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058发布日期:2018-09-11 19:5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环卫清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扫车在清扫灰尘时常常会出现扬尘的情况,尤其是在天气温度较高时,由于盘式扫把转动在车底引起的气体涡流,大量的灰尘从车体下飘出,不利于清扫车清扫。

现检索到公告号为CN205369135U,公告日为2016年1月29日的中国专利,该方案公开了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包括吸附筒、过滤网、吸风筒、吸风叶片和驱动电机,过滤网置于吸附筒内,吸风叶片置于吸风筒内,吸风筒与吸附筒连通设置,吸风叶片与驱动电机连接。

上述文件中的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驱动电机带动吸风叶片转动,将携带有大量灰尘的空气经吸附筒吸进吸风筒内,过滤网对进入吸风筒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但是,在吸风叶片转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气流,气流使得部分携带有大量灰尘的空气四处流动而无法进入吸风筒内,这些四处流动的携带有大量灰尘的空气仍会污染环境,并影响行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具有减少残留的流动灰尘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包括吸尘箱、与吸尘箱连通的吸尘筒、置于吸尘箱内的吸风叶片、与吸风叶片驱动连接的电机和过滤网,还包括水箱和对称设置在水箱两侧的喷洒水管,水箱连通设置有水泵,水泵设有与喷洒水管连通的通水管,水泵与电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喷洒水管,在吸尘筒吸收流动灰尘后,喷洒水管向两侧喷洒水,便于降低残留流动灰尘的流动性,减少残留流动灰尘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利用水泵与电机电连接,使得喷洒水管与吸尘筒同时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喷洒水管的管口朝水箱背向吸尘箱的一侧相互靠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尘筒吸收流动灰尘的过程中,减少喷洒水管将水喷洒到吸尘筒吸收灰尘的区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喷洒水管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喷洒水管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度至12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妨碍吸尘筒吸尘的情况发生,便于扩大喷洒水管向吸尘箱两侧的喷洒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两侧均至少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喷洒水管,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喷洒水管沿圆弧轨迹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至少三个喷洒水管,便于增大喷洒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喷洒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喷洒水管之间形成的圆心角度数为10度至15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相邻喷洒水管的喷洒水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喷洒水管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水管的管口设有扁嘴口,扁嘴口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扁嘴口,便于提高喷洒水管的出水速度,增大喷洒水管的喷洒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扁嘴口的宽度为2mm至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喷洒水管的喷洒流量,便于水箱长时间向喷洒水管供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尘箱的对称侧面转动连接有箱门,吸尘筒与箱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箱门与吸尘箱转动连接,便于将箱门打开后清理吸尘箱内部的灰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喷洒水管,在吸尘筒吸收流动灰尘后,喷洒水管向两侧喷洒水,便于降低残留流动灰尘的流动性,减少残留流动灰尘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利用水泵与电机电连接,使得喷洒水管与吸尘筒同时启闭;利用相互靠拢的喷洒水管,减少喷洒水管将水喷洒到吸尘筒吸收灰尘的区域的情况发生;利用扁嘴口,便于提高喷洒水管的出水速度,增大喷洒水管的喷洒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吸尘箱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吸尘箱;11、箱门;12、吸尘筒;13、吸尘室;14、刷辊;15、刷毛;16、过滤室;17、过滤网;18、吸风筒;2、电机;21、主动轮;22、从动轮;23、齿轮皮带;3、水箱;31、水泵;32、抽水管;33、通水管;34、喷洒水管;35、扁嘴口;36、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道路粉尘过滤清洁装置,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吸尘箱1和吸尘筒12,吸尘箱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对称侧面均连通设有两个吸尘筒12,同一侧的两个吸尘筒12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吸尘箱1内设有过滤室16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吸尘室13,过滤室16位于两个吸尘室13之间并与两侧吸尘室13连通。两个吸尘室13分别与吸尘箱1两侧的吸尘筒12连通设置,吸尘室13内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刷辊14,刷辊14侧壁固定连接有刷毛15。吸尘室13与过滤室16之间设有过滤网17,过滤室16内填充有活性炭(图中为未填充状态)。过滤室16上方设有两端分别与过滤室16和外界连通的吸风筒18,吸风筒18内设有吸风叶片(图中未显示);吸尘箱1顶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的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端部与吸风叶片固定连接。电机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有主动轮21,刷辊14同轴设置有位于吸尘箱1外侧的从动轮22,主动轮21套接有两端分别与两个从动轮22啮合的齿轮皮带23,本实施例中的电机2采用伺服电机。

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吸风叶片转动,使得流动灰尘依次进入吸尘室13、过滤室16和吸风筒18,同时通过齿轮皮带23带动刷辊14转动;在流动灰尘进入吸风筒18的过程中,经刷毛15和过滤网17清理直径较大的杂物,经活性炭清理直径较小的灰尘。

吸尘箱1的对称侧面转动连接有箱门11,吸尘筒12与箱门11固定连接。利用箱门11与吸尘箱1转动连接,便于将箱门11打开后清理吸尘箱1内部的灰尘。

如图1与图3所示,吸尘箱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箱3,水箱3面向吸尘筒12的对称侧面均设有喷洒水管34,水箱3上表面盖合有箱盖36。水箱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31,水泵31设有与水箱3连通设置的抽水管32,水泵31设有两个分别与水箱3两侧的喷洒水管34连通的通水管33。利用喷洒水管34,在吸尘筒12吸收流动灰尘后,喷洒水管34向水箱3的两侧喷洒水,便于降低残留流动灰尘的流动性,减少残留流动灰尘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水泵31与电机2电连接,使得喷洒水管34与吸尘筒12同时启闭。

两侧喷洒水管34的管口朝水箱3背向吸尘箱1的一侧相互靠拢,在吸尘筒12吸收流动灰尘的过程中,减少喷洒水管34将水喷洒到吸尘筒12吸收灰尘的区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喷洒水管34使用的可靠性。

两侧喷洒水管34之间延伸后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度至120度,本实施例中采用120度。在不妨碍吸尘筒12吸尘的情况发生,便于扩大喷洒水管34向吸尘箱1两侧的喷洒面积。

水箱3两侧均至少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喷洒水管34,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喷洒水管34沿圆弧轨迹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采用五个喷洒水管34。利用至少三个喷洒水管34,便于增大喷洒水管34在竖直平面内的喷洒面积。

同一侧相邻喷洒水管34之间形成的圆心角度数为10度至15度,本实施例中采用10度。减少相邻喷洒水管34的喷洒水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喷洒水管34使用的稳定性。

喷洒水管34远离水箱3的管口设有扁嘴口35,扁嘴口35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利用扁嘴口35,便于提高喷洒水管34的出水速度,增大喷洒水管34的喷洒距离。

扁嘴口35的宽度为2mm至5mm,本实施例中采用3mm,降低了喷洒水管34的喷洒流量,便于水箱3长时间向喷洒水管34供水。

工作原理:利用喷洒水管34,在吸尘筒12吸收流动灰尘后,喷洒水管34向两侧喷洒水,便于降低残留流动灰尘的流动性,减少残留流动灰尘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利用水泵31与电机2电连接,使得喷洒水管34与吸尘筒12同时启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