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111发布日期:2018-09-07 21:4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



背景技术:

跨座式轨道交通在有较大跨越需求时通常采用梁上托梁的结构形式,即一定跨度简支轨道梁(一般在25m左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端下设置可抗拉支座,支座下设承轨台,承轨台固定在托梁上,该种类型的承轨台仅承受支座传来压力或拉力,横向弯矩。承轨台为柱式结构,按短柱结构配置普通钢筋以满足其受力要求。

当取消支座,采用钢轨道梁和托梁共同作用方案时,钢轨道梁全桥通长设置,承轨台每2~20m设置0.02~0.2m断缝,不参与全桥整体受力,承轨台除承受钢轨道梁传来的压力或拉力、横向弯矩外,还承受纵向剪力以及纵向弯矩,受力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其能保证钢轨道梁和混凝土托梁的共同受力,进而降低了承轨台高度,减少了局部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其包括:

托梁;

至少一个承轨台主体,其沿所述托梁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托梁上;

钢轨道梁,其沿所述托梁延伸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承轨台主体上;

以及预埋钢筋组件,其部分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内,部分位于所述托梁内。

优选的,所述钢轨道梁包括钢轨道梁底板和钢轨道梁腹板。

优选的,每一腹板的正下方、与所述腹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抗剪钢板;每一所述抗剪钢板均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内,且每一所述抗剪钢板的上端面均与所述钢轨道梁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一所述抗剪钢板上、沿所述托梁延伸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排开孔;

每一所述承轨台主体内均设有若干抗剪钢筋,且所述抗剪钢筋的一端穿过一抗剪钢板上的开孔,另一端穿过另一抗剪钢板上的开孔。

优选的,所述预埋钢筋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预埋钢筋以及若干第二预埋钢筋;

所述第一预埋钢筋及第二预埋钢筋均呈“[”型,且均包括:上部、与所述上部平行的下部以及连接所述上部和下部的中间部;

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上部及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上部均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内,且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下部及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下部均位于所述托梁内。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上部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在所述抗剪钢筋上,且使得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上部和下部均平行于所述托梁的延伸方向。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上部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在所述抗剪钢筋上,且使得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上部和下部均垂直于所述托梁的延伸方向。

优选的,所述钢轨道梁底板上间隔设置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保证了钢轨道梁与混凝土托梁之间的牢固连接,使之共同参与结构整体受力,从而降低承轨台高度,减少了局部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的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的立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预埋钢筋以及第二预埋钢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预埋钢筋以及抗剪钢筋的立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预埋钢筋以及抗剪钢筋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包括:托梁11;至少一个承轨台主体5,其沿所述托梁11延伸方向(即图2中的箭头X所指方向,同时也是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托梁11上;包括钢轨道梁底板3和钢轨道梁腹板2的钢轨道梁1,其沿所述托梁延伸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承轨台主体5上;以及预埋钢筋组件,其部分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5内,部分位于所述托梁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轨台主体5由混凝体浇筑而成,且所述承轨台主体5的数量可根据线路的长度选择,当具有若干所述承轨台主体5时,如图2所示,相邻两承轨台主体5之间形成有承轨台断缝101。

进一步的,所述钢轨道梁腹板2设置于钢轨道梁1两侧,且每一钢轨道梁腹板2的正下方、与所述腹板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抗剪钢板6;每一所述抗剪钢板6均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5内,且每一所述抗剪钢板6的上端面均与钢轨道梁底板3的下端面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每一所述抗剪钢板6上、沿所述托梁11延伸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排开孔;同时,每一所述承轨台主体5内均设有若干抗剪钢筋9,且所述抗剪钢筋9的一端穿过一抗剪钢板6上的开孔,另一端穿过另一抗剪钢板6上的开孔;

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抗剪钢板6上、沿所述抗剪钢板6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排开孔,且穿设在开孔中的抗剪钢筋9相互平行,每一所述抗剪钢筋9均平行于所述托梁11的上表面,由此形成上下两排平行的抗剪钢筋9。由此,通过所述抗剪钢筋9和抗剪钢板6增强结构整体的抗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所述抗剪钢板6上开设的开孔的排数以及抗剪钢筋9的排数可根据实际的抗剪和受力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预埋钢筋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预埋钢筋7以及若干第二预埋钢筋8;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及第二预埋钢筋8均呈“[”型,且均包括:上部10、与所述上部平行的下部12以及连接所述上部和下部的中间部13;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及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8的上部10均位于所述承轨台主体5内,下部12均位于所述托梁11内。

具体的,如图2,4所示,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的上部10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在所述抗剪钢筋9上,且使得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的上部10和下部13均平行于所述托梁的延伸方向X。且为保证受力均匀,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的上部10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在最上排的所述抗剪钢筋9上,且同时所述第一预埋钢筋7沿所述承轨台主体5的竖直中心轴线Y(如图1所示)对称。

如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8的上部10钩挂或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在所述抗剪钢筋9上,且使得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8的上部10和下部13均垂直于所述托梁11的延伸方向(即图4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同样的,为保证受力均匀,每一所述二预埋钢筋8的上部10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在最上排的所述抗剪钢筋9上,且同时所述二预埋钢筋8沿所述承轨台主体5的竖直中心轴线Y(如图1所示)对称。

此外,为在进行承轨台主体5的混凝土浇筑时便于排气,保证混凝土密实,所述钢轨道梁底板3的上间隔设置有排气孔4,优选的,所述排气孔4均设置在所述钢轨道梁底板3的中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完成所述托梁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将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下部、部分中间部,以及第二预埋钢筋的下部、部分中间部均预埋在所述托梁内;

S2、吊装所述钢轨道梁就位,并调整所述钢轨道梁线形

S3、每一腹板的正下方、与所述腹板对应的位置设置一抗剪钢板;且在每一所述抗剪钢板上、沿所述托梁延伸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排开孔,并在所述开孔内穿设所述抗剪钢筋;

S4、将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上部以及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上部均钩挂或固定连接在所述抗剪钢筋上,且使得每一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的上部和下部均平行于所述托梁的延伸方向,以及使得每一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的上部和下部均垂直于所述托梁的延伸方向;

以及S5、浇筑形成所述承轨台主体。

优选的,所述S2、S3之间还包括S2a:在所述钢轨道梁的钢轨道底板上间隔设置有排气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二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组合桥承轨台及其施工方法,其能保证钢轨道梁和混凝土托梁的共同受力,进而降低了承轨台高度,减少了局部应力集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