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158发布日期:2019-02-10 22:47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植草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草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草沟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公告)号CN205711615U,公开日20161123公开了一种植草沟系统,通过引流口处的过滤网能有效过滤掉雨水中的垃圾和沉积物,降低了人工清理植草沟的劳动强度,且解决了植草沟因沉积物堵塞的问题。沿路石及拦截坝对径流流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植草沟无法进行水位控制,容易导致植草沟内水位过高的问题,在长期的阴雨天气下,存在植被被淹死问题;

2、不便于对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容易造成垃圾再次进入到道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植草沟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植草沟系统,包括植草沟,所述植草沟的两侧设有路沿石,所述路沿石上间隔设有若干引流口,引流口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安装在路沿石靠近植草沟的内侧,所述过滤网的顶部铰接挡板,挡板位于路沿石的上方并通过路沿石进行支撑,所述植草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卵石层、种植土层、过滤层和素土夯实层,所述种植土层用于种植植被;

所述过滤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生物炭层、砂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内设有沿植草沟方向铺设的排水盲管;

所述植草沟的中部设有下水管道,下水管道依次穿过卵石层、种植土层、过滤层并与排水盲管连通,下水管道的顶端与卵石层最高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下水管道的内侧连通有浮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挡板的宽度与路沿石的厚度相同,避免挡板超过路沿石而影响到行人或者行车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挡板的一侧铰接有把手,以此方便相关人员打开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浮球阀的周围设有防护滤网,通过防护滤网,进一步避免异物进入到浮球阀内,而造成浮球阀或者排水盲管的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滤网的最上端与路沿石的上部在同一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滤网为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滤网的底部安装有若干插杆,插杆依次插入卵石层、种植土层、过滤层,以此可方便后期对防护滤网进行拆卸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滤网的顶部连接有防护盖,通过防护盖,避免异物通过防护滤网顶部进入到防护滤网内,造成浮球阀或者排水盲管的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植草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拦截坝,拦截坝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植草沟的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浮球阀的启动行程进行调节,以此调节浮球阀放水的情况,以此充分的避免植草沟内水位过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雨水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可将异物留在挡板的下方,通过挡板进行遮挡,避免异物因为受到风吹而飞出,以此方便于后期进行异物的清理工作;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植草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草沟、2路沿石、3引流口、4过滤网、5挡板、6卵石层、7种植土层、8过滤层、80生物炭层、81砂石层、82砾石层、9素土夯实层、10排水盲管、11下水管道、12浮球阀、13把手、14防护滤网、15插杆、16防护盖、17拦截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植草沟系统,包括植草沟1,所述植草沟1的两侧设有路沿石2,所述路沿石2上间隔设有若干引流口3,引流口3上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安装在路沿石2靠近植草沟1的内侧,所述过滤网4的顶部铰接挡板5,挡板5位于路沿石2的上方并通过路沿石2进行支撑,所述植草沟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卵石层6、种植土层7、过滤层8和素土夯实层9,所述种植土层7用于种植植被;

所述过滤层8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生物炭层80、砂石层81和砾石层82,所述砾石层82内设有沿植草沟1方向铺设的排水盲管10;

所述植草沟1的中部设有下水管道11,下水管道11依次穿过卵石层6、种植土层7、过滤层8并与排水盲管10连通,下水管道11的顶端与卵石层6最高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下水管道11的内侧连通有浮球阀12。

挡板5的宽度与路沿石2的厚度相同。

挡板5的一侧铰接有把手13。

浮球阀12的周围设有防护滤网14。

防护滤网14的最上端与路沿石2的上部在同一水平面。

防护滤网14为环形结构。

防护滤网14的底部安装有若干插杆15,插杆15依次插入卵石层6、种植土层7、过滤层8。

防护滤网14的顶部连接有防护盖16。

植草沟1内间隔设置有若干拦截坝17,拦截坝17的延伸方向为所述植草沟1的宽度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