所述洒水孔一6.3能够将水腔一6.2中的水排出,

所述洒水辊二6.11具有水腔二6.12,洒水辊二6.11套接在出水管二7.2上,所述水腔二6.12用于存储出水管二7.2流出的水,所述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洒水孔二6.13,所述洒水孔二6.13能够将水腔二6.12中的水排出,

所述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环形凸起一6.4,所述出水管一7.1的外周设置有卡接槽一6.5,所述环形凸起一6.4与卡接槽一6.5配合,且能够使洒水辊一6.1绕出水管一7.1转动,

所述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环形凸起二6.14,所述出水管二7.2的外周设置有卡接槽二6.15,所述环形凸起二6.14与卡接槽二6.15配合,且能够使洒水辊二6.11绕出水管二7.2转动,

洒水辊一6.1上设置有连接轴一6.6,所述驱动杆一5.7连接连接轴一6.6,

洒水辊二6.11上设置有连接轴二6.16,所述驱动杆二5.17连接连接轴二6.1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一6.6不在洒水辊一6.1的旋转轴上,所述连接轴二6.16不在洒水辊二6.11的旋转轴上。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电机一5.5和电机二5.15分别带动驱动轮一5.3和驱动轮二5.13旋转,驱动轮一5.3和驱动轮二5.13旋转的旋转能够带动钎杆一5.1和钎杆二5.11上下运动,所有的钎杆与路面接触部都设计成锥形,所述驱动杆一5.7和驱动杆二5.17的长度设计成不同或将连接轴一6.6和连接轴二6.16的位置设计成不成中心对称,从而使得驱动杆一5.7和驱动杆二5.17与旋转洒水器6配合转动时不会同时处于死点的位置,这样就回想形成锁死的现象,保证了旋转洒水器6能够正常的旋转。

水箱8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水管7分别经过出水管一7.1和出水管二7.2流入到水腔一6.2和水腔二6.12中,洒水孔一6.3和洒水孔二6.13直径设计的比较小,以至于在洒水辊一6.1和洒水辊二6.11不旋转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不会从孔中流出,在破碎机工作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会被从洒水孔一6.3和洒水孔二6.13中甩出,从而对破碎中产生的灰尘起到抑尘的作用。

本发明体积小,便于进入工地进行工作,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动的洒水装置,能够有效的在破碎的下部就直接进行抑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