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5958发布日期:2018-09-21 23: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在桥面上建造索塔以及在索塔上向桥面一侧或两侧牵引多根斜拉索,由于索塔的形状以及建造位置不同,站在桥面上朝桥面长度延伸方向观察,两侧的斜拉索呈现A形或H形。

在现代斜拉桥建造中,照明路灯广泛采用垂直式灯杆。尤其是两侧的斜拉索呈现A形的斜拉桥,设于桥面上的垂直式灯杆存在以下弊端:由于拉索与桥面成锐角,垂直式灯杆设置的位置需避开与斜拉索的空间相交位置,致使设置于灯杆顶部的各灯具间距不一致,桥面照明范围不均匀,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影响夜间行车舒适性,增加桥上行车的安全隐患;灯杆的不均匀布置降低了桥梁的对称美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灯具位于参考空间内,保证灯具的光线不会被斜拉索遮挡,同时各灯具等间距布置,保证了桥面照明范围的均匀性,避免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而影响夜间行车舒适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其包括:

斜拉桥,所述斜拉桥桥面两侧均设有多根斜拉索;所述斜拉桥桥面设置所述斜拉索的区域定义为安置区;所述斜拉索底端沿所述斜拉桥桥面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定义为参考线,所述参考线与所述斜拉索所在的直线定义一个第一参考平面,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与所述斜拉桥桥面所夹的空间定义为参考空间;

多个路灯,所述路灯设于所述斜拉桥桥面上且位于所述安置区;所述路灯包括位于其中一所述斜拉索旁的灯杆和连接于所述灯杆顶端的灯具;至少部分所述灯具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参考空间内,同时,在所述斜拉桥桥面同侧的各所述灯具沿所述斜拉桥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灯具均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参考空间内。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灯杆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参考空间内。

进一步地,各所述灯杆均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参考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灯杆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第一参考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灯杆与对应所述斜拉索平行。

进一步地,各所述灯杆顶端与所述斜拉桥桥面之间的铅直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在所述斜拉桥桥面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与所述斜拉索所在的直线定义一个第二参考平面;所述灯杆位于对应所述斜拉索的第二参考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灯杆与对应所述斜拉索平行。

进一步地,各所述灯杆顶端与所述斜拉桥桥面之间的铅直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将灯具设于参考空间内,灯具发射的光不会被旁边的斜拉索挡住,因此,可以有效地保证照明效果。而各灯具沿斜拉桥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不会出现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保证了桥面照明范围的均匀性,避免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而影响夜间行车舒适性,降低桥上行车的安全隐患。

(2)灯杆位于第一参考平面内,在确保照明效果的前提下,人站在桥面上朝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看过去,斜拉索不会突兀地出现在斜拉索上方或下方,路灯更好地融入到桥梁美学中,使得斜拉桥外形更加美观。

(3)灯杆与对应斜拉索平行设置,沿着桥面宽度延伸方向看过去,灯杆与对应斜拉索平行,呈现出一种平行的美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图1右视图。

图中:A、参考线;B、安置区;1、斜拉桥;10、斜拉索;2、路灯;20、灯杆;21、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斜拉桥,其包括斜拉桥1、多个路灯2;斜拉桥1桥面两侧均设有多根斜拉索10;斜拉桥1桥面设置斜拉索10的区域定义为安置区B,也就是,沿桥面长度延伸方向,从桥面两侧的第一根斜拉索10开始,分别到桥面两侧的最后一根斜拉索10结束,桥面的这一区域被定义为安置区B,桥面的剩余的区域,也就是安置区B两端分别到桥头和桥尾的区域,因为没有设置斜拉索10,故不属于安置区B,桥面这一剩余的区域上的路灯2,也即桥面的非安置区可以采用垂直式的灯杆;斜拉索10底端沿斜拉桥1桥面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定义为参考线A,也就是说,沿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的竖直平面与桥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相交形成一条直线,同时斜拉索10与桥面相交的端点在这条直线上,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参考线A,如果斜拉桥1桥面同侧的各个斜拉索10底端与桥面相交的端点沿桥面长度延伸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些斜拉索10的参考线A重合,就如附图中的情形,如果斜拉桥1桥面同侧的各个斜拉索10底端与桥面相交的端点沿桥面长度延伸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些斜拉索10的参考线A互相平行,附图中未画出;参考线A与斜拉索10所在的直线定义一个第一参考平面,第一参考平面与斜拉桥1桥面所夹的空间定义为参考空间;路灯2设于斜拉桥1桥面上且位于安置区B;路灯2包括位于其中一斜拉索10旁的灯杆20和连接于灯杆20顶端的灯具21;至少部分灯具21位于对应斜拉索10的参考空间内,同时,在斜拉桥1桥面同侧的各灯具21沿斜拉桥1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

由于将灯具21设于参考空间内,灯具21发射的光不会被旁边的斜拉索10挡住,因此,可以有效地保证照明效果。而各灯具21沿斜拉桥1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不会出现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保证了桥面照明范围的均匀性,避免灯光局部过亮或过暗而影响夜间行车舒适性,降低桥上行车的安全隐患。

当然,各灯具21最好都布置于对应斜拉索10的参考空间内。

各灯杆20均位于对应斜拉索10的参考空间内,最好是灯杆20位于对应斜拉索10的第一参考平面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确保照明效果的前提下,人站在桥面上朝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看过去,灯杆20不会突兀地出现在斜拉索10上方或下方,路灯更好地融入到桥梁美学中,使得斜拉桥外形更加美观。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灯杆20与对应斜拉索10平行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沿着桥面宽度延伸方向看过去,灯杆20与对应斜拉索10平行,呈现出一种平行的美学。

各灯杆20顶端与斜拉桥1桥面之间的铅直高度相等。尽可能保证光线照射到桥面的亮度一致,避免桥面明暗不同而影响夜间行车的舒适性,降低桥上行车的安全隐患;人站在桥面上朝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看过去,各灯杆20的高度相同,使得斜拉桥外形更加美观。

斜拉索10在斜拉桥1桥面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与斜拉索10所在的直线定义一个第二参考平面;灯杆20位于对应斜拉索10的第二参考平面内,更好地,灯杆20上的灯具21也位于第二参考平面内,同时,灯杆20与对应斜拉索10平行。无论是人站在桥面上朝桥面长度延伸方向看过去,还是沿着桥面宽度延伸方向看过去,路灯更好地融入到桥梁美学中,使得斜拉桥外形更加美观。

各灯杆20顶端与斜拉桥1桥面之间的铅直高度相等。

当然,在路灯安置于桥面上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尺寸。

此外,针对两侧的斜拉索呈现H形的斜拉桥,也就是桥面两侧的斜拉索分别位于两个竖直平面内,这两个竖直平面平行,对于这类斜拉桥,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路灯设计,使灯杆与邻近的斜拉索平行设置,灯杆顶端与桥面的铅垂高度相等,沿着桥面宽度延伸方向看过去,灯杆与对应斜拉索平行,呈现出一种平行的美学,附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