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0958发布日期:2018-10-16 19:1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属于桥梁建筑施工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公路桥梁建设中,需要在预制梁场生产箱型梁,箱型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箱型梁的侧部还设有横隔梁,箱型梁均采用包括内模、底模及外侧模板制成的模具制造,在制造时,工人借助吊机配合,将外模板安装上,与内模、底模形成模腔,然后再以模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填充模腔,得到模料凝固后,再通过人工将外侧模板拆卸下来,从而完成T形梁、箱型梁的预制,而后吊机再移动到另一个施工台座上进行下一箱型梁的生产。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120243917.6的一种桥梁梁体施工装置,包括:基座,其下方设有若干个沿纵向滚动的滚轮,所述滚轮连接有驱动机构;移动车,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方,所述移动车通过一液压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一与外侧模板配合的斜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立杆、横杆,所述横杆分别与立杆及斜支撑板固定,所述立杆的上部还活动地连接有一拉杆座,所述拉杆座,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重量,使得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挤压会导致桥梁施工安全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重量,使得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挤压会导致桥梁施工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涵身、帽石、端墙、锥体、出入口销砌、桥梁、翼墙、沉降缝、基石、连接装置,所述涵身与沉降缝相连接,所述帽石的下表面与翼墙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端墙的前表面与锥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入口销砌与桥梁相连接,所述翼墙与端墙的后表面相连接,所述基石与连接装置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沥青层、后浇混凝土、锚筋、异形钢、胶条、预埋筋、缓冲块、横穿筋,所述沥青层的侧表面与后浇混凝土相连接,所述锚筋与预埋筋相连接,所述异形钢的内表面设有胶条,所述预埋筋的外表面与横穿筋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后浇混凝土与缓冲块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后浇混凝土内设有锚筋,所述后浇混凝土内设有预埋筋,所述异形钢的外表面与锚筋相连接,所述异形钢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块,所述后浇混凝土内设有横穿筋,所述异形钢的外表面与后浇混凝土相连接,所述沥青层的下表面与基石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涵身与桥梁相连接,所述帽石的外表面与端墙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锥体的下表面与出入口销砌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桥梁与翼墙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石与出入口销砌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销砌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横穿筋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横穿筋为钢材制成的,抗拉性较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结构上设有连接装置,基石与连接装置相连接,当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重力原因会使得桥梁建筑材料所产生位移,导致桥面变形桥梁建筑材料被拉断,通过连接装置来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当重力原因导致涵身下沉挤压桥梁向侧面移动时,通过预埋筋和锚筋来防止桥梁的移动,通过横穿筋来加强其支撑力,再通过缓冲块来减轻预埋筋和锚筋的压力,通过预埋筋与基石的连接可以带动提供加强固定的效果,该连接装置为柔性连接结构可以调节桥梁施工过程中由重力原因导致桥梁建筑材料被拉断的现象,柔性连接使得该现象可以得到缓解且可以调整,大大提高了桥梁施工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涵身-1、帽石-2、端墙-3、锥体-4、出入口销砌-5、桥梁-6、翼墙-7、沉降缝-8、基石-9、连接装置-10、沥青层-1001、后浇混凝土-1002、锚筋-1003、异形钢-1004、胶条-1005、预埋筋-1006、缓冲块-1007、横穿筋-10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连接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涵身1、帽石2、端墙3、锥体4、出入口销砌5、桥梁6、翼墙7、沉降缝8、基石9、连接装置10,所述涵身1与沉降缝8相连接,所述帽石2的下表面与翼墙7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端墙3的前表面与锥体4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入口销砌5与桥梁6相连接,所述翼墙7与端墙3的后表面相连接,所述基石9与连接装置10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0包括沥青层1001、后浇混凝土1002、锚筋1003、异形钢1004、胶条1005、预埋筋1006、缓冲块1007、横穿筋1008,所述沥青层1001的侧表面与后浇混凝土1002相连接,所述锚筋1003与预埋筋1006相连接,所述异形钢1004的内表面设有胶条1005,所述预埋筋1006的外表面与横穿筋1008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与缓冲块1007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锚筋1003,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预埋筋1006,所述异形钢1004的外表面与锚筋1003相连接,所述异形钢1004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块1007,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横穿筋1008,所述异形钢1004的外表面与后浇混凝土1002相连接,所述沥青层1001的下表面与基石9相连接,所述涵身1与桥梁6相连接,所述帽石2的外表面与端墙3相连接,所述锥体4的下表面与出入口销砌5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桥梁6与翼墙7相连接,所述基石9与出入口销砌5相连接,所述出入口销砌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横穿筋1008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横穿筋1008为钢材制成的,抗拉性较强。

本专利所说的桥梁6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所述锚筋1003指的是把预埋件与混凝土锚固连接的钢筋。

在进行使用时当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重力原因会使得桥梁建筑材料所产生位移,通过预埋筋1006和锚筋1003来防止桥梁6的移动,通过横穿筋1008来加强其支撑力,再通过缓冲块1007来减轻预埋筋1006和锚筋1003的压力,通过预埋筋1006与基石9的连接可以带动提供加强固定的效果,再通过异形钢1004中的胶条1005来防止杂物掉入发生阻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重量,使得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挤压会导致桥梁施工安全性下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连接装置,基石与连接装置相连接,当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重力原因会使得桥梁建筑材料所产生位移,导致桥面变形桥梁建筑材料被拉断,通过连接装置来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当重力原因导致涵身下沉挤压桥梁向侧面移动时,通过预埋筋和锚筋来防止桥梁的移动,通过横穿筋来加强其支撑力,再通过缓冲块来减轻预埋筋和锚筋的压力,通过预埋筋与基石的连接可以带动提供加强固定的效果,该连接装置为柔性连接结构可以调节桥梁施工过程中由重力原因导致桥梁建筑材料被拉断的现象,柔性连接使得该现象可以得到缓解且可以调整,大大提高了桥梁施工时的安全性,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连接装置10包括沥青层1001、后浇混凝土1002、锚筋1003、异形钢1004、胶条1005、预埋筋1006、缓冲块1007、横穿筋1008,所述沥青层1001的侧表面与后浇混凝土1002相连接,所述锚筋1003与预埋筋1006相连接,所述异形钢1004的内表面设有胶条1005,所述预埋筋1006的外表面与横穿筋1008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与缓冲块1007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锚筋1003,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预埋筋1006,所述异形钢1004的外表面与锚筋1003相连接,所述异形钢1004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块1007,所述后浇混凝土1002内设有横穿筋1008,所述异形钢1004的外表面与后浇混凝土1002相连接,所述沥青层1001的下表面与基石9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