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0238发布日期:2019-06-11 22:4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当先民创造独木桥时,最早的桥便出现了两墩架一梁,成为了人类桥梁史上最简洁、最经典的造型是为“梁桥”。一般梁桥多为简支梁或连续梁。简支梁,即指梁的两端搁置在支座上,支座仅约束梁的垂直位移,梁端可自由转动;为使整个梁不产生水平移动,在一端加设水平约束,该处的支座称为铰支座,另一端不加水平约束的支座称为滚动支座;只有两端支撑在柱子上的梁,主要承受正弯矩,一般为静定结构;体系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支座移动等都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受力简单。连续梁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的梁,连续梁有中间支座,所以它的变形和内力通常比单跨梁要小,因而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机件中应用很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解决了单一采用简支梁变形较大,且单一采用连续梁时墩柱受力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包括至少一个梁体、悬挑架、墩顶、用于进行水平和竖直约束的双向支座、用于进行竖向约束的单向支座;相邻两个所述梁体分别通过所述单向支座、所述双向支座设置于所述悬挑架上,所述墩顶固定于所述悬挑架底部;所述单向支座、所述双向支座均为拉压支座。

更优地,还包括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设置于所述悬挑架与所述墩顶之间。

更优地,两个所述梁体分别为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包括第一上翼板、第一下翼板和第一腹板;所述第二工字钢包括第二上翼板、第二下翼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一下翼板之间;所述第二腹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之间;所述悬挑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上翼板和所述第一下翼板之间,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单向支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上,所述悬挑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之间,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双向支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工字钢上。

更优地,所述单向支座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所述悬挑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所述悬挑架的第一端还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顶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上翼板上,所述第一底板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下翼板上,所述第二顶板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上翼板上,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四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下翼板上。

更优地,所述双向支座包括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第三滚轮组和第四滚轮组;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所述第二滚轮组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滑轮组、所述第四滑轮组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和所述第二下翼板之间。

更优地,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滚轴,所述第三滚轮组包括第三滚轮和第三滚轴,所述第四滚轮组包括第四滚轮和第四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穿过所述第一滚轮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滚轮的顶部紧贴所述第二上翼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滚轴穿过所述第二滚轮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滚轮的底部紧贴所述第二下翼板的顶部;所述第三滚轴穿过所述第三滚轮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三滚轮的顶部紧贴所述第二上翼板的底部;所述第四滚轴穿过所述第四滚轮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四滚轮的底部紧贴所述第二下翼板的顶部。

更优地,所述连接支座包括销轴、立板、水平板、连接螺栓;所述悬挑架的第二端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立板的顶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立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水平板上,所述水平板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固定于所述墩顶上,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进行固定。

更优地,所述连接支座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更优地,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工字钢之间,且格栅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二工字钢的顶部齐平,所述格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上,所述格栅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工字钢上。

更优地,所述格栅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上,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工字钢上;所述格栅为菱形格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滚动构件和格栅,在工字梁两端实现转角约束,释放工字梁一端的纵向约束,使墩顶的受力均匀,该受力力介于简支梁与连续梁之间的受力,增加本发明的刚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本发明为半简支结构,具有预制拼装的优点,施工简便,节省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的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的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的图2的c-c剖面图。

其中:

1-梁体、11-第一工字钢、111-第一上翼板、112-第一下翼板、113-第一腹板;12-第二工字钢、121-第二上翼板、122-第二下翼板、123-第二腹板、2-悬挑架、21-第一顶板、22-第一底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顶板、25-第二底板、26-第二侧板、3-墩顶、4-单向支座、41-第一螺栓、42-第二螺栓、43-第三螺栓、44-第四螺栓、5-双向支座、51-第一滚轮组、511-第一滚轮、512-第一滚轴、52-第二滚轮组、521-第二滚轮、522-第二滚轴、53-第三滚轮组、531-第三滚轮521、532-第三滚轴、54-第四滚轮组、541-第四滚轮、542-第四滚轴、6-连接支座、61-销轴、62-立板、63-水平板、64-连接螺栓、65-加强板、7-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包括至少一个梁体1、悬挑架2、墩顶3、用于进行竖向约束的单向支座4、用于进行水平和竖直约束的双向支座5;相邻两个所述梁体1分别通过所述单向支座4、所述双向支座5设置于所述悬挑架上,所述墩顶3固定于所述悬挑架2底部;所述单向支座4、所述双向支座5均为拉压支座。

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还包括连接支座6,所述连接支座6设置于所述悬挑架2与所述墩顶3之间。

实施例一:

如图2-5所示,梁体1分别为第一工字钢11、第二工字钢12;所述第一工字钢11包括第一上翼板111、第一下翼板112和第一腹板113;所述第二工字钢12包括第二上翼板121、第二下翼板122和第二腹板123;所述第一腹板113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翼板111和所述第一下翼板112之间;所述第二腹板123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121和所述第二下翼板122之间;所述悬挑架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上翼板111和所述第一下翼板112之间,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单向支座4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上,所述悬挑架2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上翼板121和所述第二下翼板122之间,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双向支座5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工字钢12上。

单向支座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第四螺栓44;所述悬挑架2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顶板21、第一底板22和第一侧板23,所述第一侧板23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21与所述第一底板22之间;所述悬挑架2的第一端还包括第二顶板24、第二底板25和第二侧板26,所述第二侧板26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板24与所述第二底板25之间;所述第一顶板21通过所述第一螺栓41固定于所述第一上翼板111上,所述第一底板22通过所述第二螺栓42固定于所述第一下翼板112上,所述第二顶板24通过所述第三螺栓43固定于所述第一上翼板111上,所述第二底板25通过所述第四螺栓44固定于所述第一下翼板112上。

双向支座5包括第一滚轮组51、第二滚轮组52、第三滚轮组53和第四滚轮组54;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3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51、所述第二滚轮组5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121和所述第二下翼板122之间;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6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滑轮组53、所述第四滑轮组5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翼板121和所述第二下翼板122之间。

第一滚轮组51包括第一滚轮511和第一滚轴512,所述第二滚轮组52包括第二滚轮521和第二滚轴522,所述第三滚轮组53包括第三滚轮531和第三滚轴532,所述第四滚轮组54包括第四滚轮541和第四滚轴542;所述第一滚轴512穿过所述第一滚轮511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3之间,所述第一滚轮511的顶部紧贴所述第二上翼板121的底部;所述第二滚轴522穿过所述第二滚轮521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3之间,所述第二滚轮521的底部紧贴所述第二下翼板122的顶部;所述第三滚轴532穿过所述第三滚轮531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6之间,所述第三滚轮531的顶部紧贴所述第二上翼板121的底部;所述第四滚轴542穿过所述第四滚轮541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6之间,所述第四滚轮541的底部紧贴所述第二下翼板122的顶部。

连接支座6包括销轴61、立板62、水平板63、连接螺栓64;所述悬挑架2的第二端包括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6;所述立板62的顶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3、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6的外侧,所述立板6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水平板63上,所述水平板63通过所述连接螺栓64固定于所述墩顶3上,所述销轴61穿过所述立板62、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6进行固定。

连接支座还包括加强板65,所述加强板65设置于所述立板62与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6之间。

可伸缩半简支半连续可拼装梁还包括格栅7,所述格栅7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2之间,且格栅7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11、所述第二工字钢12的顶部齐平,所述格栅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上,所述格栅7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工字钢12上。

进一步,格栅7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1上,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工字钢12上;所述格栅7为菱形格栅。

本发明在桥梁中,实现仅转角限制的目的,提高受力的同时,具有简支梁的特点;本发明是一种受力趋近于连续梁,结构趋近于简支梁的装置,本发明集合了以上两种梁型的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滚动构件和格栅,在工字梁两端实现转角约束,释放工字梁一端的纵向约束,使墩顶的受力均匀,该受力力介于简支梁与连续梁之间的受力,增加本发明的刚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本发明为半简支结构,具有预制拼装的优点,施工简便,节省施工周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