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758发布日期:2019-01-04 22:4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预制箱通(涵洞)节段间常用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在装配式预制箱通(涵洞)涵洞节段就位固定后,采用螺纹钢筋与预埋钢板进行双面焊接;这种连接通常很难保证相邻装配式预制箱通(涵洞)节段之间紧密连接,易发生渗水;且通过在节段接触面间进行钢筋连接,操作过程极为麻烦。

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33936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涵洞组装结构,包括若干个装配式涵洞节段、预应力钢棒、波纹管和矩形槽,在装配式涵洞节段的中间位置沿内壁周向均匀设置矩形槽,沿装配式涵洞节段的轴线方向设置通孔,波纹管设置在通孔中,在波纹管中设置预应力钢棒,相邻的两个装配式涵洞节段固接,预应力钢棒穿过相邻的两个装配式涵洞节段,相邻的预应力钢棒在矩形槽中通过预应力钢棒连接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披露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涵洞组装结构,利用预应力钢棒可以连接多个装配式涵洞节段,能保证装配式涵洞节段间连接紧密。但是,相邻两侧箱涵主体之间均通过钢筋混凝土层的硬性连接,两个连接面之间难免会存在缝隙,使用过程中,水流会通过连接面之间的缝隙渗透到涵洞内部,造成预应力钢棒氧化腐蚀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其具有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流进入到箱通节段内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包括方柱形环状的节段本体,所述节段本体的中间空腔为通道,所述节段本体上位于所述通道侧壁上沿通道轴向方向设有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节段本体四周边角处,所述预应力管道两端孔口分别设有止水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管道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预应力管道的另一作用是在后期箱通节段本体衔接时用于穿设预应力钢棒并通过对拉千斤顶对拉压紧;通过位于预应力管道两端孔口处的止水垫圈对预应力管道内插入的预应力钢棒进行保护,避免水流通过两侧节段本体连接面渗入到预应力管道内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在箱通节段安装完成后,对预应力管道内安装的预应力钢棒进行有效地保护。

优选的,所述节段本体上位于所述通道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承口,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承口配合的插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口与插口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相邻两个节段本体对接时位置的准确性及对接的紧密性;且通过承口与插口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相邻两侧节段本体之间的连接面得到有效地提高,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水流通过相邻两侧节段本体之间的连接面渗透到节段本体中去。

优选的,所述插口外侧面为倾斜面,且与所述承口槽壁紧密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面的设置,使得插口与承口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对水流进行阻隔,避免水流通过两者之间的缝隙渗透到节段本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承口上位于其槽底与槽壁交界处设有一环状的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膨胀止水条的设置,保证相邻两个节段本体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节段本体上位于所述通道的其中一端端面及节段本体外周环面上至少一侧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道截面较大,为了方便节段本体的浇筑,通常采用湿法立式成型工艺,使通道节段位于竖直方向浇筑,这样,安装过程中,通过两侧侧面上的吊环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节段本体的90°翻转,在节段本体运输至施工地点时,需要将节段本体从其通道位于竖直位置翻转至其通道位于水平位置,此时通过同时在节段本体的环面及与之垂直的端面上施力,作用于侧面吊环上的力为提升力,将节段本体抬起并实现翻转,作用于通道端面上吊环上的力为辅助力,使节段本体在翻转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磕碰,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及保证了节段本体质量不受损。

优选的,所述吊环为预埋设置在节段本体内的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浇筑过程中,将吊环预埋设置,使得吊环与节段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在对吊环施加拉力过程中,由于节段本体重量太大造成节段本体与吊环之间分离,造成事故发生的情况。

优选的,位于所述通道其中一端端面上的吊环至少三个,且位于所述通道端面上的吊环所连接形成的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位于所述通道中心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吊环的数量进行限制,使得单独使用端面上的吊环时,能够保证节段本体的稳定性,避免节段本体吊装过程中的晃动。

优选的,位于所述节段本体外周环面侧面的所述吊环在同一侧面上的数量为零或至少为三个,设有吊环的侧面上的吊环所连接形成的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与该侧侧面中心点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设置在外周侧面上的吊环的数量进行限制,使得在进行对侧面上吊环进行吊装时能够保证节段本体吊装的稳定性,保证吊装过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膨胀止水条及止水垫圈的设置对水流进行阻隔,避免拼接完成后,水流通过节段本体之间的缝隙流入到节段本体内;

2、通过吊环的设置,在进行安装和搬运过程中,使用吊车通过吊环进行吊装,使得安装及搬运过程更加方便,且通过吊环与钢筋骨架一体设置,使得吊环与节段本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了吊装过程中,吊环从节段本体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的另外一个视角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节段本体;11、通道;12、预应力管道;121、止水垫圈;13、承口;131、膨胀止水条;14、插口;141、倾斜面;2、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装配式预制箱通节段,如图1所示,包括方柱形环状的节段本体1,节段本体1中间空腔为通道11,节段本体1上位于通道11侧壁上沿通道11轴向方向设有预应力管道12,这里,预应力管道12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且在安装过程中,在预应力管道12内穿设有预应力钢棒(图中未示出)并通过对拉千斤顶对拉压紧来对相邻两个节段本体1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管道12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节段本体1四周边角处,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在预应力管道12两端孔口分别设有止水垫圈121。这样,通过位于预应力管道12两端孔口处的止水垫圈121对预应力管道12内插入的预应力钢棒进行保护,避免水流通过两侧节段本体1连接面渗入到预应力管道12内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对预应力管道12内安装的预应力钢棒进行有效地保护。

节段本体1拼接完成后,不仅需要对预应力管道12外周进行防水保护,还需要对节段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进行防水保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节段本体1上位于通道11其中一端端面设有一环状内凹的承口13,且如图2所示通道11另外一端设有与承口13相互配合的插口14,这里,插口14外周侧面为倾斜面141,且插口14外周侧面与承口13内壁相互紧密贴合设置。这样,通过通道11两端的承口13与插口14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了相邻两个节段本体1对接过程中位置的准确形及对接的紧密型,且通过承口13与插口14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相邻两个节段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得到有效地增大,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水流通过相邻两侧节段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渗透到节段本体1中去。

为了进一步对节段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进行防水处理,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承口13上位于其槽底与槽壁交界处设有一环状的膨胀止水条131。这样,通过膨胀止水条131的设置,进一步对两个相邻两个节段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进行了提高,从而防止了水流的渗入。

节段本体1在预制场内整体预制成型,由于通道截面较大,为了方便浇筑,通常采用湿法立式成型工艺,使节段本体1位于竖直方向浇筑,为了方便对节段本体1的吊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节段本体1上位于通道11其中一端端面及节段本体1上的外周环面上至少一侧侧面上分别设有吊环2,本实施例中,节段本体1外周侧面上仅在顶面一侧侧面上设有吊环2,且吊环2为预埋设置在节段本体1上的吊环2。这样,在搬运及装配过程中,通过两侧侧面上的吊环2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节段本体1的90°翻转,当将节段本体1运输至施工地点时,需要将节段本体1从其通道11位于竖直位置翻转至其通道11位于水平位置,此时通过同时在节段本体1的环面及与之垂直的端面上施力,作用于侧面吊环2上的力为提升力,将节段本体1抬起并实现翻转,作用于通道11端面上吊环2上的力为辅助力,使节段本体1在翻转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磕碰,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及保证了节段本体1质量不受损。

为了保证搬运过程中节段本体1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位于通道11其中一端端面上的吊环2至少三个,且位于通道11端面上的吊环2所连接形成的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位于通道11中心轴线上;位于节段本体1顶面的吊环2在同一侧面上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顶面上吊环2所连接形成的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与该侧侧面中心点重合设置;本实施例中,通道11端面及顶面上的吊环2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同一侧面的吊环2的连线与该侧侧面的中心点重合设置。这样,通过对顶面或通道11端面的吊环2数量及排布的设置,在进行搬运或组装过程中,保证了搬运过程中,节段本体1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