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030发布日期:2018-11-28 00:2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水中挂篮悬臂施工中钢腹板吊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关于在及使用方法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波形钢腹板箱梁是一种经济、高效、施工简便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彻底地解决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的裂缝问题,对于实现桥梁轻型化,美化桥梁景观,实现桥梁建设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公路大桥钢腹板起吊分为陆上和水上两种起吊方式。陆上钢腹板通过板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塔吊或者汽车吊起吊,人工配合进行安装。但是,水中吊车和塔吊无法满足施工需要,若采用塔吊进行水中钢腹板安装,对于主跨跨径和钢腹板重量达到一定级别的项目,需要中联TC7035B-16塔吊才能安装到位,塔吊安装周期长,费用高。

国内同类桥梁波形钢腹板吊装通过已成型的块段顶面运输至挂篮下方,再通过电动葫芦起吊系统吊装,这样的方法要求铺设钢腹板运输轨道较长、挂篮高度较高、挂篮较重,不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的挂篮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以解决水中吊车和塔吊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安装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以及通过已成型的块段顶面运输方式施工过程中挂篮承重过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包括悬吊挂篮系统、行走系统、模板系统和起吊系统,所述悬吊挂篮系统前端竖直设有前吊带,行走系统通过前吊带和行走吊环设于悬吊挂篮系统下端,模板系统通过前吊带和后吊挂设于行走系统下端,所述起吊系统设于悬吊挂篮系统上部的前端;

所述悬吊挂篮系统包括主桁架,主桁架之间通过前上横梁和联系梁连接,并通过后锚固系统与已浇筑梁段锚固;

所述起吊系统包括设于主桁架上部的鹰架,在鹰架下侧固定设有电动葫芦的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上设有电动葫芦。

优选的,所述鹰架的纵向结构为人字结构或梯形结构,行走轨道的两端与鹰架人字结构或梯形结构的下开口的两端连接,并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轮、外导梁和行走吊环,所述行走轮设于联系梁下侧,外导梁设于已浇筑梁段两侧,前端与前吊带连接,后端通过行走吊环与联系梁连接,行走吊环的一端与联系梁连接,另一端与外导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及垂直设于两者之间的底纵梁,前下横梁前端设有前操作平台,后下横梁后端设有后操作平台;前下横梁与前吊带连接,后下横梁通过后吊挂与已浇筑梁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吊带设于前上横梁上。

优选的,所述主桁架上侧设有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解决了水中吊车和塔吊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安装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以及通过已成型的块段顶面运输方式施工过程中挂篮承重过度的问题,通过挂篮上的鹰架式起吊系统进行水中波形钢腹板的起吊,顺利解决了水中波形钢腹板吊装难题,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通过汽车吊机将运输到岸边的钢腹板吊装在船舶上,船舶将钢腹板运输到挂篮正下方,利用挂篮电动葫芦起吊系统将钢腹板垂直起到到位后在水平运输到安装位置人工配合进行安装。本结构适用于水中、河中、海中等船舶可以通行的波形钢腹板桥梁施工。该设备结构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成本低、效率高,保证水中墩悬臂挂篮施工阶段的顺利推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吊挂篮系统,11-主桁架,12-前上横梁,13-联系梁,14-后锚固系统,15-栏杆,2-行走系统,21-行走轮,22-外导梁,23-行走吊环,3-模板系统,31-前下横梁,32-后下横梁,33-底纵梁,34-前操作平台,35-后操作平台,36-后吊挂,4-起吊系统,41-鹰架,42-行走轨道,43-电动葫芦,44-加强杆,5-前吊带,6-波形钢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鹰架式波形钢腹板吊装装置,包括悬吊挂篮系统1、行走系统2、模板系统3和起吊系统4,所述悬吊挂篮系统1前端竖直设有前吊带5,行走系统2通过前吊带5和行走吊环23设于悬吊挂篮系统1下端,模板系统3通过前吊带5和后吊挂36设于行走系统2下端,所述起吊系统4设于悬吊挂篮系统1上部的前端;

所述悬吊挂篮系统1包括主桁架11,主桁架11之间通过前上横梁12和联系梁13连接,并通过后锚固系统14与已浇筑梁段锚固;

所述起吊系统4包括设于主桁架11上部的鹰架41,在鹰架41下侧固定设有电动葫芦43的行走轨道42,行走轨道42上设有电动葫芦43。

所述鹰架41的纵向结构为人字结构或梯形结构,行走轨道42的两端与鹰架41人字结构或梯形结构的下开口的两端连接,并通过加强杆44固定连接。

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行走轮21、外导梁22和行走吊环23,所述行走轮21设于联系梁13下侧,外导梁22设于已浇筑梁段两侧,前端与前吊带5连接,后端通过行走吊环23与联系梁13连接,行走吊环23的一端与联系梁13连接,另一端与外导梁22连接。

所述模板系统3包括前下横梁31、后下横梁32及垂直设于两者之间的底纵梁33,前下横梁31前端设有前操作平台34,后下横梁32后端设有后操作平台35;前下横梁31与前吊带5连接,后下横梁32通过后吊挂36与已浇筑梁段连接。

所述前吊带5设于前上横梁12上。

所述主桁架11上侧设有栏杆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挂篮的主桁架11上用工字钢和槽钢焊制电动葫芦行走轨道42,安装调试电动葫芦43,使得钢腹板吊起后能够行走至指定位置。通过汽车吊机将运输到岸边的钢腹板吊装在船舶上,船舶将钢腹板运输到挂篮正下方,利用挂篮电动葫芦起吊系统4将钢腹板6垂直起吊到位后再水平运输到安装位置,由人工配合进行安装。钢腹板6安装就位进行焊接,然后进行调整挂篮模板标高,进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张拉和压浆工序。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