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夯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7311发布日期:2018-11-02 21: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筑路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夯实机。



背景技术:

夯实机,主要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建筑、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上述领域中能够用于桥台背、涵侧、边角转折处、路肩、护坡等公路、铁路路基夯实,堤坝及其护坡夯实,建筑沟槽及回填土夯实,混凝土路面修补夯实,市政边沟、井口、管侧夯实等,必要时用于打拔桩及破碎。

现有技术中的夯实机在工作时由于对地面造成强力冲击,会产生非常大的尘埃,四处飘散影响空气,造成工作环境恶劣,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申请号为CN201621036905.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面夯实机,包括机体、激振板、导向柱、压辊和防护罩,所述机体的左端设有端盖,端盖内安装有电机,机体的底部均布设有四组万向轮组件,端盖的底部下端设有第一柔性挡板,机体内部设有转轴,转轴的左端与电机连接,转轴通过轴承组件固定在机体的侧壁上,转轴上间隔设有两组凸轮组件,导向柱设有两根,两个导向柱分别位于机体的左侧和右侧,导向柱穿过机体的下部,且导向柱的底部焊接有激振板,导向柱与机体之间设有下压簧。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压辊能够对激振板夯实过的地面再次进行压实,从而提高地面被夯实的结实程度,设置的两组柔性挡板能够起到防护作用,能够阻挡在夯实过程中飞溅的石子。

但是其仍然无法解决扬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夯实机,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一种防尘夯实机,包括:

机体;

夯实装置,其包括电机、传动轴、凸轮、导向柱、吸尘罩、压簧和激振板,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电机驱动连接至所述传动轴,所述凸轮驱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机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吸尘罩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吸尘罩具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导向柱通过的导向孔,所述吸尘罩具有一贯通至底部的吸尘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压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连接至所述激振板,所述压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压板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吸尘罩上;

吸尘装置,其包括密封罩、风扇和除尘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吸尘腔内,所述密封罩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除尘器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吸尘罩内;

支撑结构,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机体下端的滚轮。

更优地,所述机体的周侧设置有围挡。

更优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横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夯实机,通过密封罩将激振板收纳在内,防止含有灰尘的气体外逸,风扇转动使气体向除尘器内流动,使进气孔的气流只能单向向除尘罩内流动,避免灰尘通过进气孔外扬,同时也能保证密封罩内气压和大气压的平衡,最终将含有灰尘的气体送入除尘器中,有效降低了扬尘问题,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人体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夯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2-横架,3-电机,4-凸轮,5-压簧,6-导向柱,7-激振板,8-密封罩,9-吸尘罩,10-吸尘器,11-柔性挡板,1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尘夯实机,包括:

机体1;

夯实装置,其包括电机3、传动轴、凸轮4、导向柱6、吸尘罩9、压簧5和激振板7,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电机3驱动连接至所述传动轴,所述凸轮4驱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机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吸尘罩9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吸尘罩9具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导向柱6通过的导向孔,所述吸尘罩9具有一贯通至底部的吸尘腔,所述导向柱6的一端连接有压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连接至所述激振板7,所述压簧5一端抵靠在所述压板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吸尘罩9上;

吸尘装置,其包括密封罩8、风扇12和除尘器10,所述风扇12设置在所述吸尘腔内,所述密封罩8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除尘器10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吸尘罩9内;

支撑结构,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机体1下端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1的周侧设置有围挡11,可以避免夯实过程中击飞的石头等伤人。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横架,便于推送机体1。

使用时,电机3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凸轮4转动,凸轮4周期性的抵压导向柱6上的压板,压板在压簧5的作用下一直抵靠在凸轮4上,最终导向柱6在凸轮4和压簧5的作用下带动激振板7产生周期性上下运动,进而压实地面,在夯实的过程中风扇12转动,将气流送入除尘器10,外界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密封罩8内,保持密封罩8内的气压和外界气压相同,同时使外界气流单向向密封罩8内流动,避免灰尘外扬。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